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种田文模式下的佛系人生

2019-09-27 02:08周逸欣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金手指种田小说

⊙周逸欣[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23]

2018年年末,改编于种田文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以下简称《知否》),可谓赚足了眼球。它不同于以往的“宫斗”题材,改走平淡温暖路线;也不同于以往“宅斗”小说,主人公变为将逆境转为顺境,把日子过好的温情女生。不同于电视剧主人公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闺阁女儿,小说的主人公是“披着穿越外衣的种田文”,女主角姚依依由现代一个民事法庭书记员,穿越为了一个深闺庶女。作者关心则乱曾说她想要描写一个有英明君主、果敢将军、投机者和谋略家的盛世。这其中的家族成员,或深思熟虑,或光明磊落,又或刚烈妩媚,最终都苦尽甘来。不难看出,作者想写一个家族的兴盛之路,其间穿插着社会生活、民俗人情,以此展现一幅大型的古代生活画卷。

一、知否知否,应是种田文

《知否》的走红,无疑有它的特殊之处,一定情况下应是对其原有模式做出了突破,方才能够脱颖而出。然而无论是小说还是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知否》都是遵循着种田文小说的套路,描写古代封建社会背景下家庭的平淡生活。我们一般而言的种田文,其实就是家长里短文,是“以古代封建社会为背景,描写主人公及其家人日常衣食住行、鸡毛蒜皮等生活小事的小说”。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颇有古代世情小说的风格,但却又是用浅显的语言写就,因而可以称得上是新型世情小说。而本文所谈论的《知否》虽属种田文,虽写家族矛盾、权谋争斗,但作者所要传递的却是与此相反的“家和万事兴”的想法。人物也都是为此,过着属于自己的方寸之间的日子。

“金手指”这一概念最先来源于游戏界,指的是人物作弊的工具。每当遇到困难时,人物便可以凭借“金手指”,化解一切艰难险阻,提升自身实力。转而在小说中,“金手指”指的就是诸多强悍技能,可以是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可以是修真小说里的绝世法器,也可以是穿越小说中主角的绝世美貌和脑海中既有的现代知识。在种田文中,作者往往并不会赋予主人公以诸多强悍技能的“金手指”,而是让其以平凡身份,去平凡生活。这种模式下的《知否》里,女主角前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在此时也并不能帮助她度过生活中的诸般困难。姚依依所能做的只是从头学起,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家闺秀,学习如何统管内宅资产,学习夫妇相处之道。而装盛着姚依依灵魂的盛明兰,虽然聪颖貌美,却也算不上是倾国倾城。这样的一个人物,她所经历的一切更加符合我们的正常生活的逻辑。少了“金手指”加持的主角,只能通过清晰的成长路径来达成自己的目标。《知否》从头到尾都在叙述以盛明兰为中心的平淡生活、家长里短,从最开始的在后宅中努力生存,到中间的争取自己的婚嫁命运,直至最后成就幸福生活。有了成长的路径,最终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种田文的终极目标,不似其他穿越、宫斗类型的小说那般影响天下大局,左右朝堂动荡,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扶摇皇后》,其中人物无一不是叱咤天下的大角色,最终也是拯救苍生于水火。种田文主人公所追求的仅仅只是在协调中融入当时社会生活。盛明兰所求也仅仅只是好好过日子,过平凡踏实的日子。这一目标并不能称得上是多么的难以实现。全书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加展现了古代生活的慢节奏,一种现代都市生活中所缺失的悠闲自在、洒脱慵懒。

小说《知否》将故事放在了一个架空朝代,虽架空,但细节却异常真实。整篇小说中充斥着我们了解的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古代社会民情与生活意味。在明兰等人跟随孔嬷嬷学习规矩礼数时,还出现了明代的《字汇》与《正字通》。而改编过了的《知否》在此基础上,直接通过燕云十六州等关键点将时代定在了北宋宋仁宗时期,匹配以各种细节,例如对教书先生称作学究,一字官帽等有了真实的时间点,整个故事的可信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使人不得不怀疑是否真实发生过。闺阁女儿所接受的插画、做茶、焚香、礼仪课程无不体现出宋代官宦人家锦衣玉食、闲散精致的生活。这与小说题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体现出的意蕴相一致。此题选自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意在表现作者对女子的一种美好希望,能够过上一种慵懒舒适的生活。

