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据“好好说话”?

2019-09-19 18:57王淑清
中小学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结论论文价值

王淑清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无不充分重视和挖掘数据的价值。对于一线学校管理者而言,在日常的论文写作中,也常常会与数据打交道,用数据说话。这时候如果能用好数据,不仅能起到良好的辅助说明作用,甚至还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在论文写作中,如何用好研究数据,让数据“好好说话”?笔者结合日常的编辑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数据应该是真实的。真实是数据的第一生命。离开了这个基本前提,再多的数据都没有意义。现在,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国内外有关论文造假的事件被越来越多地曝光,其中不乏捏造数据的事件,着实令人叹息。因此在日常的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我们务必要坚守学术诚信的底线,对研究工作怀有敬畏之心,不为数据而数据,更不能为了出研究成果而蓄意捏造数据。

其次,数据务必是准确的。在我们日常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文章中有些数据经过求和或除法计算,结果明显不正确;同一数据在文章前后出现时却不一致,等等。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研究工作中,细节性的数据问题并非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有时它不但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也在无意中暴露出自己的研究态度。所以在论文写作中,对于数据务必要反复计算核查,甚至要有种“锱铢必较”的精神。我们既要充分依靠技术工具的力量,也要相信专业精神不可替代的价值。

再次,数据应该是有实际价值的。在编辑部每月例行的议稿会上,常常会有一些定量研究的文章在被反复讨论后被“毙掉”,其原因多半是“文章中数据一大堆,得出的结论却没多少新意”。由此,对于一篇定量研究的文章是否可采用,我们也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判断标准,即如果没有这些数据,是否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即这些研究数据的价值在哪里。

与一般的写作任務不同,学术论文写作承担着探索未知、传递新知的使命,其中的数据也必然要服务于这一使命。而如何让研究数据产生真正的价值,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自我追问:在开始这项课题研究之前,我对于该领域是否进行了足够多的了解,研究课题是否具有独特价值?开展这项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是否是最恰切的?我的研究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规范,是否经得起反复论证?我经由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否为这一领域贡献了新的发现,呈现了新的观点?这样的追问过程也是对自身的研究不断审视和澄清的过程。总之,我们要切记,论文写作中数据并非越多越好,有价值的数据才有力量。

又次,对数据要进行有效提炼和解释。在编辑工作中,我们时常要强调站在读者立场,想读者之所想,提供读者之所需。作为写作者,也要站在一定的读者立场,在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将最有价值的数据呈现给读者,而不要让读者另花时间在大堆数据中去做筛选。因此在符合研究和写作规范的基础上,论文写作中仅保留那些必要且重要的数据即可,对于那些对研究结论影响甚微可有可无的数据要坚决舍弃。

作为写作者,还有一项使命是带领读者读懂数据。在编辑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文章中呈现的一些研究数据很出人意料,想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时,作者却戛然而止,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遗憾或疏漏。因此在进行论文写作时,作者对于文中呈现的数据一定要进行深入地消化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合理的解释,而不要把疑问留给读者。

最后,数据的呈现要力求简约直观。数据以何种形式呈现,看似只是形式方面的问题,其实也关乎内容的展示。在编辑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对这样一些问题进行处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中,图表却几乎占据一半的篇幅;同一表格中同时出现百分比数据和阿拉伯数字,但百分比数据却没有带%,让人初看摸不着头脑……这些数据呈现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影响着我们对作者写作水平的判断。

在论文写作中,数据呈现最基本的要求是直观简约,最好让读者一看就懂(过于专业性的内容除外),因此在呈现方式上要有所选择。如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有天然优势,但由于很多期刊版面容量有限,因此如果用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数据就尽量用文字表述;但数据较多时,用文字表述会让读者产生疲劳感,此时建议使用图表,但要尽量进行压缩、整合、优化,力求用最少的篇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编辑 柴纯青)

猜你喜欢
结论论文价值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结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