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有实效低成本的教育国际化

2019-09-19 18:57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国人国际化现代化

褚宏启

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教育国际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教育国际化对于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贡献良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教育国际化不能缺位。我们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也要打开国门办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应该升级换代,应该回归本真,应该解决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国际化不是简单的签协议、走出去与请进来,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推杯换盏,我们需要“实质性的国际化”,而不是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国际化。某些地方政府和某些学校热衷于请老外(只要黄头发蓝眼睛就行)乃至名气很大的老外(尤其是诺奖获得者)来参加活动或会议,包吃包住包玩还有不菲酬金,主要是为了装点门面,博取眼球,找到宣传的噱头。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钱多人傻”,一些外国人对此很困惑: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好面子爱形式?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费并不充足,但由于不是自己掏腰包,所以官员们挥霍起来也不心疼;而且此类官员实际上也不傻,他们做这些形象工程,就是为了积累有影响力且“洋气”的“高大上”政绩,为个人晋升服务,至于有没有实效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国际化不能形式化,也不能全盘西化、外国化,更不能唯洋独尊。中外国情差异甚大,某些在国外非常有效的教育经验和管理举措,到了我国未必有效。教育现代化有多种道路多种模式,把外国尤其是西方的教育与文化看得高于一切,一味地崇洋媚外,是教育与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我们要对国外异质文化进行甄别、选择和转化,对其中无法转化的和糟粕的东西加以剔除。

教育国际化不是单向的、被动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主动的。教育国际化包括两层含义: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和本土教育的国际化。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即洋为中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本土教育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多种国际交流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教育的经验与模式,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教育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吸引更多外国人进入我们的教育体系接受教育。

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不论是教育行政官员,还是学校教师抑或学生,都应该既看到国外教育的长处,也看到我们自己的长处,自尊自信,平等对话,不卑不亢,合作互惠。我国的大中小学教育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多非常好的经验,甚至西部地区或乡村学校也有很多鲜活的做法、感人的故事,值得全世界分享。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盲目自负,盲目排外,这样会导致对外国优秀教育与文化的普遍怀疑甚至简单否定。对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予吸收接纳,也容易使教育走向封闭。

推进教育国际化,贵在有实效。教育国际化有没有实效,关键看我们是否办好了自己的教育,是否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两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与教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首先,在教育目标层面,我们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培育学生适应21世纪的核心素养,关键是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两大“超级素养”。其次,在教育教学方法层面,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特别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以及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两大“超级素养”的发展。

栽上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果我国的教育办好了,中国教育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也就提高了,那么国人就会更愿意让子女在国内接受教育,外国人就会把中国作为重要的留学目的地。

教育国际化要实现这样的本真目标,需要花很多钱吗?需要迎来送往吗?未必。试想:一所学校,即便校园里从没有来过蓝眼睛的外国人,即便教师们从未出过国门,但他们通过发达的互联网,通过自身的研究与探索,也完全可以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现代人。这样的学校是国際化学校吗?毫无疑问是。而某些学校,尽管在国际交往中迎来送往络绎不绝,在此方面花费不菲,但依然在培养会考试的人而不是会创造的人,仍然在使用题海战术而不是因材施教,那么这类学校的所谓国际化就是“伪国际化”甚至是“假现代化”。

教育国际化不能搞形式主义,尤其不能崇尚奢靡之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不是很富裕,我们需要有实效低成本的教育国际化。这种教育国际化,每一所学校包括乡村学校都可以做到,每一位校长包括乡村校长都应该努力去做到。

(编辑 孙金鑫)

猜你喜欢
外国人国际化现代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人学汉字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活动预告
外国人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我的女巫朋友
外国人排“毒”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