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

2019-09-20 11:10刘娟娟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超星基础

刘娟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文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知识获取途径、信息传播形式,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重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校面向大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础应用,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1]:教育信息化化发展要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课程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手段,课堂互动探讨时间较少。计算机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除了知识点的讲解外,还要演示操作。随着人才培养的不断修订,计算机课程课时在大幅度缩减,给课堂上的时间很紧张,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的操作时间较少,基本处于灌输知识状态,学生则处于疲惫状态,知识点深度只能停留在基本的操作,结合考试大纲,固定的讲授相应知识点,忽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课程考核采用专门的考试系统,对于系统的学习使用也是计算机能力培养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容易偏向考试方向,课堂完全以考试系统为平台会影响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偏离教学目标,教学与考核应相辅相成,教考分离影响考核成绩,而完全以考试为指挥棒,则会忽略学生计算机思维培养。有研究表明,学生有强烈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诉求[2]。

(二)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为教学带来困扰。高校学生生源范围广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普及程度差异化,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在打字练习中,有的同学很熟悉键盘,打字速度和精准度很高,相反,同样课时下有些同学标点符号都很难找到,一个手指在整个键盘区域中游走,打字速度很慢,精确度也很低。大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很多没有很快购买电脑和移动优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平时用电脑的时间很少,使用智能手机大多都是发语音来进行日常沟通,也不利于快速熟悉计算机操作,仅凭课堂上的时间很难得到强化。这就给统一教学带来困扰,进度放慢基础好的同学就会认为课程太简单,没有新鲜感,得不到学习上的满足;进度太快,基础薄弱的同学感觉十分吃力,面对操作无从下手,对课程产生恐惧感。

(三)学习效果有待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较多,课时紧张,尤其是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更抽象,只能在考前将知识点背会应对考试,难以培养计算机思维。对于实践操作,课堂讲解并不能使得学生深入掌握基本操作,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很少会主动去开放机房练习,在平时作业考核时才会练习,课后在该门课程上花费的时间较少,考评结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最早是由美国一所高中化学老师提出的,他将自己的课程做成视频课程发布到网站,使课堂上没有听懂、或者课堂缺席的同学可以再次反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进行讨论完成知识内化,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3]。该教学方式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渐的被很多学生和家长接受。国外Robert Talbert构建了翻转课堂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3],国内张金磊等人提出翻转课堂模型主要由课前和课中两部分组成,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和针对性的练习;课中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模块[4]。

结合学者们的观点,本文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8.6制作网络课程发布,可以有效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反复学习,对于不熟悉的操作可以反复跟着练习;课堂主要用来解决预习过程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理论知识,主要由学生进行操作,完成指定的练习。将实践操作练习进行分类:基础类和强化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水平的练习,这样可以解决不同基础水平的同学的学习需求,提高了整体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再学习视频复习巩固知识点,并预习下一章节的知识。

三、翻转课程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一)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中。微课视频具有时间短、知识点单一、容易上传和下载等特点,计算机课程的微课主要采用录屏,教师制作容易,成本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重复播放满足不同水平同学的需求。

(二)借助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制作课程。教师创建课程易上手,教师借助于超星学习通Web端或手机APP端制作网络课程,创建课程,可上传授课PPT、编辑章节、上传资料、设置作业四大功能模块,手机APP和Web端通过投屏码实现无线传输,方便快捷。创建课程后,在课程下创建班级,生成每个班级的二维码,学生可直接扫码进入班级,如果一门课程适用于多个班级,课程无需重复制作,节省制作时间。学生利用手机获取信息能力较好,会很快适应手机学习方式。

四、《计算机文化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在本文中,教学模式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每个阶段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视角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图1:

(一)课前:该门课共有六个章节,其中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组成、第六章Internet基础及应用,这三个章节属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四、五章节分别是Word、Excel、PPT,以实践操作为主。课程制作包括:文本形式的知识点陈列、将重点难点知识点亲自制作成微课或直接引进同内容的优质微课资源,并配备适量的小测验和作业(视频和测验都是任务点,学生必须在时间截点前完成)。理论部分的知识以观看视频和完成测验为主,适当的提供一些拓展资源,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实践操作部分以演示视频和强化练习为主,学完后要提交作业:如Word中长文档的编辑,如何插入页眉页脚、如何实现图文混排,如何利用表格制作个人简历等;Excel中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图表、数据透视图的操作方法,数据排序筛选和数据分析等,按照知识点逐一制作微课,并配以大量的练习;PowerPoint整体不是很难,大部分学生很喜欢学很容易就制作演示文稿,主要以练习来强化操作技能(课程目录制作界面和课程预览界面见下图2至图4)。网络平台可将学生的学习整个过程如学生的测验完成率、正确率全部记录下来,并做可视化统计,方便教师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发帖或者群聊消息,教师可实时或异步做解答。

(二)课中:利用超星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将讲解内容投屏到计算机,设置课堂活动,比如课堂签到、教师随机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同时对抢答的同学可以设置积分,积分积累后也可以作为平时考核成绩依据,这样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设置课堂活动的时候可以控制学生的手机屏幕,也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上课时玩手机的现象。接着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的数据,巩固讲解重点、难点,讲解也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由学生分组或者自行完成案例。根据课前学生完成的情况课堂支持,为世人了解并逐步接受和承认后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打开了一扇视窗。总之,建国之前有限的几次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活动,虽然不成规模,没有声势,却具有深远的国际政治影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超星基础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汽车电器》数字版出版合作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