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对温室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9-09-24 01:01严云房巍慧周哲丹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枝泥炭花芽

严云,房巍慧,周哲丹

(1.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浙江 慈溪 315300;2.宁波市宁农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慈溪 315300)

蓝莓(Vacciniumspp.)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落叶灌木,根系分布浅,呈纤维状,无根毛,养分吸收能力弱,对干旱和涝害敏感,仅适宜在有机质含量丰富、排水透气性强、酸性(pH值4.5~5.2)的疏松土壤上生长[1-2]。我国适宜蓝莓种植的土地面积少,大部分土壤需要通过添加硫磺以及草炭或松树皮等物料,调节土壤酸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疏松度,以满足蓝莓生长需要[3-4]。美国和荷兰的一些公司从2010年前后开始进行蓝莓的基质栽培试验,通过精准调控蓝莓根系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环境因子,研究并建立纯基质种植环境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国际蓝莓协会预计,蓝莓基质栽培模式将成为未来早熟鲜果的主要生产方式。

基质栽培的植物根系被限制在容器中,对环境变化的缓冲能力小,极易受根区水、肥、氧气以及温度等因素影响,需要精细的水肥管理技术,维持根系环境稳定。因此,基质需要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同时兼具排水透气性能。泥炭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理想的一种栽培基质,含有丰富的腐植酸、有机质、纤维等,具有疏松多孔、持水性强、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力强等特点,但是泥炭开采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上泥炭蓄积周期长,短期内不可再生,无节制开采将导致泥炭资源濒临枯竭[5-6]。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基质的比较处理,选取适合蓝莓生长的基质,并总结本地区蓝莓生长发育规律,为土壤条件不适宜地区进行蓝莓无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省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宁波市宁农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B5-2号单体大棚内进行。该地区自2003年围垦而成,自2013年开始农业种植,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含盐量超过2 g·kg-1,pH值7.5~7.8,土壤全氮含量0.5 g·kg-1,有效磷含量15.9 mg·kg-1,速效钾含量309 mg·kg-1,有机质含量12 g·kg-1。

供试材料为2个品种的1年生组培蓝莓苗,分别为南方高丛蓝莓莱格西和兔眼蓝莓顶峰,购于浙江蓝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诸暨王家井育苗基地。

1.2 处理设计

试验采用基质盆栽试验,每个品种设2个基质处理,4次重复,每个重复种植4盆,每盆1棵幼苗。处理1(S1)采用配比为泥炭∶椰糠∶珍珠岩∶松树皮2∶2∶2∶1(体积比)的基质,处理2(S2)采用配比为椰糠∶珍珠岩∶松树皮4∶2∶1(体积比)的基质。基质按比例配置后,加入0.1%多菌灵溶液拌匀,在单体大棚内覆膜3 d后装盆使用。

选用规格为50 cm×50 cm×40 cm的花盆,确保后期根系生长不受花盆空间限制。选取长势良好的组培苗,根系冲洗干净后移栽入盆,统一将枝条修剪至离基质表面15 cm左右高度。花盆采用完全随机排列,株距0.8 m,行距2 m,摆放于单体大棚内进行管理。生长期每日用Hoagland营养液滴灌施肥,使用硫酸调节酸度。移栽于2017年4月20日进行,移栽后10 d左右植株陆续抽芽,抹芽后留3~4枝健壮枝条继续生长。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移栽后12 d,观测各处理植株成活率。移栽后28、89和199 d,每个处理按品种选取长势均一并具代表性植株4盆,分别测定株高、基茎直径、总枝数和总枝长。移栽后306 d,每个处理按品种选取长势均一并具代表性的植株4盆,测算花芽量。

株高的测定用直尺(精度0.1 cm)测量自然状态下基质表面至植株顶端的高度。基茎直径的测定采用十字交叉方式,用游标卡尺(精度0.1 mm)直接测量植株主干与基质表面相接处的直径。

试验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2013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AS 9.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长期的影响

不同基质处理下2个品种蓝莓移栽后的成活率均为100%。根据观测记录(表1),不同基质处理下的蓝莓植株均在7月中下旬进入新枝萌发高峰期。S1处理植株在整个生长期表现出持续生长萌发新枝,未出现明显的休眠阶段,次年2月中下旬花芽萌发,3月上中旬进入盛花期;S2处理植株在10月底不再萌发新叶,老叶变红,植株进入休眠阶段,直至次年2月花芽萌发,随后叶芽萌发,生长发育稍晚于S1。与同地区地栽蓝莓相比,由于大棚内温度适宜,2个处理植株花芽萌发均提早约一个月。试验观测中发现,在滴灌过程中,相比S1处理,S2处理营养液从花盆底部更快流出,灌溉结束后基质更快干燥,表明缺少泥炭成分的基质保水保肥性能大幅下降。

