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夏夜十点半钟》的叙事艺术

2019-09-27 02:08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1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杜拉斯克莱尔玛利亚

⊙丁 瑞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01]

玛格丽特·杜拉斯,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在越南的西贡生活了十几个年头,直到她十六岁时才回到法国,定居巴黎。杜拉斯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异域生活经验造就了她在艺术创作上别具一格的风格。王小波在提及自己的文学师承时,就极力地推崇玛格丽特·杜拉斯,他将杜拉斯的小说看成是现代小说的最高代表之一。在艺术创作上杜拉斯摒弃了传统的小说模式,转而开创一种新的创作范式,《夏夜十点半钟》是杜拉斯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故事由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女主人公玛利亚发现了警察正在搜捕的嫌疑犯罗德里戈的踪迹之后,从一开始想向警察报告到后来转变为亲自冒险营救这个杀人犯,而这一态度转变的诱因就是故事的另一条线索,玛利亚发现她的丈夫皮埃尔和她的女友克莱尔有染。杜拉斯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就将反传统的创作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变换的叙事视角、松散的叙事结构、精确的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夏夜十二点半》的叙事艺术,从而更好地去感知作品的主题意蕴和那份独到的浑融之美。

一、变换的叙事视角

视角是我们解读一个文本时不可忽略的因素,采用不同的视角讲述,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故事面貌。胡亚敏对视角的定义是,“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在《夏夜十点半钟》这个文本中,杜拉斯主要采取的是内聚焦型的视角,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女主人公玛利亚的视角叙述整个故事;在此过程中,这种内聚焦的使用,也让我们对玛利亚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胡亚敏在她的《叙事学》一书中,通过引入“聚焦”这一概念,将视角划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三个基本类型。在《夏夜十点半钟》这个文本里,作者采用了内聚焦视角。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只能通过玛利亚的视角去感知。而故事中的其他人的想法只能通过玛利亚的臆测去填充。文中有很多部分都是通过玛利亚的视角去观察,譬如她站在阳台上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克莱尔在楼道里暧昧的若隐若现的场景,同时在雷电闪耀的那一刻,她看到在屋顶上的杀人犯罗德里戈。在整个文本中,有大段的玛利亚的内心独白,让读者感受着她激烈的心理斗争。

在选择内聚焦这种最主要的视角类型主导之下,杜拉斯还是选取了一些其他视角类型,这样变换的视角也称作视角变异。胡亚敏认为视角变异的作用体现在省叙和扩叙两个方面。在省叙方面,文本中有一段是叙述站在阳台上的玛利亚看到了屋顶上缠着裹尸布的罗德里戈,这时玛利亚竭尽全力地去向罗德里戈发出信号;在她呼喊的这个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将玛利亚这样做的原因告知读者,而只是做客观冷静的陈述。在扩叙方面,首先,文本中有个别的地方披露了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思想。譬如,当玛利亚站在阳台上呼喊罗德里戈的时候,杀人犯罗德里戈“也许会认为这是最友好的表示,向她做手势,机会在于他必须想到时间在过去,而她仍然在阳台上,在不舒服的环境中等他,也许在那里一直待在黎明”。这里就是转换了一个视角,让我们也洞察到杀人犯罗德里戈当时的内心的想法。

杜拉斯采用以内聚焦为主的视角类型,同时还穿插一些其他的视角,这样的视角交叉摆脱了单一视角的单调乏味,会让读者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让整个故事的内容有一定含混,实现从多个角度去解读的可能性;同时,也让整个故事的内容更加饱满。

二、松散的叙事结构

杜拉斯在创作的时候,选择将故事情节散文化处理。一方面,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读者不能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只是跟随着人物对话去揣测;另一方面,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成了叙述的主要动力。读者感受到的不是环环相扣的紧凑的故事情节,而是缓慢的、支离破碎的、随人物内心游走的情节发展过程。

