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道尊严”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

2019-09-28 02:27辛娅
新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尊师尊师重教

辛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将焦点投向这个群体——这些陪伴我们成长,推着我们登上一个又一个人生高度的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近年来,不尊重教师的事件频繁发生:教师让学生交试卷,学生不仅不交卷还群殴教师;女教师课堂上制止男生打牌,遭学生恶毒辱骂,突发心肌梗塞猝死;高中教师批评学生上课玩手机,被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不久前,山东五莲县教师杨某因为体罚学生,被当地教育部门追加处罚事件被舆论广泛质疑处罚过重,一事两罚,牵动着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心。经媒体报道,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撤销追加处理决定。

有人说,教育工作者已经成了高危职业,教师管教学生稍有不当便可能遭受全社会的审视、质疑。无独有偶,去年,河南栾川男子常某当街殴打20年前体罚他的教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最近此案已二审维持原判,常某获刑一年六个月。

近些年来,校园这块净土,也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浸染,纯洁的师生关系有时也被金钱和礼物所左右。于是,每年的教师节,在一些家长眼里,就成了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红包的理由。但大多数老师拒绝吃请、拒收红包,因为若不慎收受,会给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有辱职业道德,有辱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道德标准。

“为学莫重于尊师”

这些极端案例折射出的不单单是教育问题,也有社会问题。

在中国古代,“师”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学莫重于尊师”,父母带儿女到私塾读书报名的时候,要向老师行跪拜大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是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作父亲看待,多少年后,不管学生有多大出息,师生关系终身不变。相比今日动手打老师的河南常某,因为老师当年对自己过于严厉,就对花甲之年的老师采取过激手段,是目无法纪的行为,也与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

教育,关系着每个孩子的前途,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师道尊严”作为尊师重教理念在道德层面的集中表达,不仅是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崇,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鲁迅、邹韬奋、魏巍都被老师用戒尺打过手心,鲁迅成年后著文称老师为“教书认真的寿镜吾先生”,且对老师有着极深的感情,鲁迅后来去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包括从日本留学归来,每次也都要到绍兴去看望恩师寿镜吾先生。杨振宁教授在享有统计物理学的盛誉后,还真诚地说,我一直感激老师把我引上了统计物理学研究的道路。

“师严,然后道尊”

人民网网友石川在留言中写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青岛大学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恩贤认为,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是教师社会声望的体现,也是整个社会层面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626.89万人。如此庞大的教师队伍,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单纯依靠社会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靠制度的刚性约束。

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人员肖纲领认为,真正的尊师重教,形式并不重要,也不局限于某时某地,它应体现在学生和家长的细微言行中,尤其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品学兼优,亲师荣师。而国内不少学生及家长,在尊师重教上,往往容易走向兩个极端:要么过于倚重老师,认为教师掌握知识,无所不能,将属于家长的教育责任全都推到教师身上;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学生与家长认为教师“百无一用”,轻视教师,对教师不闻不问、辱骂甚至对教师拳脚相向。这两个极端均偏离了尊师重教的时代内涵,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做一名公正对待学生、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有关部门既要提升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要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有人大代表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通过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在抑制学生不当行为或不良习惯的同时,努力促成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各级教育部门也应建立更畅通的申诉渠道,引导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渠道平和沟通,消除分歧,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国之将兴,必尊师重傅”,任何时代,尊师重道的美德都不该丢弃。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尊师尊师重教
浓浓尊师意 深深感恩情——玉泉小学教师节主题活动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何尊师之谜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名人尊师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