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

2019-09-27 02:08张凌燕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128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巴洛克文学

⊙张凌燕[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 710128]

一、 引言

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是它的全盛期。巴洛克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建筑、绘画、音乐、雕塑、文学等众多领域。巴洛克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种风格,在欧洲各国的表现复杂多样,当时人们并没有把这一各国相类似的文学现象统一冠以“巴洛克”之名,该术语真正运用于统称西欧各国的17世纪文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了。作为遍及全欧的艺术现象,巴洛克风格既包含了欧洲文化的同质性特征,又带有各民族鲜明的本土特色。俄罗斯巴洛克文学即是如此。作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巴洛克使俄罗斯文化从古代走向现代,它承担着文艺复兴的作用,带有启蒙的性质,是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化开端。然而由于历史上对巴洛克评价的一些偏见,俄罗斯文学中的巴洛克风格在我国学界尚鲜有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客观地对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做一研究探讨,来揭示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及其特点

公元11—17世纪是俄罗斯古代文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口头创作、编年史、英雄史诗、使徒行传、讽刺小品等,多与历史和宗教有关,尚未形成独立的文学派别。17世纪是俄罗斯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时期,社会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对立,文化的发展逐渐摆脱了宗教意识的影响,开始反映现实生活,向世俗化过渡。17世纪下半叶传入的巴洛克风格,既是欧洲风格在俄罗斯的首个代表,也是俄罗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它的出现“是俄罗斯文学统一进程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巴洛克文学是正在逝去的古代文学与刚刚诞生的新时期俄罗斯文学(古典主义)相连接的一环”。正是巴洛克风格保证了俄罗斯文学进程在新旧交替中不会出现断裂。

巴洛克风格从西欧途经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斯拉夫国家进入俄国。巴洛克在某种意义上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综合体。对于东斯拉夫民族来说,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中世纪文化远没有成为遥远的过去。末世论、“死亡之舞”的主题重新复活,人们对神秘主义的兴趣加强,巴洛克美学中的这些中世纪元素促进了东斯拉夫民族对该风格的吸收。对处在中世纪过渡时期的俄罗斯来讲,巴洛克中强大的中世纪特点保障了它在俄罗斯的成功,同时巴洛克也没有断绝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古希腊罗马的神和英雄依旧是巴洛克作家的主人公,那个时代的诗歌对他们来说保留着崇高的典范意义。巴洛克风格在俄罗斯这个新环境中发生着改变,丧失了一些西欧的原有特征,同时也为俄罗斯文学和文化带来了重大变化。

俄罗斯语文学家潘琴科(Панченко А.М.) 认为,俄罗斯的巴洛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莫斯科的巴洛克,起源上与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巴洛克相关;第二阶段从18世纪初开始,是彼得堡的巴洛克,所面对的是荷兰和德国的巴洛克。巴洛克风格进入俄国,早期受斯拉夫国家巴洛克民间风格的影响,融入俄罗斯本土的古代民间文学之中,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具有平民文学的特点。在这里温和节制的民族传统弱化了17世纪欧洲巴洛克的动荡不安和极度狂热等极端情绪,在莫斯科巴洛克中没有“恐怖”的主题,因为死亡和阴间的痛苦是丑陋的,一些关于尘世变幻无常的诗歌,与其说笼罩着悲惨,不如说只是带有感伤的情绪而已。18世纪上半叶随着彼得改革的推进,俄罗斯文化活动家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欧洲艺术思想所取得的成就,建立新型文化,以符合俄罗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不断上升的威望。因此,首个从欧洲传入的巴洛克风格迎合了彼得大帝改革的需要,开始从国家层面推行,这使得巴洛克很快在俄罗斯推广开来。

18世纪的俄罗斯巴洛克承担了启蒙、歌颂和参与政论的责任,这与西欧巴洛克崇高的贵族诗风有所不同。当时俄国社会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与西欧巴洛克形成时期悲观怀疑的心态大不相同,因此发展到后期的俄罗斯巴洛克克服了欧洲巴洛克精神忧郁的传统,宗教—哲学主题大大减弱。启蒙主义作家们经过不懈努力,将巴洛克原有的文学技巧与正在形成的俄罗斯帝国的国家乐观主义精神相结合,带有宗教—精神冥想色彩的巴洛克抒情诗退居次要地位,爱情抒情诗也几乎消失,教谕及歌颂性质的诗歌、戏剧、演讲体散文开始出现。作家们的国家“义务”和政治责任提高,在创作中极力克服各种“激情”。“激情”如果在某处被表现出来,将会作为人的天性中“罪恶”的源头而受到严厉的训诫和批评,这种巴洛克的世界观在俄罗斯中世纪宗教—训诫传统中找到了依据。借助于歌颂和启蒙的作用,在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下,巴洛克在俄罗斯完成了转变,自身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而且反映在文学语言层面,巴洛克文学成为俄罗斯民族文学传统的一部分。17至18世纪,巴洛克风格在俄罗斯的各个文体中都得到体现:诗歌、散文(讽刺文学)、修辞学著作,等等,戏剧作为新的体裁登上俄罗斯文学舞台。18世纪初在莫斯科的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出现了俄罗斯的巴洛克学校戏剧。该时期俄罗斯文学发展的主要成就在于,形成了固定的书面诗歌,确立了诗歌体裁的多样性。俄罗斯巴洛克诗歌以音节诗(силлабическая поэзия)为代表,一方面,是宫廷仪式诗歌,代表颂诗风格的所有类型;另一方面,是教育—启蒙诗歌,使美学和哲学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巴洛克文学中昂扬的颂诗、演说文符合古典主义君主专制和启蒙教育的需要,因此巴洛克得以顺利完成俄罗斯古代文学向新文学的过渡,为俄罗斯古典主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可能,保障了俄罗斯转折时期文学进程的连续和统一。总体上讲,俄罗斯巴洛克文学是本土文化与外来的西欧和斯拉夫文化的结合,带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丰富性。

