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421”人才路线图加快集聚县域优秀人才队伍

2019-09-21 05:44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莒县人才

(作者为中共莒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今年以来,莒县围绕做强县域人才队伍,坚持精准化、系统化思维抓引育,制定实施“421”人才路线图,按图索才,专业对接,品牌牵引,加快推动各类优秀人才引进来、聚起来、留下来。

实施四项计划,加快壮大县域“人才库”。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人才振兴,增量是前提,质量是基础。聚焦产业之需、行业之急、领域之缺,瞄准“高精尖缺”,分类实施专项引才计划。一是深入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计划。重点围绕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年内举办10场以上人才招引、专利对接、项目路演专场活动,引进100名以上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育300名高技能人才。二是持续实施青年人才引育计划。聚焦工业经济、教育卫生、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专业领域,继续面向“双一流”大学和全日制研究生,年内招引50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注重将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群体纳入年轻干部战略培养范围,进一步健全完善跟班学习、短期挂职等机制,加快推动成长成才。三是加快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聚焦“拥河发展”等战略布局,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技术培育力度,年内新增新型职业农民800名。深入推进农村干部“领头雁”工程,持续强化培训指导、创业引导、宣传报道,加快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经营的农村干部人才。大力弘扬和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培养工程,开展“创二代”导航行动。四是大力实施大学生安莒创业计划。制定莒县吸引大学生安莒创业“10条28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政策推介、事业凝聚、亲情回归、环境留人等手段,年内招引高校毕业生2000人来莒创新创业,加快形成政策洼地、人才高地效应。目前已到上海、深圳、青岛等地推荐宣传。

筑好两个空间,持续打造最优“生态圈”。能不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人才发展生态是关键要素。聚焦营造安心、舒心、暖心的县域人才发展环境,结合人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分类建设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空间。一是提升安家安居空间。加快提升首栋75套人才公寓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人才“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寓专家服务窗口,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丰富高层次人才健身、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阵地。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委托国企建设、限价定价销售的方式,年内启动建设300套“有限产权”人才公寓,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人才安居配套细则,确保每名人才来则有其所、居则有其屋,来者无忧、专心创业。目前,人才公寓已拎包入驻各类人才151人。二是拓展创新创业空间。深入实施“园区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科技研发、商务办公、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设施建设,促进园区提档升级,提升孵化能力。坚持总体布局,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莒州创业大学、莒州创业创新中心等6处“孵化”基地,创建莒县科技创新中心等3处“双创”载体,论证规划发展一批创客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农业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健康产业园,满足不同领域人才栖息创业,先后引进创新型企业220 余家,带动1100 名人才创新创业。

打响一个品牌,加速推动人才“回归潮”。紧紧抓住莒县籍在外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深化“高层次人才莒县行活动”机制上持续用力,以“毋忘在莒”品牌释放“亲情乡情”效益。一是建立精准对接、常态联系机制。进一步扩大莒籍在外人才“存量”摸排,分行业、分领域、分产业建立数据库,目前已入库2600余人。设计开发“莒县人才小秘书”APP,创建人才需求在线提报、政策文件在线发布、家乡信息在线共享、意见建议在线交流等模块,进一步打通与家乡联络通道,实现即时联系、精准对接。二是搭建回馈家乡、回归创业平台。聚焦在外人才集聚地,制定在外人才地图,继续在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探索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加快实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密集城市基本覆盖。深化“合作共建人”制度,实行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一体化发展,设立“莒州英才”奖,论证建设莒商大厦,加快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总部回归。三是举办定期交流、定点合作活动。深化拓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建立县领导联系一批杰出人才、部门联系一批领军人才、乡镇街道联系一批乡贤人才等三个一联系服务制度,分地域、分产业精选在外高层次专家代表,及时纳入莒县发展智库,采取现场调研、列席会议、规划研讨、开办讲座等方式,引导其积极参与家乡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猜你喜欢
莒县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钟灵毓秀 千年莒县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莒县高中化学微格教学展示在莒县四中召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莒县秋千社会功能与价值研究
莒县绿芦笋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