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的打谷场

2019-09-27 06:21童义清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打谷场稻秧孩童

童义清

儿时的打谷场,是我记忆深处的美好影像。

南方农家的打谷场,平坦而宽阔,它不但是农家碾压从田地辛苦收获的成熟水稻的必备场所,也是全村男女老少夏夜纳凉的好去处。在我的印象中:黝黑憨实的水牛拖着沉重的石碾在金黄色的稻秧上一圈一圈地行走,新收稻秧散发的芬芳包围着打谷场上所有的男女老少……我怀念那场景,更喜欢那场景对农家孩童的正面教育。

真实的劳动教育。劳动是时代发展的永恒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新时代强调的劳动教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打谷场上其实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孩童跟在大人的后面收割、挑运、摊撒、翻场、堆垛、拢谷、装袋、看场,不但经历繁忙的劳动,而且感受劳动的庄严,体会劳动的技巧,真正实现了劳动的修德、益智、健体、育美功能。

真正的同伴交往。现在,孩童的“吃、穿、住、用、行”条件好了,但“玩”的条件差了,同伴交往的机会少了。无数经验表明:良好的同伴交往,可以让孩童提高社交技巧,规范社会行为,树立健康情感,形成积极态度,塑造良好个性。每当打谷场上夜色降临,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将竹凉床搭上白蚊帐,男人们边睡下看稻,边聊着农事家常;孩子们没有睡意,在打谷场上滚铁环、藏猫猫、做游戏。堆成小山一样的草垛,成了孩童们最好的游乐场。那时的孩子阳光乐观,合群淳朴。

真诚的群体教育。现在的生活方式,让孩童完全失去了“邻里教育”“大杂院监督”,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甚至很多孩童从小就被渐渐“西化”。过洋节赶时髦,贪图享乐,令人担忧。那时,打谷场上的孩子可不敢胡来,他们心里清楚:即使他们的家长护着他们,亲戚邻居也不会坐视不管。打谷场就是一个大课堂,每个触碰道德底线、乡俗民约的人都要受到全村人的“严肃审判”。哪家孩子好吃懒做了,哪家媳妇不孝顺公婆了,哪家女子不讲规矩了,都或被议论、或被制止、或被规劝、或被孤立,农家人用特有的教育方式主动进行群体教育,直到恶习改过。

然而,时代的车轮从不停歇,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热闹非凡的打谷场了,也鲜有乡里乡亲围坐在一起的场景了。劳动的机会少了,孩童的玩伴没了,群体的监督丢了,孩童又能从哪里学会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珍惜粮食、敬畏規则呢?打谷场,是一个充满无限正能量的教育场,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倾心真实情境,放缓应试步伐,打造出一个个广受孩童欢迎的校园版“打谷场”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猜你喜欢
打谷场稻秧孩童
一株稗草的狡黠
Do Softly Pray
魂牵梦绕打谷场
孩童之道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打谷场上的春天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
面对空空的打谷场 (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