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养老院建设实践应用
——以常州风雅苑规划设计为例

2019-09-26 07:47黄海波王润知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风雅养老老年人

黄海波,王润知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1 应用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养老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据国家民政部门预计,目前,在我国老人家庭中“空巢”比例已达到70%。空巢引发的老年人身心问题:子女离巢,退休后无事可干且得不到以前在工作岗位上所受的尊敬和重视、年岁高身体欠佳、出入行动不方便、丧友丧偶等,许多老人情绪低落,产生焦躁不安、孤僻、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部分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精神障碍等疾病。

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将会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对老龄化讨论的话题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关于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们该如何养老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能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脾气、秉性及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养老需要等优势,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社会人口流动的加速、空巢家庭的增多、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难以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将养老视作是社会福利事业。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问题,学术界以及我国政府都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口号,核心就是养老社会化,其目的就是希望各种社会力量介入养老事业中来,去投资兴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以解决面临的养老难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案常州风雅苑就社会上关于养老模式开展了探索与研究,延长老年人的寿命以及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关键。对于那些有较高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依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不仅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余热,对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也大有裨益。因此,现代社会的养老院的功能就不仅仅局限在为了养老而养老,应该是高标准、现代化的,具有多重功效的老年人活动和颐养中心。

2 设计思路

2.1 指导思想

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规划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山水景观为特色,以人文历史文化为底蕴,将风雅苑打造成以老年人生活公寓、配餐饮食中心、休闲会所、公共服务大楼、医护院、景观花园等完备的设施,加上周到的生活、健康、快乐“管家式”的服务,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不脱离社会、开放的老年生活社区。其建设目标是为老年人在内的社会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尽力满足老年人多种需要为根本目标。

2.2 设计理念

文化贯穿理念:景观建设的主题内容注重文化题材、历史题材,形成脉络系统,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注重现代理念和工艺技术的运用,增强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项目建设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紧扣绿色生态根本,营造江南水文化园林清新概念,实现资源的可续利用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 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对场地进行系统分析,合理布局,使场地发挥最大效用,尊重场地的自然景观及生态过程,充分挖掘和尊重地方文化,切实考虑市场需求,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

经济高效原则

在考虑加强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建筑规模、布局、选址、材料等方面认真研究,寻求最佳方案。充分考虑开发建设的经济性和项目的赢利能力。

持续发展原则

所有开发项目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强调融合性、创新性和生态性,确保颐养院的可持续发展。

3 设计定位

3.1 项目定位

本设计位于常州市新北区百丈镇西南,规划区总面积约10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为34亩,林地绿化约合29亩,建设、道路及其它用地约合41亩。

规划区地处江南水乡,自然景观相当优美,梦中水乡,颐养之所,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最佳场所,同时这也是项目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园林式的空间性构成了其实用性,宜人的尺度、曲径通幽的引导、景观节点的疏密布局等等,实现了游与居的空间合一,打造良好的生态山水环境,配备齐全的配套设施,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让老人享受到安全、安静、安心的环境,让老人受到悉心的照顾,感受到家的温暖。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一个提供人文关怀的生态养生庄园,一个让老年人真正身心快乐的颐养天年的居所。

3.2 发展定位

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传播“老年人的高品质享受,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结合”的特色概念,力争成为江苏知名养老养生基地。老年人最重要的就是老有所乐,把规划区打造成为省级老人活动中心,让老人们在这里能真正的享受天伦之乐。

3.3 形象定位

温暖、温情、温馨同时是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的服务宗旨,要建设成为真正的老人之家,就要在配套设施和服务上面达到高标准,就要热情服务,周到服务,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为本养老院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大硬件投入,强化软件建设。达到管理规范化、环境园林化、经济多元化、服务优质化、生活多样化,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颐养天年的乐园。

在服务上做到“五心”、“四顺”、“四服务”、“五心”即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贴心;“四顺”即顺老人言、顺老人心、顺老人意、顺老人味;“四服务”即微笑服务、敬语服务、贴心服务、勤快服务。

3.4 规划定位

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规划分为一心、一带、三区,其中以三区为核心,以养生论坛基地为重点,其余均作为配套区域,功能区之间在功能上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完善的网络。

一心:入口服务中心

一带:滨水林地绿化带

三分区:康乐园(苑)——老年人生活疗养康复中心;雅居园——(雅)特殊疗养室和度假别墅区;风俗园——(风)生态特色餐饮、娱乐、健身等公共活动中心。

3.5 功能定位

养生休闲,餐饮接待。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功能定位立足于项目的发展定位,相应的以老年人养生休闲为主,具有深厚人文气息和自然环水园林的外部景观,为老年人提供舒服的住宿、医疗卫生、特色餐饮接待和各种各样的日常休闲活动。风雅苑配套有: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商业街,有小超市、美容美发店、农家菜馆、配餐中心、休闲会所、生活广场、室内游泳池、洗浴中心、垂钓园、微型农场、采摘园、书咖、网咖、工作坊、培训机构(老年大学)、老年专科为特色的医院等,一应俱全。

