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

2019-09-27 02:08程云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马头墙徽派徽州

⊙程云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派建筑彰显的是徽州文化品格和个性,本文拟从徽派建筑的美学特点、特色形成及美学意义方面作些探索。

一、徽派建筑的美学特点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各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徽派建筑的理念来自于徽州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建筑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小,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堂屋为中心,以刻画雕饰来装饰屋顶,檐口长。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巧妙,自然得体,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上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派建筑集徽州风景之灵气,融汉族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尤其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一)徽派建筑美在三雕

所谓三雕,指的是砖雕、木雕、石雕。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很大,而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三雕,徽派建筑的雕刻多运用于门楼、窗户、栏杆等处,雕刻的多为树木山水、鸟虫鱼兽、亭台楼阁等,手法讲究镂空的效果,石雕最常见于牌坊门楼上,例如最有名的歙县牌坊群,采用严格的对称手法,使人在视觉上达到冲击,石雕由于材料难度等因素不及砖雕、木雕复杂。“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极盛。明代徽派木雕已有规模,雕技粗犷,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线条造型强调对称,用于装饰,很有趣味。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资本雄厚以及兴旺宗族意识的浓厚,木雕艺术逐渐发展。砖雕是徽州盛产的青灰砖上经过雕镂的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等处,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庄重。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非常严谨,而徽州建筑物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宅院内的屏风、窗户,还有床、桌、椅等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禽兽、虫鱼等。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主要用于廊柱、门墙、牌坊等处的装饰,名气甚高。徽州石雕受难度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和书法,人物故事与山水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烦琐。

(二)徽派建筑美在马头墙

徽派建筑最重要的特点便是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随屋面的坡度层层跌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上面铺上瓦片,因为形状似马头,所以称为“马头墙”,作用是防风防火且好看。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它是怎样实现防火的?古代房屋多用木材这一原料,且家家户户紧密相连,为避免一家失火大家遭殃,便用马头墙起隔离作用,所以也称其为封火墙。徽派建筑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显得错落有致,单调、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看,聚集的村落民居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至于其名字也是因为在古代马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宗族兴旺发达,寄予了徽商对于家族的厚望。

(三)徽派建筑美在白墙青瓦

徽派建筑不像浙江一带大多以面砖贴饰外墙壁,它外面采用白泥,并且不同民居会根据个人喜好雕刻,这也是徽派建筑另一大特点——白墙。还有屋顶和马头墙上的青瓦给徽派建筑烙上了印记,使之成为三大特点之一。白墙青瓦,静谧优美,如诗如画。古代用白墙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彰显独特的富贵,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深藏意蕴的一幅水墨画,让人如痴如醉。

(四)徽派建筑美在构造

徽派建筑的高宅、深井、大厅,按功能规模灵活的分布,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展现出独特的空间美。高墙深宅是徽派建筑的结构方式,这种居宅往往很深,进门为前厅,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后面依次如此,体现了徽州人民聚族而居的文化。大厅是整个建筑最主要的部分,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

二、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与移民有很大的关系,南宋时期的移民带去了中原的文化,与徽州的地区文化相融合铸成了徽派建筑,因此有“干栏式”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涌入,土地面积狭窄,构建楼层也成了最适合的选择,为解决通风光照的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又演变成“天井”结构,目的是依山为适应险恶地势,而木质结构又易遇火灾,为了避免火势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徽州虽然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但是缺乏广袤无垠的平地,人多地狭,村落密集,当时人们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经商的商人一有钱财便想着投资家乡,早期的徽派建筑正是外来移民与当地文化交融的产物。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这是徽派建筑形成的重要人群,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资本带回家乡,投入建筑,他们修祠堂、建宅子、造园林、竖牌坊等,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徽派建筑在如今有一个令人难以理解但又巧妙的便是“天井”,处于宅子的中心,下雨天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四水归堂,可想而知夏天一定很凉爽,因为徽派建筑窗户小,所以天井也有通风和采光效果。地处“桃花源里人家”中的黟县福地的席地、宏村,历经数百年仍完整留存着徽派古建筑群,承载了丰多的徽州文化历史信息。徽州风水文化、徽州儒商文化、徽州民俗文化等在这里都有精彩而突出的表现,构成了文脉清晰、文象丰富、文魄生动的完备徽州文化生态空间。

