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儿童快乐习作的妙趣

2019-09-27 06:21杨萍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语文能力

杨萍

摘 要: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在“看”“玩”“做”“想”的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关键词:快乐习作;兴趣激发;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09-02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特别重视鼓励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发展个性,并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这一目标的设定就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并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上,其目的是引导小学生从开始就喜欢习作,乐于表达,消除习作的神秘感,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想试着说出来、写出来。在近几年的小语教学实践中,我践行课标理念,在“看”“玩”“做”“想”的指导过程中,巧设激趣手段,培养了学生快乐习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在“看”中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发现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精辟的论述明白地告诉我们,习作之“溪水”来自生活的“泉源”,没有“泉源”便无从谈“溪水”。所以我们“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习作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就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没有丰满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习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习作素材。如三年级时,我结合单元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写《我的发现》。课前我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之后,让他们交流“在这段时间里,你观察到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们的新发现很多,也很奇妙。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相机出示一些学过的句式和合适的词语,引导他们有条理地表述出来,然后根据自己叙述的内容写下来。通过这样的观察—说话—写话的教学过程,每个人都经历体验,写出来的作品很有自己的个性。

(二)观看动画,让孩子乐于习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而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是他们习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挖掘动画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观看中习作,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轻松诙谐,对白幽默,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习作前,我先引导学生把《喜羊羊与灰太狼 》中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情节说出来与大家共赏;然后指导学生以羊和灰太狼为主人公,想象并说出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争斗趣事,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与动画片不一样的情节。学生们积极地投入想象、创编的过程中。虽然他们的故事短小、幼稚,但不失趣味,读来也会让人捧腹大笑。

二、在“玩”中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巧用玩具,让学生玩出习作

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好玩”是令大人烦恼,但若从孩子的玩耍中抓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你将会获得意外的惊喜。

课间,我发现我班学生有玩小赛车的,有玩陀螺的,有玩洋娃娃的……于是我便让他们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进课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心爱的玩具,我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根据老师的提示将各自的介绍有序地记下来。这样他们的“作品”就出来了,尽管精短,但真实地再现了学生们美好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们的童真,同时也让他们在玩中开阔了眼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习作。

(二)创设游戏,让孩子主动习作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学生的生活中,游戏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让游戏走进作文课堂,就是让学生走向自由,学生可以做到有感而发、有趣而发,不再“无病呻吟”,不再“闭门造车”,不再惧怕作文,因为所形成的场景、所营造的氛围,能冲淡习作课堂的沉闷气氛,使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写作灵感可一触即发。游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去感受、去听、去想,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让其产生习作的内驱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次习作课上,我先带着学生们做了一个常见的,但大家都很喜欢的游戏——画鼻子,然后让学生把此次游戏中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地方写下来。那堂习作课没有一个孩子叫难,可以说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话写。一个学生写道:“只见被蒙上双眼的李×也原地转了几圈,然后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左摸摸右摸摸,足足摸了五十秒才把鼻子画上,可她却把鼻子画在了额头的上方,见此情景,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笑得直不起腰,还有的笑得直揉自己的肚子……”这样开展了有趣的游戏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怎么玩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不讲究开头结尾,不要求突出重点,只要连贯地把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出来就行。整个写作训练学生兴趣盎然。欢声笑语洋溢于文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在“做”中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亲历实践,让学生悟出习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参与实践,体验生活的苦与乐,才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才能对过程、细节了如指掌,才能让一篇篇习作再现一个个生活的画面。

如一学生在《一次家务劳动》中写道:“于是我扎上围裙刷起碗来,开始油腻的碗筷们很不听我的话,在面盆里叮当作响,可我一点也不灰心,按照妈妈说的方法一步步去做,果然它們在我的帮助下乖乖地洗了个干净的‘澡……这次家务劳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生活小知识,也让我知道了爸爸妈妈平时有多辛苦!以后我一定要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可见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生活中学习作文,就会爱上作文、乐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二)动手实验,让学生做出习作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如果长期困在课堂写作,他们就会产生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我想法引导他们去动手做些小制作、小实验,如树叶贴画、拼果盘、废物利用等,为他们创造写作素材。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动脑、动口、动手,而且在操作中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乐趣,以此激发写作的欲望。

结合班队活动,我带着学生们做了一个小实验——“跳舞的鸡蛋”。事后我要求他们把实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我曾为这样一个片段而惊喜:“呀,奇迹果真出现了:杯中的鸡蛋不断旋转着往上升,还不停地冒着泡泡呢,真像一位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的精灵。我好奇地看着杯中跳舞的鸡蛋:‘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鸡蛋长脚了吗?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事后在老师的解疑下,我才知道这是因为蛋壳中的碳酸钙和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的缘故。啊!知识的海洋真是奥秘无穷呀!”

四、在“想”中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课标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小学生习作就是学习用笔写一种生活感受、一种想象。现在不少小学生感到习作材料难找,其实不然,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诱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生机、富有儿童情趣的想象作文,让他们更加喜欢习作。

(一)倾听声音,让学生想出习作

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场面发出不同的声响,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感情,反映着不同的故事。平时让学生留心掌声、笑声、风声、呼喊声等声音,习作时让学生听音想象场面,想象事物的前因后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想象训练。

在一次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我先借助媒体播放童话故事,然后让学生说说故事里出现了哪几种声音,再让学生听这几种声音,让他们根据这些声音想象当时的场面,猜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学生在半娱乐性的教学氛围中自信心倍增,编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故事。这样的训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还能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二)善用图画,让学生创出习作

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说:“一幅图画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写话的线索。”这里所说的“图画”与看图作文的“图画”有所不同,这里的“图画”不是教师给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的图画,写成一篇文章。这种作文练习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画、自由地写。

低年级时,学生们喜欢把自己精美的绘画“作品”送给老师,期待老师的好评。根据学生爱涂爱画的特点,我让他们做“贴图日记”,每周评比画得漂亮、写得好的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认真去做。后来进入高年级,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作能力,我经常鼓励他们去想、去画、去写:或是学生单独作画,或是大家共同作画……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绘画、写作,篇篇习作跃然纸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巧妙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愿意去说、乐意去写,让他们觉得这是很有趣的活动,那么就能从心理上驱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感。只有这样变学生为乐之者,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林曉斌.结合电视动画片 让学生快乐习作[J].作文教学研究,2009(6):58-60.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语文能力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