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手机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20 06:19郭艳华赵兴和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手机应用

郭艳华 赵兴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将智能手机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了在实验教学中使用手机的一些尝试,其中主要介绍了将智能手机与普通显微镜结合进行实验观察与分享的一些举措,并指出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手机;应用

高中生物实验在本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既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变化,又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学科的重要原理与核心概念。光学显微镜在现阶段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率较高,但是一般的显微镜构造简单,观察不便,通过将智能手机与显微镜结合来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实验效果。

一、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发展的现状

以经济较发达的广州地区为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实验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教学条件落后;实验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实验教学中很多欠发达地区存在的问题比广州更为严重和突出。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这样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以显微镜为例,很多学校实验室中显微镜数量有限,年久失修,难以用于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教学经费不足等原因,带有数码显示功能的显微镜的普及率很低,而普通显微镜的教学效果不佳。若能对普通显微镜改造升级,使它具备数码显示功能就很好了。

二、智能手机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将智能手机与普通显微镜结合实现显微镜的改造,不仅使显微镜具有数码显示功能,还可以拍照、摄像以及使用移动互联网。在提高实验效果的同时又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一)课前准备阶段

学生可以在实验课前用手机上网查询实验资料,提前预习实验。教师用手机作为信息的发布平台,及时将实验课的预习材料等发送给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实验中观察手机与显微镜结合

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很多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显微镜的目镜可以使物像清晰地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显微镜的光学变焦外加手机的光学和数码变焦,将会使显微镜中的物像更清晰,细节展现更详尽。手机拍照功能可以记录某一瞬间物像的形态结构,摄像功能可以用来记录实验的动态变化。智能手机在记录实验现象和过程方面优势是显著的。从表1可以真切感受到智能手机在实验教学确实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实验的分享

实验课上及时开展实验分享对学生是有益的,但是时间有限,在课上难以立即开展实验分享。一般实验分享只能安排在课后其他时段。经过精心准备后来进行分享,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回顾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流程,也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沟通、勇敢自信地表达自我。可以按照这样的设计来进行分享:课上,注意使用智能手机收集有關实验现象、过程以及结果的相关素材;课后,整理收集的素材并制作PPT等,然后随后上课时让学生分享与评价实验。指导学生将分享的实验内容上传发布到QQ空间、微信朋友圈、博客中,让同学、家长、朋友等来评价实验。

三、将智能手机应用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于没有经过训练和准备的学生来说不借助固定装置直接用手机拍照或摄像很难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实验观察中必须有特定的固定装置才行。自制固定装置的难度极大,一般需要学校实验室提前购买。第二,对于禁止携带手机入校的学校,实验课用到手机要提前向学校申请,并且要将实验课严格的要求告知学生,避免学生以做实验为由,带手机到校用于其他用途。在实验课上使用手机进行实验观察,需要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第三,要想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防止镜头和装片被污染,染色要均匀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频繁地使用手机进行拍照,会导致学生重拍照而轻实验过程,整节课只在乎怎样拍好照片,不注重实验过程。

总之,将智能手机与普通显微镜结合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实验分享中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领域,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效果与体验上的升级,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整合现有技术手段更好为实验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长宝,杨洪升,王仲,等.智能手机辅助植物学实验教学研究[J].经济师,2018(1):202,204.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教学手机应用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善用多媒体手段,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