《夏夜十点半钟》有大量的人物对话,但传递的信息很模糊,也无法判断真假。故事开篇就是一组对话,玛利亚和“客人”在咖啡馆讨论罗德里戈杀人案一事。通过对话读者只知道杀人犯和受害者是谁,但是并不知道杀人犯的杀人动因以及整个背后的故事。另外,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出来的。文本中有一段这样的对白,克莱尔说她不饿,并解释说可能是因为暴风雨。但玛利亚的回答却意味深长,她说:“由于幸福。”乍一看玛利亚的这个回复在这个对话情境中显得十分突兀,但仔细揣摩,联系整个故事的逻辑,你就会发现这不过是对克莱尔和她丈夫暧昧的一种讽刺和暗示。

在杜拉斯的小说中,人物心理意识的活动变成了故事发展的推动力。在克莱尔和玛利亚的一次对话中,作者就用一大段文字来叙述玛利亚的内心独白,玛利亚在心里想象着她丈夫和克莱尔逐步升温的感情,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可爱的默契渐渐发展,再到二人在某个隐蔽的地方确认了关系。通过玛利亚的内心独白,皮埃尔和克莱尔两人的关系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也为后面二人暧昧的举动和强烈而又被压抑的情欲做好了铺垫。读者就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去获得信息量,而这样的内心独白同时也将故事情节推动向前。

杜拉斯不采用旁白的方式交代故事人物和情节,而是善用人物的对话来向读者传递人物的关系和故事的情节走向,而人物的对话传递的信息量往往反映故事的一个侧面,是不完整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动因转变为意识流动。对话和人物心理独白这两种独特的讲述方式减缓了故事的情节,而且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三、精确的叙事时间

讲述任何一个故事,时间和空间都是两个不可跳脱的因素。在杜拉斯的《夏夜十点半钟》这个文本中,叙述时间这一要素更是不可忽略,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向读者告知现在的准确时刻,也使得整个故事氛围变得紧张而又具有压迫性。

在文本中,叙述玛利亚在开车驶到离大门几米远的拐弯处,她必须在此刻加速,因为离下一支巡逻队到来的时间只有十分钟。接着,离警察过来还有六分钟的时间,罗德里戈正在瓦片上笨拙地爬着,而玛利亚正在唱,在大约还剩下四分钟的时候,罗德里戈离玛利亚还有一米远。在这整个营救的过程中,作者用分钟来计算,烘托了紧迫、惊险的氛围,使读者不禁捏一把汗。这种精确的叙述时间使得整个故事更具魅力和真实性。

作者将时间精确到小时,甚至是分钟,来讲述整个故事。晚上十二点半钟,玛利亚在阳台上发现了其丈夫和克莱尔的暧昧行径以及在屋顶上的杀人犯罗德里戈。在清晨一点钟,玛利亚想帮罗德里戈死里逃生,拼了命地呼喊他。到中午的十二点钟再去麦田里寻找罗德里戈的时候发现其已经不知所终,到故事最后才发现罗德里戈已经自杀身亡。讲述这一段故事的时候作者采用的是等述的叙述时间方式,即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基本吻合,“等述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画面的逼真性等特征,它主要用于变现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活动,构成一幅戏剧性场面”。整个故事的节奏十分紧凑,作者对时间的强调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从而呈现戏剧性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整个玛利亚营救罗德里戈的紧张、刺激过程。

四、结 语

杜拉斯的《夏夜十二点半钟》颠覆了传统的叙述方式,在故事呈现上让读者领略到另一种风貌。在叙事视角方面,采用内聚焦为主导的视角类型,又有视角变异的现象,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饱满。在叙事结构方面,采用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叙述方式,而整个故事的叙述动力都是来自于人物内心意识的流动,读者跟随人物内心的游走来看整个故事的进展过程。在叙述时间方面,杜拉斯采用等述的叙述时间方式,也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戏剧性场面,给人造成一种压迫的感觉。杜拉斯的叙事艺术独具一格,对其叙事艺术的了解和把握,也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想表达的深邃的主题意蕴。

①③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9页,第77页。

②〔法〕玛 格丽特·杜拉斯:《夏夜十点半钟》,桂裕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猜你喜欢
杜拉斯克莱尔玛利亚
退赛的克莱尔
树洞里的皇冠
爱情里的愚蠢问题
爱情里的愚蠢问题
玛利亚重现
小熊过河
职场隐婚——有人欢喜有人愁
天下
杜拉斯惊世骇俗的爱情
杜拉斯最后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