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2019-09-17 07:59何晓庆孟玉桂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何晓庆 孟玉桂

摘 要:青年是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仅对于大学生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环境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论魅力与大学生主体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必须聚焦问题核心,坚持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新时期凸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世界发展趋势、掌握先进文化方向话语权、占领道德制高点上担负着重要任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对于当前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在现代化建设中,未来的许多工作岗位都将由大学生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明确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对学校而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对我国高校办学的本质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新事物和新情况的不断出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缺失、学生支部管理混乱、学生党员发展困难。只有不段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对个人而言,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够指引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保持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实践中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标准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含义有:认可,赞同。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者组织以某种共同的信念、原则为追求目标而形成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共同价值准则。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的实际作用,文章试图从三个层面来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评价体系。

第一层次:获得全面的身份认同。获得全面的身份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这在实际中表现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大学生能够在面临选择时处理好理想化的客我与个性化的主我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平衡与整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自己的担当意识,从而实现身份认同。

第二层次:获得深刻的情感认同。获得深刻的情感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需要。这在实际中表现为大学生从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接受,并在生活中解决好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归属,形成积极、合理的价值共鸣,实现情感认同。

第三层次:获得坚定的信仰认同。获得坚定的信仰认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核心。这在实际中表现为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最终实现行为与言行的一致性,进而表现为为实现信仰而不断努力的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分析

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其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诸多因素的影响,思想较为成熟,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都有着丰富的政治情感和明确的政治态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尽管如此,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差异性、内容理解的不平衡性以及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性、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特点把握的偏差,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认知出现错误

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创新,教學体制僵化,教学内容陈旧,使得部分大学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对相关理论有偏见甚至出现认知错误。据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容比较熟悉,当被问到具体问题时,对认知的内容比较肤浅,部分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同学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清楚,充分暴露出对思政课相关理论的无知与偏见。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媒体导向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发生错位,表现出政治生活理想化,学习目的功利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方面给予积极的关注和认同,相反与自身利益不相关的价值观念,则表现的漠然置之。

(二)大学生缺乏信仰或信仰不坚定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观教育中,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存在认知偏差,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认同较低。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认同度较高,只是关乎其能否实现,表现出迟疑态度。甚至有极个别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歪曲,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与时代脱节,不能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说到:“青年的理想信念与我们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青年拥有远大的理想、信念的坚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弱化现象

西方敌对势力为了压制中国挑战他们的大国地位,不断对我国进行价值观渗透,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趁势而起,大学生又处于价值观尚未成型期,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造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弱化。第一,表现为对体现我国奋斗目标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识模糊,对我国国情认识不清晰。部分学生价值观错位,大肆鼓吹资本主义道路,标榜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第二,表现为对体现我国社会价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识片面,集体主义思想淡漠。据走访调查,在面临个人和集体选择的冲突时,少部分同学表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和自由会放弃集体利益,甚至冲破法律的底线。第三,表现为对体现我国公民价值准则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意识的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在进校以后,由于生活的自主性和思想的开放性,以及周围同学的影响,部分学生开始盲目的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社会责任模糊,诚信意识淡化,团队协作较差,校园暴力、青年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常发生。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路径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特点、成长需求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不相适应,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在其实现程度和效力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聚焦问题核心,分析症结所在,努力实现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教育介体之间的和谐架构,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对策。

(一)服务教育客体,明确认同需求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掌握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发展规律。首先要围绕学生的思想特点,当代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常规课堂,创建自由课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不断挖掘大学生身上的特点和优点。其次要关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既有足够信心但时常又会产生迷茫、焦虑等情绪,表现为部分低年级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找不到平衡感,部分高年级同学在选择就业和继续深造之间犹豫不决,同时他们正处于内心情感丰富的阶段,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利用空暇时间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敞开心扉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实际问题。最后要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合作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学校在培育这一目标时,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真正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贴合大学生发展特点的认同路径。

(二)强化教育主体,提升认同实效

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工作,就必须发挥教师塑造人类思想灵魂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筑“道德围墙”,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教化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选聘工作上做到高标准、严纪律,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真才实学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生方向。除了发挥单一的教育力量,我们还要调动优秀的社会力量,包括社会阶层的先进代表、权威人士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请他们现身说法,增强社会感召力,更能提升认同效果。

(三)创新教育介体,增强认同保障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保障。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重點整合知识体系,创新教学形式,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把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热点话题、时政要闻结合起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强化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体验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积极引入实践教学,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如研学旅行,参观红色革命基地,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可以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在实践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自觉。

总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个持久工程,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成果,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要立足长远,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讨,凝聚大学生群体的力量,激发更多的创造活力,以美好的人格修为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

[3] 辛向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和主要路径[J].学习论坛,2014(12).

[4] 倪愫襄.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

基金项目:文章为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JSFZ17-37。

猜你喜欢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