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鲅鱼

2019-10-07 12:29董志勇
意林原创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炊事员作料鱼尾

董志勇

我生长在渔村,从小没少享用鱼虾,但最过瘾的当数吃燕鲅鱼。

那年我高中毕业,分到北塘镇一个渔业队当社员。盛夏,跟着渔船出海,在渤海湾用“流网”下燕鲅鱼。

燕鲅鱼,鱼尾叉开,状如燕尾,几十厘米长,十多公斤重。个头儿粗壮,鱼尾根部却挺细,刚好一握——从网上抓取、过数儿,人们都攥拎着它。

流网,塑料丝线织的,白色,下到海里,一点儿不显眼。

流网,都在头天傍晚投下。驾长抽着叶子烟,整宿不睡,盯着:让渔网处于“横流”方向,还得提醒过往船只别“轧网”……凌晨天不亮,才叫醒船员们:“起啦!”

捯网时,分捯网和择鱼两拨儿人——我首选捯网:仗着在校时常年练单杠、双杠,胳膊粗壮,三对腹肌结实,正好“亮肌肉”!于是乎,双手攥紧筷子般粗的网纲,叉开双腿站稳于甲板上,哈腰、摇晃肩膀,一把一把捯网,很是带劲!

渔网不断捯上船:那纤细若无的网片上,不断冒出银亮、硕大的燕鲅鱼。也怪,它们都只是尾部或是钢针般牙齿挂在网上,很少有头部卡在网眼里,且一条活鱼也没有——老渔民解释说,燕鲅鱼属于深海鱼,出水鱼膘就会破裂。一说,鲅鱼要靠快速游动,才能通过鳃部获得足够氧气,沾网就“挂”啦——如此一来,负责择鱼的船员,必须手疾眼快,探身去抓,或用“回子”(一种网球拍状,带网兜儿的渔具)去捞,稍不小心,那鱼就会坠落,默默沉入海底。到手后,往身后一扔,砸得甲板咚咚作响……

不知不觉间,日头浮出水面,满海金波耀眼。人们累了、饿了,恰好,伙舱飘出燕鲅鱼饺子或燕鲅鱼丸子的香味儿。于是,人们受到鼓舞,手头加快了。有人故意大喊:“大师傅啊,饭熟了吗?该喂脑袋啦!”

女炊事员30多岁,眉清目秀,善解人意。文盲。因其“多大风浪也能做熟饭,干稀搭配,得空儿还给船员们补衣裳”等表现,曾获“全国三八突击手”荣誉称号。她知道活儿不完,按惯例不能开饭,却总是在饭口上做妥饭。所做的燕鲅鱼饺子、燕鲅鱼丸子,很是拿手——挑选最大的燕鲅鱼,搁到“舶盖子”(甲板护栏板)上,先用刀背“啪啪”拍鱼,再从鱼尾处下刀,去皮、剔骨,最后将鱼肉剁成馅儿,加入花椒水,不停搅拌……“别来回搅,总朝一面搅……”有一回她对我传授道,“海货少搁作料儿,原味儿最得味儿……”

燕鲅鱼丸子,外表乳白、粗糙,但入口滑嫩松软,有咬劲儿,就馒头吃,海味与麦香加在一起,越嚼越有味道;而燕鲅鱼饺子,实际上就是那丸子包裹了一层皮儿,但燕鲅鱼馅儿与其他馅儿不同,它能将面皮滋润得晶薄剔透,且不露馅儿,咬一口鲜嫩清新,回味无穷……

后来,炊事员还做了一次“蒸燕鲅鱼皮”:将大片的燕鲅鱼皮用盐腌几天,随后晒个半干,上锅大火蒸。不等掀锅,就让人闻着咽口水。

果然,后来我当过老师、记者、公务员等,在不同层次的饭店就餐,却再也没有碰到那么新鲜、那么大个儿的燕鲅鱼——都是那种采用各种烹调手法,加入各种作料,毫无鱼味儿的“菜品”。“吃啊,鲅鱼上来啦!”旁边同事大惊小怪地热情推荐,我卻懒得伸筷儿。

不由想起女炊事员“海货少搁作料儿,原味儿最得味儿”的秘诀;但,也深知道,脱离了大海,就不会再吃上真实海味了!

猜你喜欢
炊事员作料鱼尾
时间的作料
时间的作料
观狮身鱼尾像
木星地
漂亮的裙子
作料
一图作料 调出满堂彩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蜗牛去拜访蝴蝶的时候(外一首)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