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甬籼15叠盘暗出苗不同播种量比较试验

2019-09-24 01:01蒋琪陈少杰张建民吴龙根郭焕茹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叶龄穗数播种量

蒋琪,陈少杰,张建民,吴龙根,郭焕茹

(1.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 宁波 315012;2.宁波市鄞州区种植业管理站,浙江 宁波 315100)

生产中,育秧是早稻机插的关键环节。播种量与秧苗素质和机插效果密切相关[2-3],生产中有的农户担心早稻成秧率低会增加空穴数,采取盲目增加播种量的方式,制约了秧苗素质的提高,不利于高产[4]。“1+N”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模式,由育秧中心完成育秧床土或基质准备、种子浸种消毒、催芽处理、流水线播种、温室叠盘催芽等环节,再将催芽整齐的秧苗提供给各用秧农户,由农户各自完成后续育秧过程。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水稻播种育秧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到位率,起到了提高种子出苗率和发芽势、降低用种量、增加秧苗整齐度的作用,解决了一家一户育秧难的问题。为探究甬籼 15 叠盘暗出苗条件下的适播种量,进行了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6年在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黄斑青紫泥,0~20 cm耕层土壤(自然风干样)含有机质54.6 g·kg-1,有效磷49.0 mg·kg-1,速效钾232 mg·kg-1,水解性氮239 mg·kg-1。供试品种为早稻甬籼15,种子由宁波市种子公司提供。采用的育秧盘规格为8寸盘。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播种量处理,播潮谷分别为100、110、120、130和140 g·盘-1。3月26日播种,4月25日移栽,秧龄30 d,机插规格25 cm×12 cm,采用最大秧块插种,每丛3~4本,每处理移栽大田面积约600 m2。667 m2基肥施配方肥(氮磷钾有效含量分别为18%、15%、5%)30 kg,分蘖肥分2次施入,移栽后7 d施尿素5 kg,栽后15 d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5 kg,其他管理按照常规生产进行。

1.3 测定项目

插秧前1 d每处理取10 cm×20 cm秧块,选取具有代表性秧苗100株,测定苗高、叶龄、绿叶数等指标,同时调查缩脚苗比例和成秧率。移栽后每处理定点10穴调查叶龄和茎蘖动态。成熟期每处理取样5穴考查经济性状,7月20日全田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由表1可以看出,苗高和叶龄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绿叶数以140 g·盘-1处理最少,120 g·盘-1处理最多,两者相差0.6叶;百株鲜重、百株干重和茎基宽均以 140 g·盘-1处理最低;缩脚苗比例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播种量 140 g·盘-1处理最高。综合各项秧苗生长指标来看,播种量为140 g·盘-1时,秧苗生长情况变劣,秧苗素质较差。

2.2 茎蘖动态

从表2可以看出,落田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早稻插后10 d未见分蘖发生,可能是由于部分秧苗移栽时根部被切断造成的。4月30日和5月5日茎蘖数较落田苗数有所下降,5月5日后开始发生分蘖,茎蘖数增加。各处理茎蘖数均在5月30日达到最高,且高峰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以110 g·盘-1处理最高,140 g·盘-1处理最低,相差7.3百分点。说明适当增加播种量有利于增加移栽的基本苗数和高峰苗数,对增加穗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1 不同播种量对甬籼15秧苗素质的影响

表2 水稻甬籼15不同播种量处理667 m2茎蘖动态

2.3 经济性状与产量

由表3可以看出,播种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获得高产。667 m2产量,播种量120 g·盘-1处理最高,为517.9 kg;140 g·盘-1处理最低,为492.6 kg。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有效穗数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每穗实粒数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实率无明显变化规律,千粒重基本稳定。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120 g·盘-1处理最高,140 g·盘-1处理最低;穗长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说明随播种量增加,有效穗数增加,但穗形变小、穗粒数减少,造成产量下降。

表3 不同播种量处理经济性状及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产。播种量过低时,虽然秧苗素质较好,但机插后有效穗数不足,群体指标不能满足高产要求,同时易导致漏插率增加等问题;播种量过高造成秧苗瘦弱,返青发棵慢,穗形变小,穗粒数减少,也不利于高产。本试验条件下,叠盘暗出苗育秧时,甬籼 15 的播种量以8寸盘播潮谷 120 g·盘-1为宜。

猜你喜欢
叶龄穗数播种量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