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l-Show-Do模式在患儿窝沟封闭中的应用

2019-09-19 03:26江梅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牙科口腔程度

江梅

(合肥市口腔医院,安徽合肥,230001)

龋病是一种以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1],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 多发病。 患儿由于其牙齿特殊的生理特点,窝沟点隙多而深,口腔卫生条件差等原因,是龋病多发人群, 开展患儿窝沟封闭是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2]。 儿童牙科恐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儿在口腔诊治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3]。患儿常不能配合诊疗操作,以至窝沟封闭失败,文献报道[4],牙科畏惧症患儿发生率高达89.00%。 Tell-Show-Do 模式即“讲-示-做”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行为管理方法[5]。 该模式在口腔科多用于学龄前患儿行为管理, 少有结合治疗术式进行报道。 鉴于患儿普遍存在牙科畏惧症,本文将研究对象扩展为学龄期患儿,重点研究Tell-Show-Do 模式在窝沟封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期望能有效降低患儿窝沟封闭中畏惧症,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实施窝沟封闭的162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81 例。 为避免组间污染,两组患儿分别在两间独立诊室接受窝沟封闭术。 试验组男42 例,女39 例,年龄6~12 岁,平均(7.81±1.51)岁。 对照组男43 例,女38 例,年龄6~11 岁,平均(7.31±1.26)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患儿及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年龄6~12 岁患儿;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患儿; 无认知障碍和先天性精神疾病患儿。 ②排除标准:窝沟封闭适应症牙齿已发生龋坏患儿;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 由椅位护士将患儿安置到牙椅上后, 向其介绍窝沟封闭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安抚患儿紧张情绪,为患儿做好术前准备,系好口围,戴上护目镜,调整牙椅至舒适卧位。

1.3.2 试验组 采用Tell-Show-Do 模式进行干预,由椅位护士在窝沟封闭前在诊室内实施,无父母陪伴。具体方法如下。Tell: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交流,解释窝沟封闭的目的、方法和配合要点。 Show:让患儿观看窝沟封闭的视频宣传片,直观了解窝沟封闭的过程, 了解不及时进行窝沟封闭的危害;提供牙齿模型及所用材料、器械供患儿观摩; 带领患儿到牙椅边参观实施窝沟封闭的过程;明确告诉患儿窝沟封闭不打针、不吃药、无疼痛。 Do:让患儿在术前直接触摸所需器械和物品,如指导患儿将吸唾器放入自己的口腔内, 提前感受并适应吸唾时产生的负压和声音; 让患儿触摸棉球并告知窝沟封闭过程中会有棉球放在口腔内,用于隔离唾液;指导患儿拿起三用枪并按压喷水,用于清洁牙齿。在诊疗开始前,通过Tell-Show-Do 模式让患儿更直观地了解窝沟封闭过程, 感受诊疗中所需的器械和物品,消除恐惧心理。

1.4 观察及评定指标

评价过程采用盲法收集两组患儿资料。由1 名有5年工作经验的护士, 经过培训熟练掌握评价标准, 该名护士负责巡回观察接受窝沟封闭的患儿, 并根据治疗过程中患儿表现评价其牙科畏惧情况,采用Veerkamp 牙科畏惧症评价标准[6]。 0 级:表情自然,能准确迅速地回答医生的提问,与医生配合良好。 1 级:面部表情不自然,手不自然放置,愿意并能准确回答医生的提问,诊治过程紧张,但能配合治疗。 2 级:回答问题尚准确,但声音有改变,手常悬空,但不影响医生的操作。 3 级:想拒绝治疗,哭叫,手常抬起,阻止操作,需要命令式语言方能操作,治疗过程困难。 4 级:语言交流尚可,持续哭闹,身体不断扭动,操作困难,偶需按压。5 级:高声哭叫,完全不听话,需采取强制性手段方能操作。 0 级为“不畏惧”,1 级及以上为“畏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人口学资料采用统计描述,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畏惧程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由表1 可见, 试验组患儿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比较

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比较见表2。 由表2 可见,试验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比较(n)

3 讨论

3.1 患儿在窝沟封闭中产生恐惧的原因分析

窝沟封闭技术是在易患龋的牙面窝沟点隙上涂布一层粘结性材料,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及代谢产物菌斑、软垢难以侵蚀牙体硬组织,而得以被保护[7]。窝沟封闭包括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光固化、检查几个步骤,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操作是隔湿, 隔湿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窝沟封闭的成败, 需要患儿在操作过程中积极配合[8]。由于患儿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不稳定、自控能力差[2],往往因焦虑、恐惧而产生不合作行为,给治疗带来困难,不仅降低医疗质量,甚至发生穿髓、软组织损伤等严重情况,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极大的负担[9]。 患儿牙科恐惧症是一种获得性行为,与诊疗环境、就诊经历、患儿自身气质类型、家庭情况等相关[10]。 例如陌生的诊疗环境、器械的声响、父母的影响等均能导致患儿恐惧, 因此开展窝沟封闭术前行为诱导具有积极的意义。

3.2 Tell-Show-Do 模式缓解患儿窝沟封闭中恐惧情绪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行为诱导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患儿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Tell-Show-Do 模式是一种非药物行为管理, 在众多患儿口腔行为管理方式中,家长更易于接受,有研究表明[11],患儿更信任该模式。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于窝沟封闭术前开展Tell-Show-Do 模式行为诱导。 制订符合患儿心理及生理的诱导计划,通过语言沟通、视频模型展示、器械物品实践操作与感受等多种途径,让患儿对窝沟封闭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患儿对窝沟封闭的认知,让患儿对未知的治疗过程有了感性的认识, 能降低其对治疗的恐惧感。 对照组患儿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做术前窝沟封闭相关知识介绍,没有实物感受和视频观看,使其产生对不可预知的、不可控制的恐惧感。 本研究中,在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采用Veerkamp 牙科畏惧症评价标准, 根据患儿窝沟封闭中的面部表情、肢体反应、语言表述等表现,将患儿畏惧程度分为0 级至5 级,级别越高,畏惧程度越严重。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66.67%,对照组发生率为86.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应用Tell-Show-Do 模式对患儿进行窝沟封闭术前行为诱导, 可明显提高患儿窝沟封闭的配合程度, 有效降低患儿窝沟封闭中畏惧症的发生率, 有效降低患儿牙科畏惧症的程度,与谷海晶等[12]研究结果一致。

3.3 Tell-Show-Do 模式在患儿窝沟封闭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实施Tell-Show-Do 模式能有效降低患儿畏惧程度,提高窝沟封闭质量,但是一对一的术前行为诱导需要充足的护理人力资源支持,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建议对窝沟封闭的患儿进行小组制预约管理,如采用微信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每4~5 人成1 组, 对小组患儿集中实施Tell-Show-Do 模式行为诱导,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窝沟封闭的质量。 另外,口腔医护人员要在熟练掌握口腔专科疾病的基础上, 还应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患儿的心理,能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行为诱导,消除患儿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以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10]。

4 结论

综上所述, 采用Tell-Show-Do 模式对患儿进行窝沟封闭术前行为诱导, 有效降低患儿窝沟封闭中畏惧症的发生及畏惧程度, 有利于提高窝沟封闭的效果和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牙科口腔程度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牙科界茅台来了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