徽派建筑的形成,其来自有。其一,风水理念组构村落。《新安民族志》记载:“其地罗峰当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拥其南。中有二水环绕,不之东而之西。”山川形势有特别之处的是适合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以席地、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布局中体现的风水理念,是对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关于“风水”说评析的生动展现。其二,宗族一脉源远流长。徽州村落按宗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以祠堂为中心进行民居的分布,每支系又分别以支祠为中心布于全村,现在很多村落都已经不兴此宗族传统,但还会保留这种关系。其三,徽派建筑美轮美奂,粉墙黛瓦,古朴淡雅形容徽派建筑再合适不过,这些由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组合而成的徽派建筑群,以整体的协调性、建筑的科学性和各方面的完备性留存,并且代代相传至今,虽然现在徽派新建筑跟最原始的还是有所区别,但是换汤不换药,现在的建筑是居民们居住后代代改良以适合当时社会现状等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徽派建筑以之美而流传。

三、徽派建筑美学意义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历史文化时期的产物,徽派建筑主要来源于当地文化,徽派建筑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独具一格、别有风韵的徽派建筑有统一和谐的整体美以及清雅简单、简而不陋的朴素美,因为徽州生活艰苦,即使徽商有所成就也使他们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并作为家风代代相传。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可以总结为自然古朴大气,与大自然相融合。它的每一个点都体现出人们的思想内涵,徽派建筑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上以及徽州建筑实物的各个细节上。徽派建筑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特色,徽州地区的人民在常年的建筑中一直延续着这一风格,对后世的建筑起借鉴作用。徽派建筑也一直是画家们的一个重要素材,很多人会慕名前往写生,如今保存相对完好的徽派建筑如宏村也能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游览。现代人对于古老的建筑一直有一个固定的刻板印象,可是徽派建筑与想象的却有天壤之别,不管在内部装饰,还是色彩上它都有独特之美。民居内的各种雕刻也让人叹为观止,为现代的雕刻艺术起到借鉴学习的作用。当代建筑师眼中总离不开它的神韵,总想刻意营造徽派建筑的绝美氛围,使其能古为今用,并将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徽派建筑虽然没有刚造成时的宏伟,但是它浓厚的艺术底蕴,在黑白色彩的相衬融合中,产生了徽派建筑独特的色彩和艺术效果。

徽派建筑与天地山水相汇,相得益彰。“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梦里水乡芳绿野,玉谪伯虎慰苏杭。”徽派建筑体现了徽州人民的生活理念:与世无争,安逸舒适,和谐相处。建筑本身也传递出这样一种思想,给后代一种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文化借鉴,更是内在含义的学习。

比起其他派式的建筑,徽派建筑对山水、自然景观的依赖更为强烈。无论村落、民宅、祠堂等都力求与山水的融合。徽州传统民居十座有九座是和山光水色打成一片的。根据传统风水的观念,徽派建筑遵循着前靠山后靠水的原则,徽州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山多水,多草多树。生活在独特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自然受着文化的熏陶,在设计住宅的时候,善于利用山水,达到山水建筑的融合,自然而不突兀,使环境如诗如画,筑成了徽派建筑的有机体。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徽派建筑,最让人赞叹的是不会因为山水之多而影响建筑的构造,而是使其加之于建筑本身,顺应了自然,真正做到我们所说的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徽派建筑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美学色彩,大部分来自于徽州的地方文化,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文化让建筑带有灵魂。徽派建筑的出现深深影响着当代文化和建筑的发展,作为中国建筑流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带来的是建筑文化,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精神文化,在体味徽派建筑美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感悟其中的文化美。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代表着徽州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流派,徽派建筑的物质文化中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它们没有具体的形状,摸不着捉不到,但是在徽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徽州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理念上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文化状态下造就出来的物质实体,承载了古徽州几千年文明史,作为徽州地区的子民,我们无法推卸的责任便是保护它、传承它。

① 方利山:《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73页。

② 戴延明、程尚宽:《新安民族志》,黄山书社2004年版。

③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3页。

猜你喜欢
马头墙徽派徽州
无梦到徽州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马头墙和臭鳜鱼
徽州人
青砖小瓦马头墙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古镇马头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