3.6 目标客户定位

风雅苑的大门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追求、对新型养老模式的认同的所有人敞开。目标客户以老年人为主,面向各地休闲度假、休闲宜居人士等。从地域角度,以常州市为中心,2小时车程以内的客源市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镇江、南京、泰州、南通等地,辐射全国其他地区。

3.7 经营管理定位

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完善各项目规章管理制度,采用现代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各项要求,各部门职责等,做到细致入微。

为老人集中最优化资源配置,为老人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成为我们社会的责任,也是衡量我们社会文明的标志。所以,风雅苑不仅仅是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尊重老人们的尊严与需求,把老人从传统的养老模式中解放出来。

风雅苑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融合为一体,既有家的私密和自由、温馨,也有机构的专业护理照料。老人在这里,打开门是外面的自由世界,关起门是自己的私密空间。风雅苑实行管家式服务。贴心、关爱,以老人最高层次的需求为目标。

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依托规划区的资源特色形成自身优势。风雅苑的医院、餐厅、健身、老年大学、物业都委托国内知名专业机构管理和服务,合作方式是风雅苑提供场地和相应固定资产投资,专业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

4 发展规划

4.1 特色定位

风雅苑——老年人的生活乐园。老年养老空间的设计对于人性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设计要求。

4.2 医疗保障

有以老年专科为特色的医院,与市区大医院对接,小病可就近医治。如患大病,社区可安排专车送往市区医院治疗。

4.3 观光

依托园区内园林观赏园的建设,打造特色的、高品质的农业旅游产品。如果蔬类、果树类、葡萄树及其果实,均是良好的观赏资源。把该地区的林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29亩林地,做好“果林”的文章。

4.4 休闲度假

园区50%以上面积的水面和绿化,休闲垂钓中心、水果蔬菜种植、采摘等项目的建设与实施,配套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积极发展生态养生。

4.5 餐饮美食

老人可以亲临此地品尝到醇正的、绿色无污染的、价格低廉的绿色蔬菜、特色餐饮。

5 设计布局及项目策划

5.1 整体构想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很多诗歌就对周代及以前的建筑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当时建筑大都傍水而居,适用、宜居、谐和、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魏晋南北朝时的山水园林代表着中国山水园林建筑的最高成就,成为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园林建筑的典范,最重要的是在其园林设计建筑中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社会、文化、人生、生活的理解,尚雅避俗是其最主要的特点,这也是后代园林设计竞相效仿的原因。

风雅苑的设计是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形态整合在一起,整个的环境设计以魏晋南北朝时代山水园林的文化元素为主,同时吸收《诗经》时代的建筑文化元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园林的结合,清雅又实用;建筑设计则将《诗经》的文化元素与魏晋南北朝建筑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庭院式建筑为主,注重镂窗、门户、庭阶等的观物作用,以小搏大,具有万物皆为我所用的效果;建筑物的命名以《诗经》中的文化元素为主,魏晋南北朝和中国古代其他文化为辅,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2 方案设计

风雅苑——一个提供人文关怀的生态养生庄园,一个让老年人真正身心快乐的颐养天年的居所。风雅苑总体呈现“一心一带三分区”的发展格局,结构框架及项目策划如下:

一心,是指入口服务中心,位于地块入口处,是一处集中服务的区域,作为整个区域的配套设施,提供餐饮和棋牌室等其它相关的休闲娱乐服务,老人们在这里可以在吃得好的同时娱悦身心,放松心情。

一带,是指环水绿化带,位于规划区的周围,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观带,为老人提供了一条丰富多彩的临水景观绿化带,尤以各具特色的植物为主,形成“四面青色三面水,一苑如画夕阳中”在中国,大家们对“水的智慧”理解独特。根据不同的名家之言,我们在环水岸边设置不同名称的“轩”和“亭”,所取名皆源于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关于水的美好寓意,如:乐水轩——孔子曰:“智者乐水”、若水轩——老子曰:“上善若水”、源水轩——孟子曰:“有源之水”、清水轩——李白曰:“清水出芙蓉”、听水轩——王维曰:“近听水无声”、流觞亭——王羲之:“水曲流觞”等。清涟亭——谢灵运:“绿筱媚清涟”等。

5.3 区域策划

三区分别是指康乐园——老年人生活疗养康复中心;雅居园——(雅)特殊疗养室和度假别墅区;风俗园——(风)生态特色餐饮、娱乐、健身等公共活动中心

5.3.1 康乐园:中高档家庭老人的生活疗养康复中心

整个设计也分成三个部分:主体部分和两个附属环境设置。

康乐园——老年人生活疗养康复中心是规划的主体部分,作为老年人的休养之所,这里提供给老人的不仅是简单的住宿,而是有一整套综合的配套设施。主体部分由四幢楼宇组成,类似传统的四合院,功能是满足住宿和日常生活,命名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老人美好的祝愿词语:颐养天年、心乐寿长,分别为“颐心楼”、“养乐楼”、“天寿楼”、“年长楼”。两个附属部分分别为种植奇花异木的花木园和养蓄珍禽异鸟的禽鸟园,分别命名为“松涛园”“鹤鸣园”,寓松鹤延年之意。“康乐园”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理念。

