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出版社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9-09-20 15:17李金秋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社战略

李金秋

地方出版社在宏观上应做好战略布局,重视地方文化特色的出版资源整合;在挖掘内容深度的同时,做好内容提供;微观上,要在内部管理上要制定符合自己特色的、正向激励的考核体系;建造梯度的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这是地方出版社在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发展的不败战略。

1 当前形势下,我国出版社综合实力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也进入“大发展、大繁荣”阶段。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894亿,规模较2017年进一步上升。2018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1.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与出版社蓬勃发展的井喷态势相比,在助推我国成为出版大国同时,新闻出版业几十年来历经了几次大的调整。我国出版社经过几次的“风吹雨打、大浪淘沙”数量基本保持恒定,各自有各自的生存之道。

最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告诉冲击,对于传统媒体的近乎压倒性的优势,使得传统出版社的生存都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大型出版社集团占据绝对的人脉资源、作者资源、出版资源,使得自己变成出版业的巨头,牢牢掌握出版态势,挤占中小型出版社的市场资源,蚕食其生存空间;而中小型出版社因为财力、资源、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生存状况越来越艰难,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出版格局,中小型出版社如果还走过去的老路,必将越走越窄、步履维艰,甚至是走向灭亡,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以城市出版社为代表的中小型出版社一定要转变战略格局、转变思路,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2 地方出版社宏观战略布局要有所改变

我国地方出版社也就是城市出版社,成立之初的宗旨是为了地方的经济、文化服务,为地方政府提供宣传的路径。但随着出版业的几次改革,出版社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于是城市出版社就变成了“走市场”自主发展的企业型单位。

在这种形式下,出版社的发展战略变成了扩大规模、拼命造货,强调市场占有率,强调新书品种数,生产码洋数。由此造成了出版品种过剩、盲目跟风、内容质量不高、雷同现象严重、出版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隨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告诉发展,仿佛一夜之间,传统出版进行了重新洗牌。为了生产,出版社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到生产之中,现在图书品种过剩导致退货率增高,图书库房积压严重,再加上新华书店倒闭过多、账期过长、载途时间过久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实力一般的出版社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对于精品图书的制作上畏手畏脚不敢投入,由此导致经济效益下滑、社会效益惨淡的不利局面。

由于传统出版的萎缩,于是有的出版社把财力、物力、精力都放在了其他相关产业上,有疾病乱投医之嫌,盲目注册N多公司,意图“东边不亮西边亮”“围魏救赵”。因为绝大多数新公司都是新业务,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供选择,都是盲目探索,导致新公司、新业务能够成功的寥寥无几,即便是幸运经营了几年,产生的效益也不足以弥补其他公司造成的亏空,而且由于对新公司的过度宠爱,对传统出版社的放弃又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出版的各种支撑不足,导致整个盘子出现个性循环,所以盲目扩张的战略布局,无论是从当初的设想以及现在的结局来看,决策都是失败的。

面对这种困局,城市出版社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与大型出版单位比拼规模,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徐徐图之。

3 地方出版社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好专业的内容提供

对于出版社来说,出版是主业,不能舍本逐末。“拿着金饭碗要饭”是很多出版社战略布局经常犯的错误,认为传统出版彻底完了,图书出版没有希望了,与其把精力放在传统出版还不如做些其他业务等等。

上文已经提到,背离出版这条道路的“宏大”战略,能成功的少之又少,失败的可能性极高。所以地方出版社还应该把心收回来,依托出版,以“一业为主,几业为辅”的出版格局较好,而不是“多业为主、出版为辅”。

如果将重心转移到出版上来,是否还要重复盲目扩大规模、比拼造货的老路呢?时间证明,那些内容好,质量高的精品图书依然是受欢迎的,这就为出版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内容的提供者。

出版社优于新媒体、互联网的一大特色是内容。互联网的内容参差不齐、抄袭严重,真正有含金量、有层次的内容还是掌握在出版社手中,有能力、有水平的作者大多数还是掌握在出版社手中,所以出版社应该把精力放在内容的精细化、深度化上,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集中资源深入挖掘,这样可以打造品牌效应,成为不可取代的旗帜。

“内容为王”成为亘古不变的主题,只不过载体发生了变化,原来借助的是传统纸媒,现在可以延伸到互联网、新载体,但无论是哪种载体,“内容”始终是主导型的,谁掌握了内容,谁将来就是“王”!

4 地方出版社要回归自我,立足地方文化做地方特色选题

我国幅员辽阔, 各个地域有不同风格特点的地方文化。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文化积淀是取之不尽、值得大力开发的出版资源。地方城市出版单位要在开发本地出版资源上多动脑筋。

城市出版社在出版地方文化资源的选题上,是有各种优势的。首先地方政府对于这种社会效益好,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选题是支持的,操作得到是会得到资金、人力的支持,这样就免除了出版社的后顾之忧。其次,城市出版社有地缘优势,无论是当地的作者还是当地的历史文化专家、政府机构都是熟悉的,对于地方出版单位也是非常认可的,工作开展起来也要方便很多。

城市出版社在地方出版资源的开发, 要做好选题的建构工作,要做到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使所出品种形成系列、规模。大型出版工程完成后,其本身也是源,可以再度开发,也可以做成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城市出版单位要利用好本地出版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 否则,近在咫尺的好选题、好资源被别人利用、开发,想在夺回来可就难了。

5 城市出版社应该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考核体系

不管是什么体量的出版单位,党战略决策没有问题的时候,内部管理、考核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套行之有效、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就如同一盘散沙,如何聚沙成塔;就像一群散兵,如何能够实现战略构想。

因为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出版单位、业务模式的复杂性,导致出版单位管理起来颇费力气。但是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考核办法,再好的战略、战术也是枉然。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做好的,都有状元存在,除了宏观战略的差距,还有管理的问题。内部管理、绩效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城市出版社虽然人数不多,单位体系复杂。出版社的绩效管理体系有:目标管理法(MBO)、360 度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等。关于绩效管理在制定战略、考核中的重要性,记忆平衡计分卡在出版社的运用等问题,详见我的另一篇论文《新形势下绩效管理体系对出版社战略布局的重大影响》。笔者推荐地方出版单位使用平衡计分卡与KPI考核相结合的使用方法。

6 地方出版单位应注意人才队伍建设

城市出版社一般位于某省的省会或者偏于一隅,无论是出版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没有太大优势。因此出版单位要提升培养人才的效率以及加大队伍的稳定性。无论是战略构想、绩效管理都是人在执行,都是为人而设。一个单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才没有梯度、没有后续人才储备,必然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出版行业的“夕阳”前景、出版行业的专业化、单位时间的薪酬比偏低等因素导致了出版业“好人不愿意干、孬人干不了”这种人才现状。

出版行业薪酬偏低、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等现象已经成为出版业的共识。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即从事编辑工作的女性要远多于男性。这种“阴盛阳衰”的怪相,应该引起出版社的高度重视。

人才队伍建设不仅仅要提供赖以生存的薪酬,还要有晋升的平台、发展的空间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单位:哈尔滨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社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我等待……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