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非暴力沟通的发展和现状

2019-09-20 15:17符丹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马歇尔学问暴力

符丹

非暴力沟通是有关于有意识地使用语言的学问,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对它有一定的误解,本文就非暴力沟通的产生背景与由来、内涵与本质、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非暴力沟通的由来

上个世纪30年代,从在美国的底特律市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一度成为工业之都,此时大量人口涌入这个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与之相伴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治安混乱、劳资纠纷增多、犯罪率上升、人情淡漠等社会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少年时代的马歇尔发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有些人生活在懊恼、纠正和冲突之中,但另外一些人却活出了慈悲、友爱与和平的生命状态。对于这一社会现状,马歇尔感到深深的不解与好奇——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状态可以完全不一样,他对于怎样运用新的沟通方式在面对暴力时可以和平解决分歧,发展出浓厚的兴趣。他希望整个社会和和谐友爱的,人与人之间情谊相同并乐于互助,他想为自己理想中世界的实现做点什么。

为此,马歇尔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在美国底特律市的康斯威星大学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继续深造,直到博士毕业。毕业以后,他发现经过多年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后仍然不能回答他幼年时在心中留下的疑问。于是他继续去拜访那些生活得慈悲友爱的人们,向他们咨询和请教,并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和领域,除了研究心理学外,他还研究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潜心研究和多方走访,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马歇尔博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交谈方式——“非暴力沟通”。

2 非暴力沟通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从字面上讲,就是关于沟通的学问或者是沟通技巧,但非暴力沟通的真实含义远远不止于此。非暴力沟通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马歇尔在研究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非暴力”思想深表认同,而非暴力沟通这门学门又和语言以及对语言的运用有关系,所以马歇尔博士把这门学问命名为“非暴力沟通”。确切地说“非暴力沟通”中的“非暴力”是有一定的时代印记的, 这门学问又与语言的使用有关系,所以马歇尔把它命名为“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博士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暴力的行为和表现都是后天习得的。只有当人们有意识地去使用语言,转变注意力的焦点和语言表达的方式,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时,与人之间的爱才会自然流露。非暴力沟通这门学问旨在帮助人们:看见彼此的美好,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地表达自己,也能关切地倾听他人,以期实现人们与自己、他人建立有品质的连接,彼此能够主动自愿去给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马希尔卢森堡出版了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以下是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的主要思想:

(1)非暴力沟通的三一理论假设:一是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不善良是后天习得的;二是世界上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三是需要是所有人珍视的,需要是所有人共同想得到的,需要是抽空的,需要具有一致性,在人与人之间冲突矛盾的是满足需要的策略。

(2)非暴力沟通的经典模式:非暴力沟通认为:大多数人的说话方式和常常引发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对于这一点的觉察是整个非暴力沟通的起点。我们习以为常的沟通方式的注意力在于别人或者自己有什么问题,哪里出错了,要么指责别人,要么指责自己。背后都是一腔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情绪,指责仅仅是发泄了情绪,却伤害了他人和自己,并不能解决问题。这种沟通方式做时作为一个人的本能反应。为了活出和平友爱的状态,为了我们理想中的世界得以实现,那么我们先从自我转变开始——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于是就有了非暴力沟通的经典模…….,我感受(身体的本体感觉和情绪状态),因为我看重/需要/重视……,请您……,可以吗?这个程式包含了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要素,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察是感受的诱因,感受是需要的信使,需要是感受的根源,请求是满足需要的策略。

(3)非暴力沟通的目的:通過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按照非暴力沟通的经典程式来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人与人之间将会变得友善、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3 非暴力沟通的推广

经过卢森堡博士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他发现:非暴力沟通这门学问真正能帮助到人们的地方在于人内心的转变,语言表达是形式,是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内心的转变和语言的转变同时发生才能让美好的世界真的得以发生,如果仅有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外在语言的应用,这种沟通仍然是无效的。

1984年,马歇尔博士成立了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他是国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马歇尔不仅到世界各地去运用非暴力沟通开展工作,帮助政府和人们调节冲突,美化生活,他还致力于培养一批又一批非暴力沟通的传播者。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马歇尔博士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有超过200名经CNVC认证的非暴力沟通培训师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NVC培训。

如今,非暴力沟通这个名字已经不能涵盖这门学问的本质了,马歇尔博士进一步指出这门学问的本质是爱的语言,它是基于需要的意识——人们做还是不做某件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情绪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有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绪和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情绪这种区别。他进一步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本源在于人的内心。内心没有暴力,语言才会没有暴力,内心有了评判,语言自然有了明显或隐蔽的精神暴力。

尽管非暴力沟通已经发展半个世纪,理论成就已经足够丰厚。可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困难。

首先,说话是一种本能,很多人并没有经过任何的学习和修炼就自发养成了属于自己的表达和沟通习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表达方式由什么问题,无法完成觉察;即使有所觉察,要把非暴力沟通这种理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还有一个练习、熟悉和掌握的过程,纠正已有的沟通喜欢比学习一种新的沟通技能难度更大。

其次,当下的社会环境,追名逐利是很多人行为的方向,社会生活节奏快,似乎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反观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远离了自我和自我的需求。非暴力沟通不管多么有用,多么有爱,却不能快速、直接人们实现追名逐利这个目标。非暴力沟通的用意在于帮助我们去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实在,实现人与人之间情谊相同,乐于互助。可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自愿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是否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即使天性善良,可是已习得的暴力和不友好如何疗愈。慢下来,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得到在众生忙碌中独自慢下来。

目前不少的工作坊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在广泛传播非暴力沟通,这种理念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还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践行。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马歇尔学问暴力
反性别暴力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马歇尔拒当元帅
暴力的班长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暴力和痛苦
借题发挥
马歇尔的“小黑皮本”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