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2019-09-25 06:12王雪
当代党员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三峡壁画敦煌

王雪

“太神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呈现方式!”

站在《千里江山图》互动AR前,重庆工程学院的姜杰忘却了喧闹的人海。

这幅相当于四层楼高的画卷,放在以前,得耐住性子慢慢欣赏,才能领略其绝妙。如今,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文物“活”了起来。

当历史文化遇上“黑科技”,会带来怎样的“饕餮大餐”?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惊蛰;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春分;

……

一边是诗词佳作,一边是敦煌壁画,一边是二十四节气,三者相融,便形成了《当壁画遇上二十四节气》,引得人们频频驻足。

《当壁画遇上二十四节气》是敦煌研究院打造的智慧文化作品,位于本届智博会专设的“智慧博物馆”展区。

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数字人文展示项目”、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互动展示墙……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各館珍宝被赋予了新内涵。

“太震撼了!这些技术,把枯燥的文物变得很是有趣。”姜杰感叹,“诗和远方”的文创方式,让历史与生活更近了。

“我是个省油的灯,是大诗人陆游挑灯夜读时的神仙伴侣,唐代巴渝的工匠们创造了我……”这段生动的文字,是NextIdea腾讯创新大赛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唐代邛窑绿釉省油灯”的“自白”。

这些年,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文物保护、展示之中,使传统文化变得鲜活——

轻薄到可以放入火柴盒中的西汉素纱单衣、无壶盖设计不怕打翻的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戏称为“戒酒神器”的春秋时期云纹铜禁等文物被制作成创意动画,再加上生动的配音,文物“开口说话”了。

除创意动画外,文物之美也通过智能技术慢慢走进大众生活中。

一款名为“敦煌诗巾”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人们眼球。

通过微信小程序,体验者可在敦煌8大主题元素和200多个壁画元素中DIY自己的专属“敦煌诗巾”,生成个性化的文创品,因而千年敦煌文化与观众生活更近了。

“越传统的东西,越想用现代、潮流的方式演绎。”腾讯博物官丁磊明说,“我们尝试着把这些文化进一步简化,做成动漫、短视频、文创产品等,让大众更容易了解传统文化。”

在智能时代,传承文化的博物馆如何升级?

“三峡文化历史悠长、内容璀璨,如何让大家感知到,需要新尝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认为,博物馆智慧化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博物馆业务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博物馆具有思索能力,最终建成智能创新型博物馆。

可预见,当人工智能技术遇见中国五千年文化,奇妙的邂逅使文物“活”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喜爱传统文化,文物将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三峡壁画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壁画上的数学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帮壁画“治病”
春到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