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6-BA对白芨丛芽诱导的影响

2019-09-22 11:39李云海黑有兰陈丽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白芨培养基试管

李云海 黑有兰 陈丽华

摘要    试验采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添加0.5 mg/L NAA的情况下,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6-BA(0.5、1.0、1.5、2.0 mg/L),研究不同浓度6-BA对白芨丛芽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浓度变化对白芨丛芽的诱导增殖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白芨试管苗丛芽增殖数与6-BA浓度成正相关,而增殖丛芽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叶宽则与6-BA浓度成负相关;当6-BA浓度为2.0 mg/L时,对白芨试管苗丛芽诱导增殖的效果最好,具体表现为试管苗丛芽的增殖数量多且较健壮。

关键词    白芨;6-BA浓度;组织培养;丛芽诱导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5-0077-01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是一种多年生兰科草本植物,又名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等[1]。我国白芨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四川、云南等地,有研究认为,产于云南、四川的白芨质量最好[2]。白芨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其地下假鳞茎是白芨的主要药用部位,一般将白芨假鳞茎进行干燥后入药,主要药用功效是治疗各类外伤、肿瘤等,其含有的黏质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3]。另外,白芨假鳞茎具有很好的黏性,在工业上也可用作糊料[4]。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野生白芨的过度采挖,导致野生白芨资源数量急剧下降。为了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目前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白芨种苗的快速繁育。鲁光耀等[5]对白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进行了研究,采用MS液体悬浮培养的方式对白芨种苗进行快速繁殖。叶  静等[6]在白芨种子无菌萌发及组织培养试管快繁体系建立研究中认为,MS+1.0 mg/L 6-BA+0.15 mg/L NAA培养基适合白芨丛芽的增殖。李慧敏等[7]则在试验研究后得出了MS+1.0 mg/L 6-BA+0.5 mg/L KT+0.2 mg/L NAA+有机附加物适合白芨假鳞茎诱导的结论。

本试验在MS+0.5 mg/L NAA培养基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浓度6-BA(0.5、1.0、1.5、2.0 mg/L)对白芨丛芽诱导增殖效果的影响,以期从中筛选出与该浓度NAA协同配合效果较好的6-BA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实验室保存的白芨基础苗。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MS+NAA 0.5 mg/L培养基的基础上,根据添加6-BA浓度的不同设4个处理,分别为添加6-BA 0.5 mg/L(B1)、1.0 mg/L(B2)、1.5 mg/L(B3)和2.0 mg/L(B4)。将实验室保存的白芨基础苗均匀切分成每丛5苗的小丛,接种至4个不同浓度6-BA处理的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5瓶(即5次重复),每瓶接入5小丛。把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温度21~23 ℃、光照强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培养室中培养。

1.3    调查统计

培养过程中,每周观察白芨丛芽生长情况。培养至第45天时,统计每个处理5瓶试管苗丛芽的增殖和生长情况(增殖芽数、平均株高、平均叶宽等),并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6-BA对白芨丛芽增殖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6-BA浓度的升高,白芨试管苗丛芽增殖倍数逐渐增大,当6-BA浓度为2.0 mg/L时,白芨试管苗丛芽增殖倍数达到最大,为7.12倍。经方差分析得出,处理B4与处理B1、B2、B3之間芽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B3与处理B2、B1之间芽数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B2和处理B1之间芽数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白芨试管苗丛芽的增殖数与6-BA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当6-BA浓度为2.0 mg/L时,白芨试管苗丛芽增殖最多,而且此时的试管苗丛芽仍较健壮。因此,就白芨丛芽增殖这一指标而言,与NAA 0.5 mg/L配合的适宜6-BA浓度为2.0 mg/L。

2.2    不同浓度6-BA对白芨丛芽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6-BA浓度的升高,白芨试管苗丛芽的平均株高逐渐降低。经方差分析可知,不同浓度6-BA处理对白芨试管苗丛芽株高的影响差异显著。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处理B1与处理B3、B4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B2之间差异显著;处理B2与处理B4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B3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3与处理B4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处理B4(6-BA浓度为2.0 mg/L)白芨试管苗丛芽较矮壮,没有出现徒长等现象。

2.3    不同浓度6-BA对白芨丛芽叶宽的影响

由表3可知,白芨试管苗丛芽平均叶宽与试验浓度范围内6-BA的浓度成负相关,即随着6-BA浓度的升高,白芨试管苗的平均叶宽逐渐变窄。经过方差分析可得出,各处理间白芨试管苗平均叶宽差异显著。经多重比较后可得出,处理B1与处理B2、B3、B4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处理B2与(下转第80页)

处理B4、处理B3与处理B4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处理B2与处理B3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当6-BA浓度为2.0 mg/L时,试管苗的叶片会变得较窄,但观察发现,其叶片仍较嫩绿,未出现弱化或玻璃化等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过程中,细胞分裂素6-BA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芽的形成和生长,生长素NAA的作用则主要是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壮苗和生根等。本试验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添加0.5 mg/L NAA的情况下,6-BA浓度的变化对白芨丛芽的诱导增殖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5~2.0 mg/L),白芨试管苗丛芽增殖数与6-BA浓度成正相关,增殖丛芽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叶宽与6-BA浓度成负相关。当6-BA浓度达到2.0 mg/L时,丛芽的增殖倍数达到最大,为7.12倍,诱导芽增殖的效果最好;而且观察发现,此时的试管苗丛芽仍较健壮,没有出现徒长、弱化或玻璃化等现象。因此,可以认为,与0.5 mg/L NAA协同配合使用诱导白芨试管苗丛芽健壮增殖的适宜6-BA浓度为2.0 mg/L,既能保障白芨试管苗丛芽的快速增殖,又能使试管苗丛芽健壮生长而不出现徒长、弱化或玻璃化等情况。

4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陈灿,陈海霞.白芨繁殖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5(4):135-137.

[3] 陶阿丽,金耀东,刘金旗,等.中药白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8.

[4] 石丽敏,卢华兵,胡贤女.白芨的研究现状[J].农业科技通讯,2016(5):6-8.

[5] 鲁光耀,杨仙,蒋瑞彬,等.白芨组培快速繁殖体系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5):383-389.

[6] 叶静,郑晓东,管常东,等.白芨的无菌萌发和组织培养[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增刊1):422-425.

[7] 李慧敏,杨冠海,李明静.白芨瓶内假鳞茎诱导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0):1067-1612.

猜你喜欢
白芨培养基试管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检测效果比较
白芨繁殖技术研究
试管难题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云芝生长状态影响的研究
白芨的市场前景及发展建议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紫薇组培快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