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本科学生参与双创项目现状问题及研究

2019-09-17 07:59赵跃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

摘 要:在促进法学人专业才培养方案中,如何把握双创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发大学生双创意识,将双创精神提升到创造社会财富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设置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重视双创教育的专业性与学分制,并将双创项目成果转化,作为法学专业人才评奖评优参考。

关键词:法学本科;创新创业;培养方案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战略,是中华民族创新创业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选择。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作为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选取抽样问卷调查法,把握法本科生对于双创项目的现状,探究以双创精神引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旨在构建二者无缝衔接的有效促进保障模式。

一、法本科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所带法学专业班级大一与大二年级的两个班,共发问

卷80份,回收78份,有效问卷70份,符合调查标准。本次调查问卷共三组问题构成,共14个问题。第一组,法本科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设立3个问题;第二组,法学专业教育与双创项目的关系,由对双创项目的认识、意愿、制约因素三部分组成,设立6个问题;第三组,法本科学生对双创项目的期待,从学校建设角度、学生内因驱动两个方面,设立5个问题。具体如下:

(一)法本科学生参与双创的基本情况

图一,参与此次问卷调查性别分布,女生占多数,一方面与法学专业报考人数有关,存在女多男少的现状。同时,也暴露当今99与00后越来越多的女生呈现出努力拼搏。图二,突出反应刚经历过高考迈进大学的新生,对新鲜事物怀有积极的求知欲,而大二学生明显表现出参与态度的消极。图三,说明对于双创项目,大一大二学生有一半还是有所认知。

(二)法学专业教育与双创项目的关系

如图总结反应如下几个问题:1.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创新项目选题大多数希望源自自发思考于社会热点问题,而对于创业项目几乎少有学生大胆涉及。2.法學专业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懵懂意识到专业教育与双创项目的关系,但至于联系程度,却不清楚。3.法学专业的学生依然期望通过双创项目训练,能够提升法学专业的学习。

(三)法本科学生对双创项目的期待

如上图反映结果:法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认为双创项目训练中,老师的作用占比很重要。尤其希望得到专业性强的老师指导,更有益于得到专业与素质的磨练。同时,希望学校层面提供较为充足支撑双创项目运作的条件与资源。

二、提出法本科学生参与双创项目的对策

(一)强化法学专业教育中双创意识的养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表明最具有活力的当代大学生被国家寄语了厚望,正如“少年强则国强”的著名论断。如果青年丧失创新的能力及精神,意味着国家面临发展的动力。然而在襁褓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已逐渐淡化肯吃苦肯耐劳的品质,为此需要高等院校通过加强双创项目教育,刺激青年大学生奋斗意识,培养知难而进的不服输精神。法学专业课堂,需要专业课老师多的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法律思考,提出想法,老师进行专业讲评。旨在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与支持法学专业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创新项目训练,完成一次有意义的法学实践活动。另外专业课老师要扶植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法本科生积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开创法学领域的事业。

(二)开发多元化双创教育

坚持双创教育通识课程的定位,与法学专业教育相结合,就是技术与能力的结合,于是诞生有意义的创意。(1)课程形式。加强双创教育通识课程和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和推广双创在线开放课程,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双创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2)课程内容。以引导激发为主的课程针对大一新生,培养双创意识。以实战演练为内容的课程针对大二大三集中有目的有序展开。

(三)密切联系法学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

专业法学教育与双创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强国战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创新品质所体现专业素质应当是熟练掌握法学理论,进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言之,专业培养方案,应明确将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时写入法学人才培养方案。即在创业教育方面,开设“创业平台课程”。既能在创新课程上满足大学生不同层级不同需求,同时在法学专业课上培养创新意识,以期探索出“专业+双创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四)加强大学生双创项目与法学教育产教输出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行为和作风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包括了思想、品性、认识等方面的内容。其体现的是学生的一种综合素质,需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与所处的实际环境相结合的程度进行量化衡量。建议国家与学校支持法学课题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直接体现为增加项目经费。鼓励法学专业大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出法学思考与建议,尤其是项目结题成果能服务于地方法制建设。学生成果一经被有关机关采用,应得到学校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资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的支持体现在建立法学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针对性极强的实践基地。旨在学生足不出校园,也能直接感受到法学专业知识带来的创新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专业的动力与激情。

参考文献

[1]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edu/info/8284733_3.html.2019-04.

[2] 葛凌桦.大学生创业精神及其路径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34-36.

作者简介:赵跃(1989- ),女,藏族,宜宾学院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