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建构的影响研究

2019-09-17 07:59孙辉轩张伟李岩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大学生影响

孙辉轩 张伟 李岩

摘 要:社会内爆时代下,流行文化一跃而成为全球性的文化景观,裹挟着巨大轰鸣声向大众席卷而来,并迅速占领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间产生爆炸式的影响,并使价值观的建构形成多元性。文章将从流行文化作用于大学生的积极与消极方面来进行研究,以便有效引导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观的正确建构,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流行文化;大学生;价值建构;影响

根据马修·阿诺德的阐释,文化是一种内在于心的精神产品。它不像自然那样直观地裸露于地表,也不像文明那样依附于物质形态来表达自身,它是一种心灵活动,需要人们向内挖掘,从而臻于完善和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沦为某种少数人文化的集权主义,相反,它是平常而普通的,亦如伯明翰文化研究者雷蒙·威廉斯所言:社会发展是由每个个人的心灵造就和再造就的。那么,作为文化中的一处非主流景观——流行文化,它同样是普罗大众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平凡表达。虽然它曾遭受过来自利维斯主义的狂轰乱炸,经历过法兰克福学派精英主义的口诛笔伐,但最终在大众认可下获得了生存权利。在“文化”这个概念的遮蔽下,它将各种元素都融合进来,形成了一个庞杂多变的动态发展系统,即使仍然被冠以空洞的能指,但其本身的形式就是其价值意义所在。

在工具理性主义的操控下,流行文化更多关注的是事物的营销而不是价值,在乎的是生产性而不是使用性。随着广告制作的日益精美,技术臻于完善,现代中国社会推崇西方的消费至上价值观念,符号消费、文化消费成为主流。流行文化的这种特征恰恰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使其对流行文化的追捧趋之若鹜。在焦虑、重压的社会下,肤浅娱乐化的流行文化对压抑一代产生强大的辐射,使之精神获得短暂的解放和宣泄。但是,流行文化终究是一种亚文化,它无法消解与精英文化的分野而融入主流,不过它对大学生这个社会主流群体的影响却值得深入研究。

一、流行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形成机制

流行文化作为特定的款式,在特殊的时期内,在不同阶层中广泛传播开来,尤其得到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并对其生活形态和价值观念形成强大冲击力的原因是有深厚根源的。

首先,基于流行文化自身的特点来看。流行文化包裹着新视野的外衣,西方文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到中国,为一直接触传统媒体的国内受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新异,成为了大学生们的宠儿。但新却包含着二律背反。一方面流行文化永远走在最前端,时刻刷新着记录;另一方面它有着永远也到不了的明天,因为它本身无法被引导只能被追赶。当流行文化一旦被大学生蜂拥而上,包围热闹一段时间后之后,新已然变成过去式,它当初引以为傲的个性又沦为了被嗤之以鼻的常态。但是,流行文化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那就是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流行文化包举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形态,从艺术到宗教,从娱乐到政治,从饮食到文化,简直包罗万象。这种广泛的覆盖面满足了大学生们对社会知识信息分享的渴望。同时,这种表现形式又通常充满了个性和速效性。它放大了年轻人对独特的标榜心理,解放了身体的统一束缚,又在短时间内将这种欲望迅速传递开来,从而点燃这个群体的活力。

其次,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为流行文化提供了繁衍的温床。流行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特定的消费产品,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符号,在一定情境下作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在大学生之间传播,是因为它被制造成一种符号产品,再经过宣传后被附加上象征价值,无形之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控制人们的社会关系,隐性地导引意识形态使人们只有在完成消费行为后才能获得流行文化的符号价值。符号消费后的人们才能成为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一员,进而获得身份认同。

而这种消费方式又正好与大学生的心理相契合,因此流行文化得以畅通无阻的在他们中来回穿梭而不被拒斥。人类本身是一种从众性的群体,大学生则更需要在该阶层中获得一种集体认同感,发掘自我的价值意义,获得一种存在感。所以被涂抹了文化色彩和身份价值的流行文化就利用了他们的这种心理,让大学生选择流行文化的同时就选择了一种优越的身份和文化品位,補充了他们的某种社会缺失感。此外,流行文化还具有一种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将自身打造成多功能的楔子去弥合他们追求自由、个性、张扬、娱乐、时尚而不得的心理破损。

最后,因为传媒工具的作用,流行文化打开了大学生生活的多扇门窗。随着通讯网络的发展,工业技术的精进,成本的低廉,社交变得普遍化,流行文化能更迅速高效地带给大学生层出不穷的信息文化,并可以不断被复制性地传播,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扩大了社交面。因为传媒工具的存在,国界被消解,流行文化之风可以从太平洋东岸长驱直入风靡亚欧大陆,好莱坞大片能够在中国蔚然成风,大妈广场舞可以在北美洲激情摇摆。

二、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建构的积极影响

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流行文化如此广博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势必也会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建构。在流行文化中,其丰富多彩的元素,形式多元的表达,广泛互动的参与,畅快淋漓的娱乐,日常生活的审美等,都让大学生在较为单调的校园里找到了娱乐的主阵地,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正面的价值意义。