《知否》虽是种田文模式,却也依旧属于网络文学。而网络文学总是能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以《知否》来看,它带给了读者释放与束缚并存的快感。何为释放?现代都市人的日常充斥着职场的、家庭的、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身体的等等生活压力。与此同时,这些压力轮番高速地运转也使人无法喘息。在这样一种无法自如应对的情景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去寻找心灵抚慰。《知否》中的盛明兰在后宅之中,斗姨母、斗婆婆、平姐妹的过程中,仍能保有自己应有的闲散安逸的生活态度,这恰恰就是人们想要的真实的、够得着的、鸡毛蒜皮的,却又不失平凡生活乐趣的琐碎日常。何为束缚?其实就是种田文带来的一种“经验爽感”。种田文所写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困境的另类转化,作者继而给出一个理想化的解决方式,从而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解决完问题之后的“爽感”,并且学习这种人际交往的“经验”。相较于我们所谓的“严肃文学”,这种“经验”更富有情节性、趣味性,更加浅显现实。这一“经验”的实用性实际却略感虚幻,归咎而言,读者心处其中,获取的还是一种“爽感”。“也就是说,这种追求实用本质上是虚假的,种田文受欢迎的核心还是满足了读者爽的需求”。

无论突破与否,《知否》也总还是遵循着种田文的基本模式的,在浓郁的世情背景下抒写没有“奇迹”的寻常生活。

二、知否知否,应是佛系人

“佛系”是近些年来新诞生的网络用语,百度词条给出的解释是“一种追求自己内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某一方面也算是一个佛系女孩。

当一切事态都还尚可知时,《知否》借由盛明兰之角色传递了一种现在人们所缺失的平凡又不失乐趣的简单温情的生活观。正如关心则乱所说,《如梦令》一词所展现的女子梦醒后询问海棠时的慵懒舒适,以此为题也是希望小说中的女子也能如此简单惬意,不必为生活诸事烦扰。这样的简单生活其实只是一个“全局总览图”,细化到家庭伦理关系方面,其实更多的还是温情。表面宁静的后宅其实暗藏着父母不慈、姐妹不和、妻妾不睦种种问题。盛明兰以及其他人身处其中,从未想过将“涟漪掀成波浪”,有的只是,在维持这一家族的情况下,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一切困境。即便如盛墨兰一般抛却家族声誉,只为求一高门姻缘者,在得偿所愿后,也依旧会与家族修复关系,无法做到完全背离父母亲族。“家和万事兴”,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是时刻处于争斗之中的,时过境迁,就该好好过日子才对。你我所求,也无外乎一个无波无澜的生活。

温情只是主人公为求生存的无奈之举,理性才是其铭刻在骨血之中的真性情。总会有些许情况是温情解决不了的。这时女主人公首先表现出来的便是“审时度势,顺应而为”。小说中盛明兰养在嫡母屋中时,面对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并没有横冲直撞,而是以实际经验总结出来告状三条经验:一、要装傻;二、告状对象要准确;三、告状目标要明确。而电视剧中的女主因为少了穿越的神秘来历,是“原汁原味”的古代闺阁少女,因而没有如此多的现代人生行为观念,整体内容更偏向于一种理性中的婚姻生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剧中的“最低处”理论。“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那最低处,品性的最低处”,这一信念由始至终贯穿着盛明兰挑选夫婿的过程。这并不能算作自暴自弃,而是在自己能够挑选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易于接受的那一方。当被逼入绝境,碰触到“逆鳞”之时,“人若犯我、斩草除根”地抛却一切的、不逆来顺受勇于反抗的另一方面的理性精神便显现出来。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主人公都为了惨遭下毒的祖母,忤逆长辈,杀伐果决,更是由此对于屡次冒犯的诸人予以回击,慢慢地释放着自己骨子里的反抗与憋屈。

这样看来,《知否》小说的流行与改编,离不开种田文对于大众心理的精准把握,以种田文的模式攫取大众对网络小说新鲜感,以佛系人生观抓住读者缺失感的心理,以浅显易懂的故事化叙述给读者以“经验”,以“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奋起反抗,带给读者一种前所未有的洗髓般的快感。“我们中国人很可能已经找到了给读者制造爽感的终极公式”,万维钢说出此话仍是有一定可验证性的。

①② 张霄:《“种田文”中受众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今传媒》2017年第5期,第84—86页。

猜你喜欢
金手指种田小说
田农吟
一起去种田
小气的多拉
伙伴/ 植物朋友的那点事儿
《金手指》
金手指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