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下地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

2019-10-07 14:59翁扬翠
新一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成绩单第二课堂协同

翁扬翠

摘 要:团中央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地方高校多元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选项,地方高校应从第二课堂项目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机制、第二课堂成绩单应用机制入手,建设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下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制度本身的开放性、共享性、应用性,提高地方高校多元协同育人水平,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关键词:多元协同育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地方高校

一、导言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地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要求,是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相融合,这为地方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选项,将有益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耦合性分析

(一)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下第二课堂成绩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相同

在协同同理理论视角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多元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育人系统中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全程参与、互惠互利,实现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协同效应。地方高校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产研学用多方合作,将人才培养放置在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系统之中,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是在育人系体中,以内、外部需求为导向,协同校内外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各种事务以及产业界资源,整合教学、学工等多个部门建立起来的系统教学管理机制,涉及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开放性第二课堂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积极探索,是共青团实现“全员育人机制”的重要制度创新,也体现出明显的协同育人理念。

(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政策要求契合

梳理协同育人及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政策发现,两者在政策支持、政策体现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了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指出,要统筹设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体系,要坚持开放包容、协同育人,充分吸纳团学组织、机关院系、社会机构等举办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科学反映学生成长状况的活动和项目,同时重视价值应用,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具有规范性、公信力的科学参考依据,形成学生、学校、社会的有效联接。多元协同育人政策强调的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政策中建设开放包容课程体系与有效衔接的价值应用体系等要求高度契合。

(三)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路径一致

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遵循着相同的逻辑与路径,大致围绕党政联合,增强组织保障——内外育人资源共享,科学设计项目内容——丰富师资,推动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重视成果应用与反馈,完善多方互利机制进行建设。在实际操作层面,地方高校多元协同育人主要的实现途径为与合作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多方共同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课程。而我们可以看到,现有多元协同育人形式重“体验式培养”,却缺少教学质量科学评估及教学成果长效运用机制,这主要是因为实训基地是真实的岗位环境,实际工作考核标准与学生培养标准存在不一致、行业导师与学校专业老师要求考核侧重点不一样,工作业绩、从业素质与专业培养存在难以量化评估的难度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现途径除统筹校内外资源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涵盖“德智体美劳特善”等多方面的项目内容体系以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建立精准记录每个学生的成绩及评价的网络运营技术平台,能够系统的反映除学生参与的项目经历、效果、考核记录、学分认证等,是一种普适化、可视化的成績认定工具。这一点直接弥补了地方高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不足,又或者说提供了新的多元协同育人平台,深化多元协同育人主体间合作。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地方高校的具体实施——以广西高校为例

(一)实施背景

第二课堂是高校协同育人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与平台,活动的内容涉及社会实践类,校内外文化活动及文体竞赛类、创新创业竞赛类、社会志愿服类、社会工作类等四个类别。自2014年开始,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建设工作。2016年,共青团中央将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武汉、江苏、广东等多地高校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今已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开始参与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之中。

2018年根据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高校推广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桂青联发<2018>41号)及《关于开展2018年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高校申报工作的通知》,广西区决定在全10所高校内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试点,2019年7月,新增第二批20所试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在广西地区高校全面铺开。参照团中央学校部的相关意见及其他高校的有益探索,2018年广西地区高校开始搭建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级学分认证考核体系,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内容设计上,主要划分为“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等几大模块,同时在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所调整。

(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下广西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

1.统筹协调,形成组织合力

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广西高校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多种模式。在学校顶层设计上,打破原有多个部门分开主持第二课堂活动的现象,统筹各教学院部和职能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与整合,对校内外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涉及文体竞赛类、创新创业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学科专业竞赛、校园文化活动、志愿公益、技能特长等多个类别的第二课堂活动模块,设计和完善多元协同育人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

2.内外协同,打造第二课堂品牌项目

作为多元协同育人的主要措施和渠道,部分高校较早的实施和推进了第二课堂活动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共建,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广西地区高校共计102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同时,各校多元共建第二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形成了了一些品牌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彩虹桥志愿者服务活动、东盟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学生暑期实岗挂职活动等,在全区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大学生暑期实岗挂职活动项目(已更名为“政务实习”活动)为例,此活动最早于2010年由广西财经学院及全区数十个市县政府及基层部门联合开展,2019年已发展至全区8各地级市33各县区,参与师生共计近万人,成为广西高校多元协调育人的第二课堂品牌活动之一,活动价值和影響力被普遍认可,而实岗挂职经历成为学生求职中的重要实践经历依据。良好的第二课堂品牌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社会认可度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3.第二课堂评价在就业服务中的初步应用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社会认可度

从各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实施的情况来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社会认知度、认可度亟需提高,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了解仍处在十分模糊的阶段,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主要的评判依据依旧是以学习成绩单为主。而地方高校由于有很好的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就业服务中具备有较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宣传渠道及应用渠道。调研发现,部分第二课堂活动评价如东盟志愿服务、基层政务挂职锻炼、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学生干部任职情况等,成为了用人单位政审、录用考察及就业“绿色通道”选拔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面临的具体挑战

