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时事教学的三个误区

2019-09-20 14:12陈晶晶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误区

陈晶晶

【关键词】时事教学;误区;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1-0064-01

时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历史责任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存在一些时事使用的误区,现将这几个误区列举出来,帮助我们不断反思,在纠偏中更科学地进行时事教學。

误区一:素材选择高于学生生活。在使用时事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一味追求宏大叙事,时事的选取和使用过高、过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时事虽然不全是学生的生活,却不能远离学生生活,时事素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的生命经验能够代入,进而产生共鸣。比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下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体》第二框“谋求互利共赢”的教学导入,可从电影《流浪地球》导入,从联合国、多国部队、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的标准语言一步步力争贴近学生生活,把宏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材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误区二:时事的展示缺乏主体互动。有的教师在运用时事进行教学时,会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课上简单展示,也有的教师只是自己准备时事,作为教学素材使用。其实这两种方法的主体都过于单一,且缺乏互动沟通。在时事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多主体萃取时事素材的观念,学生的时事准备要有教师的引导,师生交流,吸取彼此的思想火花,教师的素材使用应依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量体裁衣”,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认识、评析能力。

误区三:不敢选用负面素材。确实负面时事素材应该慎用,但慎用不等于不能用,有度地使用负面时事素材,有时候有利于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比如在第二课第二框的教学中,在介绍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的全球性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呈现关于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方面的时事素材,这些虽然是负面的时事素材,但却更能让学生全面、清醒、正确地认识世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激发学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在负面时事素材的使用中,实现了正能量的传递。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好时事这一切入点,化繁就简,澄清时事使用误区,推动思维创新,从生活出发,直面生活的正能量,正确分析负能量的现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