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彼注兹,踵事增华

2019-09-17 07:59郑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谋篇布局

郑洁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写作领域薪火相传,先贤的文章精髓是今日创作的宝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论述性文章的内在特点,依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努力在循理立意、谋篇布局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借鉴古代文学家们经验,以切实提升学生创作论述性文章的能力。

关键词:循理立意;谋篇布局;殊途同归

仓颉造字,国人开始进入书面创作的时代。从古至今,创作的河流始终波涌浪叠奔腾不已。这条河流给历代的操觚创作者以滋润沾溉,如果方法得当,今天的学生便依然受益。笔者依照论述性文章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以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

一、循理立意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不难寻到根源,只不过有的直截了当,有的迂回委婉,这可从浙江省的高考题中窥见端倪。

2016年的作文命题提出虚拟世界的三种人生态度:疏离,追逐,不即不离。在庄子的眼中,追逐潮流,则有“阴阳之患”;疏离时代,则有“人道之患”;唯“有德者”才能避开险恶。我们面对虚拟世界,疏离不行,追逐也难,唯疏瀹五脏,澡雪精神,以安时处顺,乘物游心,才是唯一的康衢通途。

2017年的人生三本書:“有字之书”,《论语》中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揭示了这一点。“无字之书”,孟子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心灵之书”,王阳明早就以“知行合一”为宗旨鞭策我们提高精神境界。借助传统文化中这些闪亮绚丽的思想,告知人们如何读好这三本书。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浙江精神的体验和思考”,《说文》:“浙,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一路走来能到达山阴的水,势必非同寻常。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发刊词中说的“青年如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应该成为弄潮时代的主流,要用热血为世界谋出路,用激情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我们要的浙江精神!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立意精确高远,论述性作文自然高人一筹。高中生潜心诵读意蕴深广的先贤文章,确能潜移默化,润饰心灵,提升境界。

二、谋篇布局

(一)头虎尾,相得益彰

(1)任何文章,起笔要求苍劲有力,如绚烂美丽的豹头。毋庸置疑,能否鲜明精确地提出论点,乃议论文开头成败的关键。高中《语文》及《语文读本》所选的文言文,其开头不拘一格,给人们提供了揣摩的典范:

《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此反驳以立论;《召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始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此比喻以立论等。

(2)水到则渠成,瓜熟则蒂落,文章的收束处当如虎尾横扫,简洁明快而意深蕴远。古代文章大家的结尾功夫,诚能给论述类作文教学以有益的启发:

《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此以假设揭示鹄的。《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此以评论点明宗旨。

这样的示范学生受益颇丰。

(二)化大为小,转难为易

多角度剖析论点,多层次阐明事理,是议论文创作的关键,也是学生最感棘手的难题,更是议论文创作化难为易的捷径。苏洵的《六国论》给中学生提供了一面镜子,该文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为总论点,又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为分论点,有条不紊的阐述了六国灭亡的根本缘由。笔者借鉴《六国论》,围绕2015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培养学生条分缕析的能力:

(1)缀文者心动而谋篇,虑熟而布局,作品风格自然千姿百态,或高雅淡远,或淳朴宽厚,或天真浪漫,或慷慨激昂,或精微深沉,或严峻直切,或浇漓刻薄。

①有的哲人透过纷繁芜杂的人事,发现了世间最伟大的博爱精神,由此萌发立人达人的宏愿。这种博大的品格注入文化领域,形成了一篇篇充满恻隐情怀的佳作。

②有的文人心灵宽厚天真,格调高雅淡远,鄙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沉痛现实,坚守避嚣绝尘的高洁人生。其洒脱的灵魂凝结成诗文,字里行间氤氲着一股淡泊恬静高蹈出世的风味。

③有的文学家命途多舛,在匆迫的人生旅途中不幸遭罹大劫奇祸。然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他们以百折不回的精神睥睨足以压垮怯懦者的灾难,流泻出底色苍凉萧瑟,精神刚毅挺拔的文章。

(2)世事扑朔迷离,文坛亦多奇怪的现象,有时风格迥异的作品竟出自同一作家,于是人品与词章的关系变得惝恍迷离起来。然而,倘若人们平心静气的追寻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将发现这些风格殊异的作品,同样是作家最真实思想的载体,表面的冲突是人品与文章统一的别种形式。大致可从两个角度观察文坛的这种复杂现象。

①人世沉浮波澜起,世殊情迁寻常事。民族的不测风云,个人的天壤遭际,投射到文章诗词上面,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诗文风格常常大相径庭。然而不管风格发生何等地变迁,他们的作品都记载着文人墨客的心路历程。

②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是矛盾着的生灵。嗜好精神生活的文士,其性格不像中秋的月色那么清朗,而接近乍暖还寒的晚秋时节。文学家性格的丰富性投射到文学领域,文学史上出现了同一作家多种风格的现象。

(3)庄子云:凡事不可必。作家的文字常常是其性情的最佳载体,但文化界偶尔也有诗文与行迹扞格抵触的事例。

文学界之所以出现这种文章和品格背离的现象,在于作者创造的境界只是其内心的美好渴望,然而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种安身立命的境界;还在于创作者运用了上乘的障眼法,刻意迷惑读者的眼睛,读者即使具有相当的鉴裁能力,也未必识破作者的手段。

