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遗图像为素材的插画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2019-09-26 07:47张海霞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插画细节课程

张海霞

(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鉴于视觉传达专业的插画设计课程是一种新式的图形创作方法,创作出来的图形主要是为了在其他设计门类中使用,让插画成为招贴、包装、VI、动画和游戏角色原型等方向的图形来源。因此,在插画设计课程中解决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面对主题、理解主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面对素材时学会拣选和扬弃;面对画面组织规律时,学会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特征和自己能驾驭的方法,是插画设计课程应该教给学生的基础能力要求。我们以文化类主题和非遗图像素材为例,来分析插画设计课程的从0到1创作画面的教学过程。

1 以“中华元素新主张”为主题的插画作业要求

理解主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表达主题的方向和为寻找素材理清思路。在插画设计课程中,要符合设计专业的整体特征之一,就是主题先行,保证主题清晰明确、独特、有差异的被表现出来。其次,在初次上插画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主张从商业主题开始。商业主题是以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式要求去组织画面,有其自身的视觉特点和画面要求。对没有学过插画的学生来说,从商业主题开始,容易陷入某种视觉表现的固定模式,对打开插画设计认识和广泛的表现方法是不利的,也容易形成只有、只会商业插画的状态。我们强调在一开始的学习中,让学生看到开阔、全面的插画概念和表现方式,因此建议从文化主题开始,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组织画面的能力。

面对“中华元素新主张”这个主题,首先让学生学会分析有哪些元素是“中华元素”,这时就要先分类,将中华元素从可使用的角度,分成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中国民间文化等几个大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适合初学插画表现的大概有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山海经图说、十二时辰等具有画面感的主题。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有与城市结合的主题、与旅游结合的主题,还有与文化IP结合的主题等等,传统建筑表现出来明显的地域特点,也非常容易与地方文化、地域饮食等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在初学阶段容易操作的主题,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是容易分析、容易应用和容易操作的方向。在民间文化中,从选取素材方便的角度,我们选择视觉图像特征明确的非遗种类,比如剪纸、刺绣、木版年画、社火脸谱等种类。在此次课程中,我们立足当地文化的发掘和应用,选择宝鸡地区的非遗图像进行插画创作。

2 以宝鸡地区非遗图像为素材的拣选过程

面对宝鸡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选择视觉图像丰富的种类进行应用,主要是凤翔木板年画、宝鸡剪纸和千阳刺绣。我们知道,插画画面内容丰富,所有的画面元素都不是无中生有的,都需要有出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插画画面中丰富的元素也需要充足的的素材可供选择。非遗图像有非常多的素材细节,在组织画面时非常有利于填充的选择,也有利于根据需求进行形的改造,形成趣味性的小细节。但是,素材只是画面的原料,一定要经过拣选、改造、创造性的改变应用,才能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如何进行素材的拣选呢?我们分成一下几个部分。

第一,以自己确定的主题方向来选择素材。对于以角色造型为主要主题方向的插画创作来说,选择木板年画是一种表达方式,选择刺绣素材就会是另一种表达方式,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例如图1、图2两张学生作业,图1是以木板年画为素材的人物造型塑造,选择将传统素材中的细节简化,将人物造型几何化,这样审美的时代性就表现出来了。图2选择千阳刺绣作为素材的主要来源,以千阳刺绣中的五毒形象为原型,将动物形象拟人化,变成现代人的身体和改造后的五毒面部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画面感受。

图1 以木板年画为素材的学生作业

图2 以千阳刺绣为素材的学生作业

第二,以自己的画面需求来改造素材。素材是我们能拿到的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不是我们需要的最终画面。将素材改造成我们想要的画面的一部分,是对素材进行的第一步改造,有了改造之后的原型,就可以深入的改变,变成自己的完整画面。图3是一幅学生对宝鸡剪纸素材的初步改造,形成一个个自己需要的原型,在组成新的画面之前,已经从原始素材脱离了,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元素。这是一步非常重要的变化,是消化素材的过程,是将素材转变为自己元素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画面前的重要一步。

图3 改造后的剪纸图形

第三,重组素材形成新画面。将改造后元素根据自己主题方向的要求,组织成新的画面,是形成完整画面的最后一步,也是素材华丽变身的一步。图4、图5都是以千阳刺绣为素材的插画设计,在素材改造阶段的差别,最终让两副画面都有良好的画面效果。图4将素材中的植物纹样提取,然后简化和几何化,形成具有装饰性的画面风格,图5将素材中的动物纹样提取出来,然后与现代的玩偶造型设计相结合,形成有出处的新式画面审美。

图4 二十四节气——清明

图5 梦魇系列——傀儡师

3 以时代审美为要求的画面组织规律的选择

在插画画面的组织规律中,我们强调画面要有三个度。一个是远看有明确的趋势、动态、或者大结构的构图,是形成画面影响力的主要来源。第二个是近看有造型,明确、独特的造型,这是插画画面给人惊喜的方向,是吸引力的主要来源。第三个强调,在仔细看、长时间观看的时候有细节,并且这些细节要对前两个维度有帮助,并且要有造型,是有造型的细节,而不是简单的填充。尤其强调第三个维度的塑造,这是插画魅力的主要来源,在每一个细节都让视觉觉得有趣、可看的情况下,人们会形成对画面高度的审美愉悦。怎样实现这样的画面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选择与主题和素材相匹配的画面组织法。现代审美倾向于大对比、强刺激的画面感受,因此在画面组织中,需要从构图中解决大动态、大结构的问题,是画面塑造主要矛盾的前提。一开始,初学的学生不具备组织画面的能力,需要从成功的插画案例中吸取经验。从成功的插画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画面组织规律,把这种组织规律模仿到自己的画面中,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造,形成符合自己画面需求的组织方法。

第二,主体造型是画面吸引力的主要来源。主体造型在插画画面中是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主体画面规律起到支撑作用的桥梁,也是画面主体的形成和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要和组织规律完美契合,也要和色彩、文字编排等环节紧密配合。在填色过程中,也要明确以造型为主体,不能在填完色之后降低了主体的画面感受力。要清楚画面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方法和环节都要以突出主体和契合主题为目标。

第三,画面细节是插画的独特特点。不同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其他专业课,插画不追求画面的极度简洁,允许适度的复杂以形成画面的趣味性和耐看性,让观众有欣赏艺术品的深入感,因此,适度的细节塑造成为插画的一大特点。插画中的细节既可以像绘画中以材质和技法取胜,也可以像图案中填充方式的使用方法,但是,在细节中以造型为主的填充最具有吸引力。这里所说的“造型”,是指在画面用来填充的元素是有完整形态的,是一个个清楚的小物件,而不仅仅是非具象的某种图案。这些具象的小物件形成了画面的趣味性和深入观看的可读性。

虽然在画面的组织中将步骤分成了三步,但是在具体的画面制作中却不是可以清楚分开的。为了分析和理解起来比较方便,我们将画面中存在的这三方面问题分开来讨论,主要是强调这三块内容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往返,多次订正和检查,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画面。

在插画设计的教学中,强调让学生学会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第一张符合插画画面要求的作品,是培养学生插画思维和插画画面表达的基础能力。有了这些基础能力,学生再进行插画创作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自主创作,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画出来第一张插画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插画细节课程
就要紧紧粘住你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细节取胜
无脸小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