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探讨

2019-10-07 07:16梁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患者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我们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共100名,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人治疗后的各方面评分,以及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通过相应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研究得出,这些病人的感染情况主要是牙源性的感染和腺源性的感染,在这一百名病人当中,有67%的病人属于牙源性的感染,有20%的病人属于腺源性的感染,病人感染的地方主要是颌下间隙感染。通过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有效概率得出,总的有效概率是95%,有11%的病人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结论:通过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分析得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这一病症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要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使得病人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病情有所好转,减少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提升病人在治疗以后的有效概率。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应用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一疾病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对此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目前,国家对医疗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方面的治疗工作也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我国居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饮食的多样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人也比之前有所提升,病人对治疗的要求又越来越高,这使得医院的压力所有增大,工作上也加大了一些难度。此次我主要研究的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对医院的一百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治疗后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下面是我此次研究的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们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共100名,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一百名病人中,有男性病人58名,女性病人12名,病人的年龄在11岁到68岁之间,病程是在7天到18天之间。在这些病人中,有11名病人具有高血压的病症,有7名病人是有肺部疾病,有12名病人有心脏疾病。通过对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此次所选择的这些病人都已经确诊为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此次的研究,已经告知所选择的每位病人的家人,并都已获得了病人家人的同意,而且已經和病人家属签订了协议书。通过研究病人的一般资料,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此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全身治疗

首先,医生要对病人进行全身的治疗,这一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感染在身上扩散,全身治疗主要运用的药物是硝咪唑、三代头孢菌素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抗菌的药物来对病菌进行抑制,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

1.2.2 局部病变处理

要对病人感染的部位进行处理,应该在病人感染的部位涂抹相应的药物,从而起到抑制的作用,如果病人感染的部位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那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引流,将病人的感染部位的脓液吸出来,并且要对感染部位进行反复的冲洗,保证不会再次感染或者病菌扩散,在对病人感染部位进行反复的冲洗和引流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一定要将感染组织彻底的进行清洁;如果病人感染部位的感染情况不是很严重,那么就可以运用针管将病人感染部位的脓液进行清除,然后再运用合适的药物对病菌进行抑制。

1.2.3 支持治疗

在对病人进行全身治疗以及局部病变处理之后,对病人进行营养方面的支持,通过对病人进行营养方面的支持使得病人的伤口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得出愈合,营养方面的支持主要是给病人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等。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病人的感染部位能够得到彻底的清洁,要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从而避免病人再次出现感染的情况,而且对于有其它病症的病人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如果病人一旦出现意外状况,能够及时的对病人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方面评分,记录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分析和比较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病人的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个个方面,分别是:治愈、好转以及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运用一定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均使用标准差来表示,并运用一般线性模型中的单变量进行分析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感染类型分布及构成

通过研究这一百名病人的感染情况得出,病人感染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牙源性的感染,还有一种是腺源性的感染,其中属于牙源性感染的病人有67名,属于腺源性感染的病人有20名,分别占67%和20%。

2.2 病人的感染部位分布

通过研究这一百名病人的感染部位表明,病人感染的主要部位是颌下间隙,总共有37名病人都是这一部位的感染,占总人数的37%。

2.3 感染病原菌分布

通过对这一百名感染病人进行研究得出,总共检测出一百株病原菌,其中有68株都是格兰阴性菌,占总病原菌的68%。

2.4 临床疗效率

在这一百名病人当中,总共有66名病人痊愈,占总人数的66%;有29名病人出现了好转的情况,占总人数的29%;有5名病人出现了无效的情况,占总人数的5%,治疗总的有效概率是95%。

2.5 并发症发生率

在这一百名病人中,总共有11名病人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其中有3名病人出现了中毒性休克的状况,有1名病人出现了败血症,有2名病人出现了骨髓炎,有3名病人出现了呼吸衰竭,有2名病人出现了纵膈感染,并发症发生的总的概率是11%。如表1所示。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是一种化脓性的炎症,由于牙齿周围的组织与上下颌骨具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当牙齿周围发生炎症时候就会影响到上下颌骨,从而使上下颌骨也出现感染的情况。大部分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都是混合性的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为病原菌,病原菌有很多种类型,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等,病菌对病人的身体有着不好的影响,会导致病人出现不良的反应,导致炎症的发生,而且对病人的呼吸运动也有不好的影响。通过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分析得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这一病症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要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此次对一百名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上结果,上述结果表明,病人感染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牙源性的感染,另一种是腺源性的感染,还分析了病人在治疗以后的有效情况,以及分析了病人的感染部位主要是颌下间隙,还研究了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在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进行治疗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病人进行全身的治疗、对病人进行局部病变处理以及给予病人营养方面的支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治疗,使得病人身上的病菌得到抑制,较快是时间内使得病人恢复身体健康,避免病人再次出现感染的情况。通过对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研究表明,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要避免对病人造成挤压,并且要具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治疗,从而降低病人出现并發症的概率。随着这几年对病人进行治疗时,一直不断的运用抗菌的药物,而且在使用此药物时没有正确的使用,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耐药菌在不断的增多,所以,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全面对病人的治疗,使得病人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病情有所好转,减少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提升病人在治疗以后的有效概率,并且能够增强病人的自身免疫力,控制病人再次出现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王愿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4).

[2]催妮.临床药师参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药学实践 [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

[3]孙玉荣.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7).

作者简介

梁芳,女,大学本科学历。枣庄职业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助教。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患者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方法你都知道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癫痫发作有“三防”
恐高患者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