1.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方面

(1)多元协同育人的第二课堂体系不健全

在我们的调查了解中发现,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采用的多为“自下而上”归纳法,当前的第二课堂活动多面向低年级学生展开,且现有的活动中校园文体类仍占有较大比例,且开设第二课堂部门相对单一,各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在高年级,需要配合第一课堂专业培养的社会实践,社会任职,技能扩展等方向的多元协同育人课堂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同时在现有的多元协同育人的第二课堂内容设计调研中,一般情况下,虽然学校团委能够统筹、分类、理顺构建起全校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并对第二课堂成绩发起审核、认定,但是大部分多元育人主体共同发起的第二课堂活动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一致,合作的单位性质不一样,所开办的第二课堂课程也类型多样、形式多样,出现因第二课堂设计的主体多元化、课堂内容专业化及学生培养的个性化等多因素杂糅而造成的第二课堂系体的非系统化、非制度化、非规范化、非长效化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同等内容性质的第二课堂课程因所在基层团组织对课程认知不同而有可能分属不同第二课堂类型,这使得第二课堂成绩单定量或定性评价可能出现偏差;二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部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活动未被纳入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中;三是多元育人主体发起和实施的第二课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形式会进行动态调整,而全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相对滞后,出现第二课堂设计上的尬尴处境;四是在现有的多元主体共建的第二课堂课程中,部分多元主体合作并未建立稳定的组织保障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影响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社会认可度的提升。

2.第二课堂成绩单能力评价机制方面

当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评价机制中,评价主体上依旧相对单一,仍以校内部门为主,仅有少量的校外单位及部门可以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二是缺乏明晰和统一的评分标准,且量化指标单一,主要表现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分规则相对比较模糊,特别是同类别的第二课堂活动评分标准存在差异;不同部门、单位考核标准与学生培养标准存在不一致,特别是现实操作中,合作单位考核人考核时,进行定性评价以经验判断为主,或忽视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帮助学生获得好的评价;在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与现有的学生综合测评的差异性不够明显,部分课程与活动与学校推行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相似度极高。这些因素都使得多元协同育人主体共建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和含金量,影响实际实施效果。

3.第二课堂成绩单应用机制方面

从多元协同育人的角度上看,第二课堂内容与社会需求链接仍然不够紧密,从第二课堂活动满意度测评中,仍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活动作用不大,并不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具体的表现在大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学生结构呈金字塔状,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学生满意度较低,且第二课堂活动以校内文体类活动为主,,学生所形成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出现明显的类型偏好,这使得学生可能使用第二课堂成绩单意愿不高,出现“凑学分”现象。而第二课堂成绩单最终呈现出的学生差异化程度与社会用人多元化需求不相匹配,宣传不足导致社会认知度仍然较低,现阶段高校就业服务中,第二课堂成绩单应用渠道较少,使用率不高。

四、多元协同育人视角下地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路径思考

(一)构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合理设置第二课堂课程

当前地方高校在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困境决定高素质人才排样需要多方协同育人,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发挥的育人作用及就业服务的独特优势,使得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为了地方高校充分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实现多教育成绩单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开放性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应深化多元协同育人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和共享。一是多元主体参与第二课堂课程设置论证。为实现能更好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求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应由学校统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第二课堂课程设之论证,充分实现课堂设置于社会需求相对接,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与市场需求。二是构建多元主体稳定、长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挖掘地方高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资源,借助现有第二课堂品牌课程,深化多元主体育人合作,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强化组织保障。三是鼓励多元协同育人主体参与到实际第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第二课堂师资队伍,丰富第二课堂课程开展形式。

(二)完善多元参与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第二课堂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操作性、客观性、准确性、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关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效果。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多元协同育人思路,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确定多元第二课堂成绩评价主体。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行难以仅靠单一部门就能够做到全面规划,需要各部门、单位参与配合。作为第二特长成绩单制度推行的基础,第二课堂成绩评价机制同样需要多家部门通力合作,成立专门的学分认定机构。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为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分类、分层、动态的标准和程序,科学界定指标赋值及权重,有明确的人才发展需求引导及价值模型选择,帮助第二课堂成绩单脱离学分考核的表面化。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应用机制建设,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精确化服务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新途径,亦是单位选人用人重要参考,第二课堂成绩单精确化服务程度是提升成绩单社会认可度的基础。一是提升成绩单“精确导向”功能,通过收集多元育人主体的需求反馈、育人质量反馈、就业反馈,构建学生偏好模型、各项能力评估比重,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模块配置,制定满足不同人才需求的学生“成长方案”,精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个人发展力;二是提升成绩单在就业服务中的“精确匹配”功能,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精确度,系统呈现学生成长过程及差异化特点,依托大数据建立第二课程成绩单就业服务推荐及反馈机制,实现用人单位对口信息及毕业生信息的精确匹配,提升高校就业服务质量;三是提升成绩单的“精确反馈”功能,多元化的反馈途径、完善的反馈机制是第二课堂成绩单最终实现持续性精准服务的基础。在第二课堂成绩单推进过程中,要结合社会调查,构建多元育人主体、用人单位、学生(在校、毕业生、校友)信息反馈渠道,及時对第二课程成绩单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进行调整与优化。

猜你喜欢
成绩单第二课堂协同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第二课堂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成绩单的妙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糟糕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