本区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不同要求,建设有生活起居、休闲娱乐、文化、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在这里,老人们有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他们可以种花、种菜、养鸟、健身、休闲、养心等等。

老年人公共建筑,其出入口、老年人所经由的水平通道和垂直交通设施,以及卫生间和休息室等部门,应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条件。建筑出入口,标志鲜明,易于辨认,采取阳面开门。出入口内外留有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旋面积。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过厅和走道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公寓面积有大有小,大部分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的结构。公寓的特殊之处在于细节设计,卫生间有方便老年人用的扶栏,床头有应急按钮。此外,房间里的人在预先设定的时间范围无任何行动,红外检测装置将自动报警,老年人在房间内出现中风、昏厥等突发疾病,可及时抢救。

5.3.2 雅居园——特殊疗养室和度假别墅区

特殊疗养室和度假别墅区分散式的建筑布局是将疗养院的各个部门都分别设置在单独的建筑物内,其最大的缺点是排除相互干扰影响较大,保持安静的环境,营造庭园化的气氛。环顾四周,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充分考虑环保和环境卫生的因素,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不会存在,从总体来说也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设计要求。

雅居园外部环境采用环形流水式设计,每一个居室门前都有清粼粼的溪水流过。设计理念取自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兰亭饮酒赋诗时的游戏——曲水流觞,突出一个“雅”字,体现中国古老的休闲文化的源远流长。“雅居园”借此文化元素,让需要特殊疗养的老人在休闲、度假时领略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脱俗和清雅。

“雅居园”在建筑的设计上可分成三个模块:渔人居、农人居、士人居。渔人居称为“屋”,临水而居,休闲度假时可以观鱼垂钓,命名以水生植物为主,如:“荷屋”“莲屋”“菱屋”等;农人居称为“庐”,兼有微型农场和采摘园特性,前后有果园和菜畦,休闲度假时可以春耕夏耘,命名以木生植物为主,如:“松庐”“柏庐”“樟庐”等;士人居称为“墅”,周围有有名贵花草和假山雕塑等,充分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机结合,营造一种贵族气和文化氛围,命名要有一定的寄寓,体现古代士人的价值追求,如:“致远墅”“忘忧墅”“明心墅”等。“雅居园”的设计不仅追求环境的优雅,更要透过自然景观和人造建筑物体现一种心性的优雅。

5.3.3 风俗园:特色餐饮、老年大学、健身等公共活动中心

《诗经》中《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而来的土风歌谣。风诗来自社会最底层,餐饮、娱乐、健身也大都是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最世俗化的东西,因此,“风俗园”整体的的设计理念突出一个“俗”字,体现一种文化的回归。“风俗园”借此文化元素,吸收和汇聚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文化和民俗风情,尽可能挖掘全国各地和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的餐饮、娱乐、健身等文化元素,让老人一进“风俗园”就能够领略古今民俗风情和各地土风民俗,不出“风俗园”就能尝遍天下美味,体验古风、古韵和异域风情。“风俗园”中的餐饮、娱乐、健身中心等在建筑上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分类,均采用相对独立的庭院式建筑.餐饮中心又可分为民族餐饮、中原餐饮、传统餐饮、现代餐饮等;娱乐中心又可分为民族娱乐、传统娱乐、现代娱乐;健身中心又可分为民族健身、传统健身、现代健身。相关建筑的命名可用《诗经》中十五国风的相匹配的名称来命名,建筑内的较大的屋宇可用国风中相匹配的篇目来命名,更小的厅室可选用风诗中相匹配的两个字来命名,充分体现“风俗园”的文化渊源和积淀。

生态温室餐厅把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微缩化”和“艺术化”。综合运用建筑学、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设计和建设,以设施调控技术、农艺栽培及管理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花、草、木、果、蔬为辅的植物配置格局,结合假山瀑布、亭阁廊榭、小桥流水等园林景观。利用温室创造出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在生态园内展现各个主题的自然物种群落,让人们无需远足便能领略丰富的自然环境。全方位立体展现优美、温馨、绿色的用餐环境,使用餐者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6 结语

风雅苑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与老龄事业的发展相协调,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理念,以达“孝行天下、促进和谐”之目的,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它是一个大社区。老人不是没有自由、没有隐私的病人。从退休后到80、90岁的几十年甚至更久时光,有的老人一生只有最后一段时间需要照顾,其它健康的生命时光需要活动空间。风雅苑从老年人与其他人群不同的独特需求角度,对“家”进行重新定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而是给老人提供充分的健康、生活和快乐。

风雅苑注重老年人的生态养生,每个细节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入园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能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出了风雅苑后最触动心灵难以忘怀的依然是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就是设计者的初衷,也是风雅苑老年人生态养生园吸引人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风雅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追溯千年风雅,尽享文化的醇厚与回甘
颂风雅征稿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静守流年亦风雅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