客观地看,虽然俄罗斯的巴洛克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自身意义上,都无法与西欧的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但俄罗斯巴洛克与欧洲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是,俄罗斯没有经历西欧国家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成为从中世纪向古典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在俄罗斯执行着文艺复兴的功能,中世纪文化信仰中心的上帝被人所取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个性的解放,它使文学摆脱教会影响而带有世俗的特征。巴洛克的出现加快了俄罗斯“新”文学的形成,使俄罗斯文学增添了许多新的主题、情节和艺术表现手法,赋予其新的艺术创作体裁——诗歌和戏剧。换言之,正是巴洛克引领俄罗斯文化从中世纪走向现代,它除了带有俄罗斯民族特色外,还保留着西欧巴洛克风格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巴洛克固有的本质属性对后世俄罗斯文学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西梅翁·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及贡献

文艺复兴促进了当时欧洲的民族语言和拉丁语兴起,打破了教会斯拉夫语的统治,东欧的知识分子得以接触到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这对于那些实际上没有经历文艺复兴影响的东欧文学来说,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转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掌握了拉丁文化的作家在建立民族文学语言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来丰富本民族艺术。

俄罗斯当时的巴洛克风格作家西梅翁·波洛茨基(Симеон Полоцкий)、耶皮凡尼·斯拉温涅茨基(Епифаний Славинецкий)、西利韦斯特尔·梅德韦杰夫(Сильвестр Медведев)、卡里翁·伊斯托明(Карион Истомин )等同时也承担了启蒙主义作家的角色。其中西梅翁·波洛茨基(1629—1680)被称为俄罗斯巴洛克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是早期俄罗斯诗歌的奠基人之一,成为俄罗斯第一位职业作家和宫廷诗人。波洛茨基原来是白俄罗斯的修士祭司,1664年来到莫斯科后,与沙皇家庭交往甚密,担任了宫廷教师和文学教育家的角色。他将欧洲的渊博知识带入俄罗斯,同时引入了带有东斯拉夫风格的巴洛克文化和世界观。他博学多才,创作活动富有激情,所涉领域众多,有诗歌、戏剧、布道文、专题论文、书籍出版等,他希望将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授给读者,在俄罗斯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文化。17世纪俄罗斯的巴洛克作家十分注重教育和训导意义,为了使读者和观众易于接受,波洛茨基同其后继者们在创作中将文字形象与绘画艺术紧密交织在一起,创作出一系列独特的视觉诗(即图形诗,用诗行组成星星、心形、十字架、灯盏等形状)、寓意画,并用不同色彩的字母书写,以达到直观的可视性效果。这样的诗歌不仅仅可以作为文字来阅读,还可以作为绘画或建筑来欣赏,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鲜明的综合艺术特色,展现出高超的文学技艺,对20世纪现代派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巴洛克风格在波洛茨基颂扬执政王朝的赞辞和繁冗的音节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巴洛克诗歌将音节诗作诗法体系引入俄罗斯文学,以此来体现巴洛克艺术任性随意的韵律和出人意料的节奏跳跃,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宝贵财富,也成为白银时代的一些诗人实验模仿的范例。波洛茨基发展和革新了诗的技艺,在象征形象中加入了巴洛克风格的基本元素,诗歌中充满了新奇的观念和奇思妙喻,极大地拓展了美学的边界。