(一)自我意识的社会化表达

大学生是一种逐渐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达到成熟的群体。他们身上往往存在着一种抵牾: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独立和尊重,但缺乏动力,使追求自我的行动能力受限;渴望突破社会规训,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对自身、社会存在评判,想要改变现状,但又因能力薄弱而自卑妥协,导致自身陷入精神苦闷;对未来充满笃信和愿景,但却害怕遭受现实的重创而踟蹰不前。在这样的情境下,流行文化恰好正中其怀,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放大,并以集体狂欢式的形式赋予其改变的力量。流行文化最具魅力的是其个性化,它彰显自我不落窠臼的精神投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因此,在它的影响下,大学生通过不断被教化获得了继续社会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外化来看,不仅体现在他们视野的延展,渠道的拓宽上,还体现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完成从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化的过程中;从内化来看,他们实现了主体人格的构建,完成了个体向社会角色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加快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得到满足,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张扬。

(二)心理平衡的有效性調节

流行文化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情感宣泄性,因为它是大众感性的诉求,遵循着快乐的原则,具有娱乐性。换句话说,因为流行文化的存在,使得大众的情绪得以表达。而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和转型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此时的自我意识发展是极其矛盾的,并叛逆和无理性的。一方面来自物化的社会压力,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挤压和变得机械化,从而感到焦虑颓丧;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和自我的压力,在自身的阶层中得不到认可。适当的娱乐和合理的宣泄有助于他们从压抑的生活态势中解放出来,流行文化就充当了这样的工具,以其丰富、幽默、娱乐、群体性的特征放松着大学生的神经,尤其是通过对身体的改造和解放,或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宣泄负能量,调节心理机制,从而获得能量守恒。

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建构的消极影响

在流行文化高歌猛进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的流弊。康德说过人是目的,人具有理性的特征,所以才能成为道德主体,所以在任何时候人应该是被尊重的。而流行文化则作为一种反理性的文化现象,充满了感性、表面性的特征,把人当成获利手段,只能获得相对价值,使人容易在道德上失范,丧失对事物的深度思考和批判,而且还会批量生产出单向度的人。

(一)道德危机的潜伏

流行文化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它毕竟是一种形式主义,缺乏意义的所指。它在追求新鲜、刺激、狂欢、娱乐、实效的同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建构产生负面的影响,它无理性的盲目从众,不求最好但求最新,冲破社会规约的这些生存态度从侧面表明了它对道德责任的遮蔽和无视。如此以来就容易滋生颓废主义、功利主义、犬儒主义,从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危害性的导向。流行文化毕竟是消费主义组织生产的物品,而消费主义的本质是金钱,如果让流行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由此会导致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社会价值的尺度,使人们处处从功利出发,那么社会势必会物欲横流,大学生也会因丧失内在本质从而成为消费主义的牺牲品。而并不是所有的流行文化都是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它也充斥着消极、粗俗、病态、罪恶的因子,如果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辨识能力而盲目投身其中,其最终会走向颓废主义的堕落和历史主义的虚无中。如朋克和嬉皮士的流行文化,会让一部分仿效的大学生丧失主体性,陷入道德的危机中。流行文化中的颓废色彩还会导致大学生从愤世嫉俗走向玩世不恭的极端,从而导致犬儒主义的泛滥,人性的内在美德被消泯,取而代之的则是放弃希望,向不合理的现实妥协投降。

(二)单向度人的生产

作为流行文化的最大受众者,大学生往往是以一种趋同心理走向其中。流行文化被操纵者烙上具有特定身份、地位、价值、阶层的外部符号后,投放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随之而来的是一部分人不约而同的认可,因为他们都想要在这种潮流的环境中获得认同。当大多数人都抱有这个目的的时候,他们对流行文化的思考性就丧失了,进而也无法去创造一种良性的文化环境。对流行文化的盲从会催生出一大批单向度的人,他们一味苟同这种流行现实,一味追求这种流行新鲜感,一味沉浸流行文化炮制的幻想泡沫中,不去追求更高尚的生活,不去接触高雅的文化,被虚构的文化秩序蒙蔽双眼,思维对它的对象丧失兴趣,批判性和否定性当然无存,任由流行统治其生活,最终导致信仰危机,产生人与文化的单向度。大学生长期泡在流行文化的浴缸中,其革命性的筋骨已经被软化,正义性的冲动已经被平息,他们没有对流行文化的入侵采取对立思考的态度,反而在价值判断上不加限制的包容,对无法反抗的现实妥协,以不反抗的消极悲观面对人世,不去构想更好的生活。如果让流行文化中的这种消极能量继续传递下去,主体性和自主性建构尚未完善的大学生将最终难以幸免。

纵使流行文化遵循着社会发展规律,势不可挡,但是也应该采取辩证批判的态度来接纳,而不是毫无节制的包容一切流行文化价值。最流行的需求往往是虚假的,它是被策划出来强加于个人的文化统治,虽然它具有自由选择性,但是流行本身就决定了它的霸权性和统治性。而大学生应该具备自主性和双向性,坚持辩证批判精神,重建自身机能,匡正价值体系,以此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安吉拉·默克罗比.田晓菲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 [英]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刘金凤,吴宁.论当代青年的流行文化——基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04).

[5] 张绪忠.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论[J].教育探索,2008(07).

[6] 张荣翼.关于当代流行文化特征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1(05).

[7] 陆玉林.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3(02).

[8] 陶东风.文化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9] 刘世清.论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16).

[10] 龙永红.大学生流行文化引导的成因与策略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基金项目:文章为华侨大学校级基金项目“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建构的影响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7HSZ07。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大学生影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