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

2019-10-07 13:09冯思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冯思琪

摘 要:“互联网+”时代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进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无法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出现高端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短缺,低水平会计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剖析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人才 会计教育改革

一、会计从业人员现状

根据财政部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初级、中级、高级持证人共有637万人,其中,初级443万、中级180万、高级14万,再加上CPA的24万,大约是661万人。而到了2018年,总持证人达到722万,增加了85万,其中初级职称510万,中级职称196万,而高级和CPA的只占40万。财政部曾经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具备初、中、高三个级别资格的会计人员达到718万左右,而现在2018年就已经达到了722万,可见2020年持证人数量会大大超过规划需求的人员数量。我国会计行业目前的从业人数在2000万以上,若每年增加85万持证人,则5年后将增加400多万持证人,竞争压力可想而知。[1~2]

初级职称的人数增长远超过中级、高级和CPA的人数,今年我国初级、中级、高级从业人员的占比大约是69∶26∶5,这说明人才结构不均衡。而随着会计行业变革的不断发生,财务机器人、共享会计、云智能财务软件等的兴起,那些从事简单基础工作的财务人员面临失业的风险,行业需要的是高级从业人员,例如能对公司发展起到战略规划作用的管理会计人员。行业人才缺口更多不是体现在持证人的总量上,而是基础从业人员过多,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上。[3]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在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根据本校特点简单修订而成,并没有深入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这就导致其所制定的目标定位笼统、宽泛,过于大众化、理论化。在实际教学过程往往采用流水化、批量化的培养教学方式,而没有特定培养方向,缺乏异质性,无法对学生因材施教。[4]

2.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调查发现,“老师在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任占主流。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往往参与热情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一到考试,大多数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研究显示,把老师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易造成学生思想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教学内容不合理

(1)教学内容单一。传统会计教学内容主要讲授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登记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核算方法,并且以事后算账为主。

(2)教学内容陈旧。虽然会计准则在不断地完善和修订,但是有些高校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对其及时更新和补充,一些比较落后的甚至被淘汰的会计学内容仍然存在与课本中,而新兴金融工具、新知识和新理念无法及时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无法迎合时代发展的速度。[5]

(3)重理论而轻实践。目前各高校会计学的教学安排都是以讲解传授会计的理论性知识为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不能很好地填写凭证、编写分录、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出现“纸上谈兵”而无实战经验的尴尬局面。

4.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1)教师知识结构断层。“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除具备核算会计、管理会计、数据搜集整理等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知识。然而,高校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由于教师知识结构断层,故只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2)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还应精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应用和数据库原理等技能。但部分中老年教师并未达到此要求,他们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5.考核评价指标不健全

当前,各高校期末考试考核评价机制以传统“平时成绩+卷面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其中卷面考试成绩所占比重最大。对于会计专业中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科目来说,这种考核评价机制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更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理念。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教学改革方案

高校的会计教学改革箭在弦上,想要在会计信息海量数据中抓取精准的核算信息,传统会计处理方式无法实现。对此,高校在会计教学方面要建立互联网思维,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更新会计的学习方式,实现会计教育的创新。

1. 教学方法创新

(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订单式”培养,“异质化”教學。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异质化”教学。强调以学生成才为导向,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

(2)仿真模拟实训。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实践平台、构建仿真教学环境等方法模拟经济实体所遇到的与会计相关的环节,或通过虚拟网络教室、互联网通信、远程教育等途径模拟会计工作全流程实践操作,还可以结合网中网、用友等会计专业实训软件来完成企业高仿真的财务处理,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

(3)运用互联网媒介植入教学。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会计专业教学的充分结合,如借助网络载体进行微课教学或直播教学。此外,“慕课”“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式广受学生欢迎,也可以尝试把这些新的教学方式融入会计教学当中。一方面,学生能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自由学习,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以更有趣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材料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

2.改革现有会计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要针对会计行业的变革而及时更新、补充、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增加管理会计类课程比重。“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操作技能的培养。会计更多的由核算功能转向预测、分析功能,教学设计中应减少财务会计课程中核算内容课时的比重,增加有关云计算、云审计、财务战略决策、资本市场运作、现代财务管理、绩效管理、风险评估、对外投资等方面的课程。

(2)增加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比重。随着会计行业的变革和会计岗位需求的变化,会计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因此,学校需构建信息化教育平台,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同时相应地增加有关计算机应用、信息资源管理、大数据运用、财务软件操作、数据安全管理、數据处理、数据维护的课程。[6]

(3)加强“无纸化会计技能”的培养。电子票据广泛使用使得企业业务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减少手工做账和纸质凭证的练习,增加财务办公软件的学习时间和上机实践时数,使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

(4)增加网络环境安全意识课程

“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传递,在会计信息传递、储存更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高级别机密性财务共享信息,一旦在网络被盗取,将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些网络黑客通过制造病毒等获取财务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极大风险。对此,高校会计教学中应增加网络环境安全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网络环境安全管理意识,防范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性风险的出现。[7]

3.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加大教育投入

师资力量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决定着学生能否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了实现会计教学目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全新的思想和理念来弥补不足、扩大优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校也要加大教育投入。

(1)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新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评,引导教师形成互联网思维,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2)为弥补教师会计工作经历的缺乏,可以选拔骨干教师到互联网教育领先的高校进修和短训,或者通过设立教师轮流实习制度等手段鼓励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习和工作,让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现实岗位状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接轨。

(3)学校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网络技术专家以会计实务讲座或网络在线等方式参与“互联网+会计”教学模式探索,传授有关互联网和会计两方面的实务技能和实践经验。

4.建立健全会计考核评价机制

(1)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及时在线评价分析,具体可以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展开。其中,教学过程评价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考核,主要涉及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三大方面;教学效果评价侧重于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核,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三大方面。

(2)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开发综合性、项目驱动实验项目,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授课为辅。例如授课教师可以在实训室模拟“互联网 + 会计”平台,人为造成网络不通,引导学生去排除故障,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达到掌握网络技能的目的。重视学习过程考核,淡化期末考核,杜绝学生期末突击应付,采用综合任务项目进行考核。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互联网+会计”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时代会计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会计人才队伍,解决会计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下要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能芳.“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06):97-101.

[2]米雯静.“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95.

[3]张林,王佳.“互联网+创新创业”导向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3):15-18.

[4]刘琳.探析“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18(02):133.

[5]王宝云,谭蔚霞,杨登金.“互联网+会计”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纳税,2018(05):49+52.

[6]张焕平,李茂华.“互联网+”视角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2018(02):52-53+55.

[7]王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纳税,2018(03):211.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