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工智能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影响

2019-09-17 06:37张明辉
财会学习 2019年2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会计人工智能

张明辉

摘要: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在企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到财务经营活动中并在其会计信息和财务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而要做出重新的改革和再次构建。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课程体系构建

一、引言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在企业中被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该如何进行重构和完善,这关系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高职院校是否能更好的做好职业教育并为社会再次输送技能型人才。由于人工智能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传统型的记账会计人员逐渐转变为分析型,决策性、管理型和创新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并加以完善以满足企业对财务会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这几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以实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发展空间。

三、传统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时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更新迅速,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在2016年和2018年都作出了部分准则内容的修订和变更,2018年对财务报表中部分报表项目所包含的核算范围进行了较大的修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及时的更新教材内容,并且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要针对会计方面新增或有重大变革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在课堂讲授上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但是,在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陈旧未及时更新和更换教材并且教师讲授内容有的也未做到及时更新,尤其是会计专业的老教师更新速度较慢。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税法课程的教材内容也没有做到及时的更新,目前我国的增值税率一直在做不断的调整,但是有部分高职院校教材中的增值税率等内容还是国家政策改革之前的内容。

(二)教学实践性差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有实践课程,比如分岗位手工实训课程和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也没有结合人工智能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动,并影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水平使其理论与实践脱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手工分岗位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比较重要和传统的实训实践课程。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此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还是遵循传统的手工记账进行实训练习的,而且手工会计实训课程的相关业务题也比较老,没有及时的根据当前会计信息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变更,纯手工记账实训已经不能满足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对会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已经逐渐在财务工作中引进了财务云共享服务,实现企业的业财税一体化,但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把这一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程上基本上也没有提到过这一内容,而且有的高职院校到目前为止也都没有把这一内容纳入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也并没有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进行融合,而且在调查中也发现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使用软件过时,教学内容没有根据人工智能会计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仍然使用的是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时的T3软件。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实训课程都普遍存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与企业实际需求脱钩的现象,并未充分的考虑到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实际财务活动的操作。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一)改革教学目标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正在逐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财务云共享服务进行会计工作和财务活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人工智能会计的需求(如图1)。

1.人工智能会计能力目标:为适应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财务云共享服务进行会计工作和财务活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外还要學习和掌握有关人工智能会计与审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增设《大数据分析(会计)》、《审计人工智能实践》和《云会计与云共享》等相关课程,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只掌握会计方面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会计工作中生成会计数据形成会计信息即形成“T”字结构知识体系。

2.实践能力目标:在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不仅要进行会计岗位仿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还要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加强人工智能会计与审计、网上报税、网上支付与结算和互联网+会计技能的实践能力并利用网络平台或互联网等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在人工智能环境中对数据分析、账务处理和财务决策和企业管理的实践能力。

3.职业素养能力目标:除了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中要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之外还要注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对有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道德常识和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灌输和学习并以此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会计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创新教学内容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并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引领高职院校做好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在讲授会计专业课程时尤其是会计基础性课程和会计核心类课程时可以把目前采用人工智能会计技术的企业是怎么样进行账务处理、财务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引入到课堂中并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有必要时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演示操作并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或采用财务云共享服务的企业中的真实案例与当前教师所讲的账务处理的案例进行融合进行实操训练,这样可以使教师在讲授理论性教学内容时不枯燥,不乏味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国家也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教育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教师在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把国家的相关政策思想贯穿在课堂中做到“课堂思政,思政课堂”,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改革,发展企业、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兴办好职业教育,用高素质人力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丰富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当多样化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网络平台资源和手机app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新增的有关人工智能会计方面的课程可以部分进行线上讲授和部分进行线下(包括使用慕课、蓝墨云班课和云课堂等方式)讲授;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实操性的课程轻纯理论方面课程,那么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把部分会计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放在线下让学生进行学习,或者把部分理论课程录制成微课形式方便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在信息化高科技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下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动画视频文本等资源并使得抽象的纯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实操性的课程尤其是和人工智能会计相关的课程可以进行利用信息化手段或网络平台在线上演示讲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授比如可以使用手机学习通app,也可以情境法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如果自己处在人工智能会计背景下的企业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进行财务决策;同时也可以在课下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分组演讲和讨论实现“翻转课程”的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制定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制度以保证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高”技能能力。具体的教学评价见表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互联网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对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过程性考核和教学评价来完善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孙正妮.“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变革[J].中国总会计师,2015 (8).

[2]赵克辉.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的转型与提升[J].财会月刊,2017 (24): 81-85.

[3]冯琴.基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 (18).

[4]李昭涵等.人工智能开启“互联网+教育”新模式[J].电信网技术,2016 (1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会计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