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实践探索

2019-09-17 07:59黄彩微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体系构建民办高校

摘 要:精准扶贫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最为重要的关键举措。“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落实教育扶贫,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民办高校的高度重视,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以广东省民办高校——广州工商学院为例,结合校情,坚持以精准资助为原则,以“德学五进”为指导思想,初步探讨并构建了精准资助,励志修能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落实大扶贫格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

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的发展阶段。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工作,民办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坚持精准扶贫,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等重大战略的相继提出,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始终是国家领导人最牵挂的对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已初步形成了以“奖助贷勤免补”和绿色通道制度为主体的多元化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作要求,新时代下的高等院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不单纯只限于解决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更应将“扶贫”与“扶志”、“扶智”三者相结合,实现发展型资助育人大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发展型资助是指高等院校根据教育规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资金帮扶、心理辅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致力于提高素质技能,健全人格品性,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如何实现从经济救助的保障型资助向资助育人的发展型资助的转变是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重心,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大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紧跟国家资助政策导向。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颁布了一系列贴合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实情的相关政策及措施。2018年秋季学期初,广东省教育厅与财政厅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通知》(粤教助函[2018]48号),开创了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级进行分档资助的新举措。尽管广东省在各项资助制度上对各类高校贫困生实施了较为统一的资助政策,但省内各类高校因办学性质及校情不同,在构建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及独特性。特别是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有限,办学成本主要来源于学生昂贵的学费,导致学生家庭负担过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较多,贫困生的资助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也随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阶段。各民办高校在追求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怎样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是政府及社会公众极度关注的问题。虽然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紧跟国家相关政策走向,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还是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资助政策不完善、资助程序不严谨、资助体系不全面三大方面。

(一)国家助学贷款落实不到位

在全国统一的奖助贷等七大类资助政策中,民办高校资助政策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学生学费是民办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考虑到学校的办学资金问题,很多民办学校对国家助学贷款缺乏宣传力度,特别是校园地助学贷款。因为校园地贷款是由学校相关部门向银行申请为学生办理,且学生毕业后由学校负责跟进学生的还款情况。出于减轻学校办学风险,很多民办高校在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上不到位,主推生源地贷款,对校园地贷款避而不谈,导致困难学生助学贷款成效不彰。

(二)贫困生认定和资助精准度不高

民办高校资助程序不严谨主要体现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全国各省贫困标准的界定过于单一化,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省份同一划分标准导致资助对象不够精准,无法实现精准资助。此外,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由相关部门出示的佐证材料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可信度有待考察。在后期的跟进核查过程中,缺乏动态管理,无法实时掌握脱贫情况。

(三)资助体系单一,注重经济资助,缺乏育人成效

高等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解决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其最根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将资助工作的重点过于集中在资助对象的认定上,而资助的内容仍停留在经济扶贫,忽视扶志和扶智等方面的育人内容,缺乏资助育人的多元性和成效性。

二、民办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践研究——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

广州工商学院作为广东省规模较大的民办本专科院校,现有在校大学生27500余人。根据2018年秋季学期贫困生认定数据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3000人,占全体在校学生的10.8%,贫困生占比同期增长了2%。为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广州工商学院结合校情,不断探索资助工作新思路,坚持以精准资助为原则,以“德学五进”为指导思想,致力打破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瓶颈,逐步构建精准资助,励志修能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大扶贫格局,促进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要求的“专红人才”。

(一)细化资助工作措施,强化制度保障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国家先后颁布了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及举措。为加强学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学校结合校情,细化资助工作各项制度和措施,制定了《广州工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广州工商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广州工商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规章和制度,让资助工作的开展有章可依,强化制度保障效力。此外,学校资助中心针对资助相关问题实时更新相关指南,如“院系如何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中上报本系的助学贷款申请”“提前还款办理流程图”等资助指南,加强各院系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夯实精准资助基础

在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高素质能力的资助工作团队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为打造一支责任强、业务精,工作实的资助队伍,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各院系分管领导组成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构建了四级资助帮扶工作体系(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院系资助模块小组——辅导员及班级帮扶小组),形成了紧密联动,共同发力的资助育人格局。此外,学校定期组织资助工作交流会,解读资助政策,合力探讨资助工作新思想新理念。同时对资助模块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强化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促进资助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实现精准资助工作格局。

(三)拓展资助经费来源,延伸资助对象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相对于民办高校昂贵的学费来说,国家资助也仅是杯水车薪。况且,仍存在由于国家奖助学金资助经费有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积极寻找资助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通过学校各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对外宣传学校发展前景及困难学生受资助现状,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给予赞助和帮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各地校友会的力量,在学校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如“校友助学金”、“潘寿璋奖学金”等,填补国家资助不能全覆盖的短板,扩大资助范围,延伸资助对象。

(四)改善贫困生认定及管理方法,优化资助程序

学校只有规范且准确地进行贫困生认定,才能保证国家各项资助真正落实到家庭困难的学生身上。为实现精准识别,在贫困生认定材料审查阶段,辅导员借助家庭所在地相关部门电话核实,实地家访,班级民主评议等方式尽可能搜集贫困生认定的佐证情况,同时约谈学生并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把好贫困认定第一关。随后各院系根据辅导员了解的学生真实情况建立贫困生信息管理库,平时重点关注贫困生在校日常行为表现实行信息动态管理,加强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

(五)构建多元化帮扶体系,实现发展型资助育人格局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问题之余,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学校构建了多元化的帮扶体系,除了实行经济资助外,还从注入人文关怀、开展心理辅导及主题教育,创造勤工俭学及实践平台等角度,实现发展型育人格局。学校除了为贫困生设立绿色通道外,每学期都为困难学生给予“爱心生活礼包”,“节日饭票”等体现人文关怀的爱心资助。为引导家庭困难学生培养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品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及二级心理辅导站积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时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让困难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贫困。同时结合感恩、励志、修能等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或专题讲座,激发困难学生成才的动力和信心。为杜绝家庭困难学生存在“等、要、靠”的依赖心理,学校每年在一站式,图书馆,招生办、学生处等多个职能部门都设立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此外,学校注重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孵化基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建实践平台,促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自谋生存的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更为困难和棘手。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民办高校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资助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格局,构建切合校情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才能实现精准资助,保证民办高校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徐国峰,付婧一.高等院校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探析——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

[3] 杨晓慧.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09).

[4] 杜坤林.從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 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换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05).

[5] 杨树兵.民办高校发展战略和政策需求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6] 张馨月,张裕强.民办高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建设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7(11):102-105.

作者简介:黄彩微(1990.07- ),女,汉族,广东湛江人,广州工商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体系构建民办高校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