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为我国畜牧业赋能升级

2019-09-17 09:27连京华
家禽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畜牧畜牧业畜禽

连京华

中图分类号:S8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8-0009-02

2019年7月27~2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分会成立大会暨畜牧业信息化2019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信息分会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畜牧兽医报》社、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农业农村部马有祥总畜牧师,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王宗礼站长,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王俊勋副局长,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王小兵主任,中国畜牧业协会李希荣会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德发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院士,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分会专家委员会等领导及专家出席本次大会并致辞,来自IT高新技术企业、畜牧企业精英代表及媒体代表共计500余人齐聚一堂,见证信息分会的成立。

大会特邀多位院士专家就智慧农业、大数据分析、畜禽养殖数字化技术等专题做了精彩报告。

1  赵春江:农业进入数字化时代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在“智慧畜牧业展望”报告中提出,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智能技术群的“核聚变”推动智能+时代到来。2017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150万亿,占GDP比重5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科技革命核心技术,为农业革命性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随着农业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进入数字化时代——第三次绿色革命——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绿色化。未来五年,到2025年预计智慧农业的整体市值将达到683亿美元,智慧农业包括畜禽的养殖、智能温室、智能化的农业装备、传感系统、无人机等。人工智能在农业里运用发展得最快的是亞太地区,而中国是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里运用的火车头。赵春江院士提出,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重大问题,如养殖场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高、科技含量不高、重大疫病的防控、养殖业污染、生产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信息化已到了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以信息化驱动畜牧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创造更高价值。

2  印遇龙:发展智能养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分享了“生猪智能养殖探索与展望”。生猪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3/4,占农业总产值18%,相当于主要粮食作物的总和。但我国生猪养殖仍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①饲料原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现象严重;②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③规模化养殖以“洋猪”为主,急需自主育种,适应我国地域差异;④抗生素残留、微量元素滥用,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突出;⑤生猪饲养过程管理水平落后,造成同样的种、同样的料,不一样的生产成绩。目前,生猪养殖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展“互联网+生猪养殖”,将促进养猪业的转型升级。由于畜牧行业数据庞大,数据来源分散,生猪产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因此加快生猪养殖产业链各链条的信息流通,加快传统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发展智能养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3  许世卫:将应用作为落地点才能呈现数据的价值

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许世卫研究员在“畜牧业信息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报告中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收集与存贮的数据迅速增多。目前,每年产生并被存储的数据总量超过800EB,农业每年产生的数据量约为8000PB,且每年以50%~80%的速度增长,其中以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信息急剧增加。非结构化数据蕴藏着巨大的价值--精准饲喂、智能养殖、产业健康。许世卫研究员分享了当前畜牧业信息关键技术,如畜牧业信息流智能感知技术、畜牧业微环境纳米传感技术、畜牧业时空异构大数据融合分析预测技术、畜禽产品安全区块链溯源技术等在数据获取、分析、处理与服务方面领域的应用。提出,未来畜牧产业发展与畜牧业技术进步息息相关,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畜牧产业发展的水平、效率和潜力。同时,展望了未来大数据的应用方向: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重点;提供多层次个性服务成为大数据应用的着力点;融合性技术、产品和方案是大数据应用落地的关键。最后,许研究员再次强调,只有将应用作为落地点,才能呈现数据的价值,从而解决畜牧绿色生产、安全管理过程遇到的诸多问题。

4  李保明:畜禽养殖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保明教授在"畜禽养殖数字化技术装备"报告的开篇就提出,全球畜禽产业都在转型升级,中国畜禽养殖业转型方向是标准化、规模化,而国际畜禽养殖业的转型方向是福利化、无抗化。在国外,福利养殖已经作为一种技术模式在推进,它已经不再是对动物友好的问题,而是作为健康养殖最主要的手段,是实现无抗养殖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的养殖技术装备与信息化相融合才是实现智慧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分为四个阶段:1.0数字化、2.0网络化、3.0智慧化、4.0智能化。基于动物养殖信息资源采集的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做好1.0,保证生产过程数据的自动、实时、准确和真实,才有可能突破1.0面向3.0。因此,能够远程采集、传输和存贮的畜禽养殖智能化装备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而实现畜禽养殖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畜禽养殖业,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通过信息化来保障健康养殖、安全生产。李保明教授分析了当前畜禽养殖数字化面临的难点,提出我国纳米等微型传感技术世界一流,网络技术即将进入领先世界的5G时代,品种、营养、兽医等技术也属世界水平,破解畜禽养殖数字化技术难点的关键是缺乏融合畜禽生理、行为、环境、电子、信息、工程等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畜牧畜牧业畜禽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发展低碳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961个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辽宁省畜牧良种生猪补贴资金2420万元
早春预防畜禽感冒五措施
如何做好春节期间畜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