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规划中的战略思维

2019-09-17 07:59翟羽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规划大学

翟羽佳

摘 要:大学生涯规划是大一新生入校进行的一项常规教育工作,大学生涯规划一直贯穿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新时代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新要求,但新生在进入大学伊始并不了解大学生涯规划的内涵和意义,在进行生涯规划时或随便填写敷衍了事,或人云亦云,没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涯规划。文章试从个人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进行分析,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大学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涯规划;战略思维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打造,更要完成向毕业后向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转变的准备工作。因此,大学生涯规划肩负着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人生目标的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涯规划作为一项常规的学生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涯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对自身以及自身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绝大多数学生在面临崭新大学生活的时候既充满了欣喜,又充满了担忧。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大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转型阶段。在大学期间应该怎样建设和塑造自己,应该怎样学习,怎样社交,怎样规划大学生活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这些问题看似有答案,实则模糊一团。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大多数学生会被萦绕在这种种问题里,浑浑噩噩度过四年。

(二)规划意识淡薄规划能力不足

规划意识淡薄是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大学生涯规划时的又一普遍问题。许多学生抱有这样的想法,我为什么要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对我有什么实际用处?生涯规划是针对那部分渴望成功的人,我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我还需要规划吗?还有部分学生入校时或者每一个学期伊始都信心满满,打算充实地过好自己接下来的生活,但真正坐下想想如何细致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又是一团乱麻,东一榔头西一棒。这些都是规划意识淡薄和规划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问题。

(三)规划脱离实际

这里所说的实际是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许多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盲目设定目标,人云亦云,以高标准,或者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普遍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且计划笼统没有步骤。比如一年的时间要过英语六级,拿多少证,拿什么级别的奖学金,参加多少活动。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这样脱离实际的规划,一来导致学生难以达到目标产生挫败感,进而自暴自弃放弃规划开始混日子,二来规划标准千篇一律,学生用这样的标准来套用自己,放弃了更多的可能性,极易忽视自身的特点,个人发展毫无特点可言,更是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和想象力。

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规划与当今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标准脱节。比如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学习能力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会好好习好,考高分。

二、战略思维视角下的大学生涯规划

上述大学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源于多数大学生缺少战略思维去审视当下和面对未来,不能以大的格局观来对自己进行塑造。从而造成了在面临实际的规划和生活时出现了诸多窘境。那么什么是战略思维,这种思维对大学生的自我规划有着什么样的指导作用呢?

(一)什么是战略思维

提到“战略”一词的时候往往习惯伴随另外一个词“战术”同时而论。 其二者的大致区别是战术的目标是比较小比较具体的,而战略则比较宽泛比较大。

例如在一场战斗中运用各种策略和战斗资源最终赢得战斗胜利,这是典型的战术思维,而战略虽然也是利用资源达成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则相对保守。根据美国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在其所著《战略》一书中所述,战略思维首先是承认自己生活在一个均衡的格局中,并且不断积极地推动当下格局的均衡点向下一个均衡点进行转化,并且在转化的过程中,不断争取自己在下一个均衡点当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二)战略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涯规划

若依此来解释大学生涯规划中的战略思维,则应理解为大学生涯规划的主旨是让学生对于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合理可行的安排,并且做好由学生角色像社会角色的转变。然而,想要有质量地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应用战略的眼观来拥有一个更大的格局观,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并且能通过认知的提高切实地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

(1)战略思维促成大学习观

在大学新生迈进校门的一刻起,学习对于他们来讲则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再是高中时期为了高考而埋头苦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

学习是一个不停的过程,知识需要更新,学习方法亦是如此。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阶段依然采用高中的题海战术,不停地做题、背书,不管其他。考试成绩虽不错,认为自己会学习,实则不然。长期以往会丧失掉自己学习书本以外其他新知识的动力。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在择业时深受局限,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不能适应甚至胜任工作。

而战略思维下的学习是把专业知识、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和谐统一,进而形成自己知识体系和三观中新的“核力”,而这种“核力”的形成好比一条人生的指导方针,可以指导自己各个方面前进的方向,核力本身可以不斷凝练,不断优化。

(2)战略思维促成大生活观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赋予了人们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和评价标准。高校亦是如此,既然是多元,那么就应当摒弃掉以前学好一个专业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传统标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绝不是仅仅的择业教育,好的教育应当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高等教育是国之重器,是让学生明理,培养学生的方方面面,是育人而非制器。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不断地推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社会才得以发展进步。

放眼当下,在大学好好学习,毕业找一个好工作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最终目标。他们把大学当作一个找工作的工具,当成找工作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完全忽视的高等教育的核心要义。归因于当下严峻的就业环境造就这一现象无可厚非,可是不能本末倒置。以找工作为目的来接受高等教育。生活不仅仅是工作,战略思维下的生活观要求我们生活要变得多元,要有理想和追求,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会很平凡,但是我们要倡导小人物也要有小人物的幸福生活。扎实的专业知识会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本钱,对艺术的热爱赋予我们生活更多的色彩,而爱上运动,拥有强健的体魄,则是我们一切的根本。因此,不拘泥于单一人生的评价标准,以战略的思维促成自己大生活观的行成,是新时代对于大学生的新要求。

三、战略思维指导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的实施途径

战略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涯规划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部分。要义在于帮助学生规划其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施教的是老师,受教的是学生,那么实施以战略思维指导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的要求应当从学生和教师双方提出。

(一)教师应摒弃以往的传输式教育

战略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涯规划,绝不能像专业知识教育一样,只停留在知的层面上。想要指导学生,教师则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在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应把思考的逻辑、思考过程,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这种以战略思维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诉诸大学生把生涯规划的目标结合实际,内化于意识,外化于行动。这种教育是受教育者由“知”到“意”,最终到“行”的深化过程。而当前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知”的层面,大学生只知道有生涯规划这么一回事,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仅仅只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想要表达的重要性没有传递出去,更别提战略思维的整套思考逻辑。因此,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指导学生规划不是给其制定目标,而是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应革新规划中的目标

学生通过大学生涯规划应有更高层次的认知,不断革新规划中的目标。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是塑造个性不是制造共性,是育人而非制器。大学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含义是包罗万象,而不是仅仅只有学习、考证。新时期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这就从更多方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提出要求。例如一个人应该热爱音乐热爱艺术,这使得他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和生活,使得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赋创造力;一个人应当热爱读书,这能使其变得更博学、更睿智,对工作和生活能有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思考;一个人应当热爱体育运动,强健的体魄能让他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更健康的生活状态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战略思维所包涵的内容是多元的,因此,战略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涯规划也是多元的。归根到底,总目标是让学生的人生过的丰满、充实、幸福,应摒弃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

参考文献

[1] 叶龙祥.大学生生涯辅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

[2] 刘赟.个性化教育下大学生涯规划探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1(09).

[3] 邹艳平.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91).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规划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学习毛泽东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