2.2 对营养生长阶段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 株高与基茎直径

从图1可以看出,温室盆栽的条件下,莱格西生长旺盛阶段株高保持在45 cm左右,顶峰的高度将近70 cm,顶峰的株高总体上大于莱格西,这与2个品种的品种特点相符合。在移栽后199 d,S2处理的2个品种蓝莓植株进入休眠期,生长停止,其株高均显著小于S1处理。

表1 不同基质处理下不同品种蓝莓的生长期

*和**分别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图2~4同。图1 不同基质处理对不同品种蓝莓株高的影响

2个品种的基茎直径均随时间的推移呈增大的趋势(图2),其中,莱格西的基茎直径从7.2 mm增至8.6 mm,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顶峰的基茎直径从7.5 mm增至12.8 mm(S1处理)和11.2 mm(S2处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图2 不同基质处理对不同品种蓝莓基茎直径的影响

2.2.2 总枝数和总枝长

根据植株的总枝数和总枝长可以判断蓝莓生长势(图3),结合株高和基茎直径可以大致判断其表观生物量。综合来看,顶峰比莱格西的植株更高大,树势更强,这与南方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的品种特性相符。

图3 不同基质处理对不同品种蓝莓总枝数的影响

不同基质处理对2个品种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总枝数和总枝长的影响趋于一致(图3、图4),植株总枝数与总枝长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不同品种移栽后199 d的总枝数表明,该阶段S2处理新枝萌发量很小,此时同一品种的S1处理植株总枝数要显著大于S2处理。不同品种移栽后199 d的总枝长则更直观地反映出该阶段S2处理的新枝萌发状况远不如S1处理,推测与S2处理植株在此阶段已进入休眠有关。

图4 不同基质处理对不同品种蓝莓总枝长的影响

2.3 对花芽量的影响

花芽一般在前一年夏末到植株落叶期内形成,并且只形成于前一年萌发的新枝上。花芽量与上一代新枝量呈正比,代表了蓝莓的潜在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S1处理的植株花芽量均显著大于S2处理,推测与该处理植株生长时间长、新枝萌发量大有关,S1处理表现出更高的潜在产量。

表2 不同基质处理对不同品种蓝莓花芽量的影响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泥炭∶椰糠∶珍珠岩∶松树皮2∶2∶2∶1的基质配比更利于蓝莓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缺少泥炭成分的基质保水保肥性能大幅下降,不利于植株的生长。泥炭持水性强、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力强等优点使其对一般的无土栽培基质来说具有不可或缺性,但是由于泥炭是短期不可再生资源,寻找泥炭的有效替代品将会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6-7]。

充足的水肥供应与温室条件可防止蓝莓的传统休眠。蓝莓在12.8 ℃以下即进入浅休眠,实际生产中由于对蓝莓休眠及其解除机制认识不足[8-9],往往出现引种失败、休眠解除不彻底、产量低等问题,目前关于打破休眠的研究多集中在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需冷量的度量等方面[10],而水肥供应与蓝莓休眠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中,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使蓝莓植株从夏季至次年春天持续萌发新枝,秋冬季节树体未出现完全休眠迹象,而保水保肥性能较差的基质环境下蓝莓植株则表现出正常的休眠阶段。试验表明一定条件下保持充足的养分供应,可有效防止蓝莓休眠,这与Strik[11]的研究发现一致。

温室无土栽培使蓝莓提前开花坐果。浙江地区南方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的初花期一般是3月上旬至中旬,盛花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上市时间主要是5月下旬至8月份[12-13],此阶段是我国蓝莓集中上市阶段,价格相对较低。我国云南红河州以南地区,部分跨国企业采用塑料大棚中基质栽植的方式种植蓝莓,可以实现蓝莓1—4月采收,获得极高的经济价值。本试验中,蓝莓初花期和盛花期相比同地区地栽蓝莓提早15~30 d,按此推测温室蓝莓果实应于4月中下旬至5月初成熟,成熟时期仍为我国蓝莓上市空档期,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预计将显著增加,该种栽培方式在浙江宁波地区具有巨大的推广潜力。

猜你喜欢
新枝泥炭花芽
秋月梨枝梢生长发育影响花芽形成
超微粉碎预处理泥炭产生物氢气的研究
2021年山西省果树花芽期病虫预报
预处理对泥炭孔结构的影响*
苹果花芽期如何防冻害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泥炭地的碳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