(三)探本究源,正法眼藏

论述性文章在条分缕析之余,倘能灌注真气以追根溯源,将呈现波涌浪叠的壮美景象,古代文章家多这方面的尝试:

韩愈创作《原毁》,先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再论“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在这一正一反的论证基础上,韩愈直追根本,揭示当代“君子”不如先贤的缘由:“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这探本究源的笔墨使整篇文章波澜变幻,跌宕生姿。

笔者在议论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借助这种直指心源的笔法,譬如:有哲人说过,不要因为你在哪里而沮丧,而要因为你正在走向哪里而充满希望。请理解其中的深刻意蕴,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探本究源: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世上多有奋起抗争以谋求幸福的人们,其努力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当然,有的努力似乎徒劳无益,其实功绩至大至高,只不过它的果实要在数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后才能成熟。人生的成败利钝,固然取决于人事,但人的力量无法左右的天命,也不时给人们送来惊喜或落寞。先圣孔子已意识到天命与人事的关系深不可测,故避而不谈天命,置结果于度外,注精力于过程。孔子的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是很明达深远的。

三、殊途同归

曾国藩云:“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曾氏此论,可以移植创作领域:事功卓越者,器量恢弘;议论深刻者,立意高远。事业昌盛者,步步踏实不虚;论述精彩者,方法不拘一格。

(一)对比论证

《五人墓碑记》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以凸显五人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然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试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对比论证能力:

(1)貌是神非细咀嚼。以貌似相同,实则殊异的话题培养学生的比较、权衡、剖析、取舍的思辨能力,例如:自由与放纵,自信与自负,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

(2)相反相成费思量。引导学生思索、探究、领悟性质相反而缺一不可的两个概念,以培养其宏大的胸襟和周密的心思,例如:独立与合群,信心与虚心,利己与爱人等。

(3)激浊扬清长斟酌。以相反相逆的话题,培养学生长善救失,甚至清污涤垢的能耐,例如:勇毅与怯懦,忙碌与悠闲,锋芒毕露与韬光养晦等。

(二)事实论证

“事实胜于雄辩。”先贤立论,重视事实论据,但其论证的力量,不在陈述事实,而在精确地诠释,深入地剖析。如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简要介绍孟子和司马迁的事迹后,表达了发人深省的见解:“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笔者在议论文教学中常以课文事例为素材,引导学生尽可能周密地剖析。

譬如:《六国论》中举例齐、燕、赵不赂者以赂者丧。第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

(三)引用论证

《庄子·寓言》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的“重言”,就是能够增强论道说理力量的先贤语言。从庄子到当代,引用一直是极重要的论证方法。笔者围绕一些重要话题,给学生提供充满哲理的材料,以降低學生引用论证的难度。

(四)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别种形式的对比,倘能得心应手,将振聋发聩。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不朽的典范。张溥热情讴歌五位烈士的凛然道义,然后笔锋陡转,设想义士们苟且偷生的人生结局,“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读者至此,焉能不掩卷沉思生命的终极意义?笔者将假设论证运用于写作教学,确实增强了议论的力道:

人世处处蕴藏着睿智,亦难免迂藏着遗憾。周厉王推行暴政,明达的召公希望周厉王广开言路,顺势而为,以弥补政治上的缺陷。周厉王对召公的逆耳忠言嗤之以鼻,继续推行惨无人道的政策。“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周厉王的暴政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周厉王作为君主,自然希望长治久安,其以杀戮弭谤,速则速矣,却与目标背道而驰。倘若周厉王采纳召公的建议,以宽广的胸襟容纳上至公卿,下至黎庶的各种意见,励精图治,正本清源,则民众心悦诚服,江山自然固若金汤。这种顺天应人的让步,尽管不如杀戮民众那么立竿见影,却最终符合周厉王统率四海的鹄的。

(五)比喻论证

为政以德,治者的高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巧妙地运用比喻以阐明此千古不易之理:“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学生倘能运思于比喻,如以海阔天高而鱼跃鸟飞的景象比喻仁人志士的高远追求:

“海阔凭鱼跃”,北海浩瀚寥廓,任凭身长数千里的巨鲲踏浪冲波。就微虾小蟹而言,巨鲲在广阔的北海上浮泛游荡,无疑是海洋世界的极致。然而身囿一隅的虾蟹,焉知巨鲲的宏图远志?旷宇无边无际,鲲的眼光投向了更广袤的青冥,耸身一摇,变成了天空中的尤物——大鹏。“天高任鸟飞”,大鹏振翅翱翔九万里的碧空,在学鸠和斥鴳的眼中,真是一种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作为巨鲲化身的大鹏,继承了巨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禀赋,打算迁往遥远而神秘的南海上空。心怀宏愿的仁人志士,精勤不倦,日迁月化,不正如巨鲲大鹏吗?

四、结语

历代文章,美不胜收;依托于传统文化的论述文写作,必能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1]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

[2] 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 唐浩明.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谋篇布局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记叙文精巧谋篇布局师生谈(二)
好作文是构思出来的——兼谈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立栋架梁,谋篇布局——议论文如何安排结构
巧打组合拳,让“1+1>2”——浅谈重大主题报道如何谋篇布局
以五大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
高起点科学规划,大手笔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