博学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志,那个时代的书籍里充溢着丰富的知识,作家们炫耀古代历史、神话学、诗歌知识以及各种不同领域罕见的、令人惊奇的见闻。许多巴洛克作家的作品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宇宙如书”(Мир есть книга)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隐喻意象之一。波洛茨基的代表作《多彩花园》 (Вертоград многоцветный)即是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诗歌文集,书中共有1155个名称,创作主题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列,由题词、格言警句、寓言、童话、祭文、诗体短篇小说、训诫和讽刺诗等不同体裁的大量诗歌组成。作者用马赛克拼贴的手法创造出具有时间和空间深度的世界图景:从古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到作者生活的当代,形形色色的人和千奇百怪的事件在不同的地方交汇。这里有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各种观点的描述,有对宗教的讨论,还包括神话故事、世界著名君王的历史传说,等等,这些“多彩的”现象借助于对照、替换、同化、隐喻、变形等方式共同处在相互的联系之中。作品主要思考人在世界上的位置,人的行为、精神品质和生活意义,一切能够散发出“真理之光”的东西都被吸收到《多彩花园》之中,被赋予道德说教的色彩,因此该书也成为17世纪俄罗斯启蒙和教育诗歌的最高成就。西梅翁·波洛茨基的诗歌给人以独特的博物馆印象:橱窗上按秩序摆放着形形色色的物品,很多往往是稀有珍宝和古老的收藏以及现实和传说中的珍禽异兽(凤凰鸟、哭泣的鳄鱼)、各类植物、奇珍异宝,等等,展示着作为收藏家的波洛茨基在毕生的记忆中所能搜集的一切最主要的东西。在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简短的字母表就已具有了包罗万象的世界模型的意义,表达着“宇宙如书”的概念,欧洲巴洛克的宫廷文化继续发展了这一思想。波洛茨基按照这个原则,将变化多样、无穷无尽的世界汇聚到清晰明了的字母表之中。“宇宙如书”的意象蕴含着巴洛克典型的二律背反性:一方面,宇宙和周围世界被认为是混沌、复杂、无所不包的,因此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激情、非理性的本源和稀奇古怪的事物;另一方面,人们又按照字母的顺序将这些不寻常的繁杂知识进行分类,使其体系化和规范化,体现出巴洛克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这种双重性也使得巴洛克的混乱和变动不会失去控制而成为彻底的虚无,它的内部会有一种对综合和体系的要求,形成了既多样又统一的系统观。

18世纪30—50年代的俄罗斯巴洛克文学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该时期的很多作家创作都带有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共同特征。在古典主义代表作家罗蒙诺索夫(Ломоносов М.В.)的诗歌中,华丽的辞藻、过分修饰的言语、激昂的情绪、富有张力的隐喻、出人意料的大胆对比和转喻等美学特征与古典主义的理性和规范相去甚远,与巴洛克诗学却更为接近。特列季阿科夫斯基(Тредиаковский В.К.)的诗歌创作中也带有典型的巴洛克元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巴洛克风格对古典主义确立时期俄罗斯新诗形成的影响。

四、 结语

正如俄罗斯语文学家利哈乔夫(Лихачев Д.С.)所言,俄罗斯的巴洛克和古典主义之间没有像西欧那样明显的界限,俄罗斯的巴洛克与专制制度相联系,带有“宫廷”的性质,而这正好是古典主义的特征,因此,巴洛克在这一点上使俄罗斯的古代文学向新文学过渡变得更容易一些,具有“缓冲”的意义,巴洛克在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尽管18世纪下半叶巴洛克风格被古典主义所取代,但它依然在斯拉夫国家文化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之后的文化发展时期,巴洛克作为“现代小说材料的百科全书”,成为作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巴洛克的诗学思想是建立在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基础上的,它继承了这些珍贵的遗产,并加以利用和创新,使它们具有了现代性的表达,巴洛克也成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先声,这种现代性基因使巴洛克得以与现代文化相连接,使文化具有了连续性。

① 〔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罗刚、王馨钵、杨德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17页。

② ⑦ ⑧ [11] [15] РобинсонА.Н.Вместо введения.Ид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закономерности движения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б арокко[А]// Развитие барокко и зарождение классицизма в России ХVII - начала ХVIII в.М.: Наука,1989,С4,С24,С25,С25-26,С9.

③⑤⑥[12][17][21]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в четырех томах. Т.1.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и СССР. Л.: Наука,1980,С399,С406,С495,С458,С401,С521.

④ Панченко А.М. Два этапа русского барокко // Труды Отдела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С].Т.32. Л.: Наука,1977,С100-106.

⑨ Софронова Л.А. Поэтика славянского театра ХVII-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ХVIII в.Польша,Украина,Россия[М].М: Наука,1981,С28.

⑩ Заярная И.С. Барокко и русская поэзия ХХ столетия:типология и преемственность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 форм[М]. Киев: Кие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2004,С6.

[13][22] Лихачев Д.С. Развитие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Х-ХVII веков.3-е изд. СПб.: Наука,1998,С194-195,С195.

[14] Сборник ответов навопросы по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ению .IV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съезд славистов.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 наук СССР,1958,С84-85.

[16] Морозов А.А.«Симплициссимус» и его автор. Л.:Наука,1984: 82. Цит. по Софронова Л.А. Некоторые проблемы соотношения поэтики барокко и романтизма Советское славяноведение.1986(5),С46.

[18] Сазонова Л.И. К вопросу о поэзии русского барокко.Вопросы литературы. 1985(8),С124.

[19] Еремин И.П.Поэтический стиль Симеона Полоцкого[А]//Труды Отдела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Т.VI.М.-Л.: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1948,С125.

[20] 张凌燕:《巴洛克文学风格的基本特征——以俄罗斯文学为例》,《社会科学家》 2018 年第10期,第 150页。

[23]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页。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巴洛克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华丽巴洛克/莹润光泽
向古典主义致敬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miumiu艳遇巴洛克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巴洛克风情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