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日本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运动员的技战术分析

2019-10-08 09:19周世杰罗棽月刘超陈振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世界冠军

周世杰 罗棽月 刘超 陈振江

摘    要:運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指标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对3名日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为中国乒乓球女队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结果:伊藤美诚发球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变化多,第3板的衔接较快,具有一定的威胁,但是失误较多;接发球技术很全面,能够在比赛中灵活使用,但稳定性欠佳;相持中的正手拍和反手弹是其主要得分技术。石川佳纯技术全面,手感细腻,比赛经验丰富,但力量小,击球得分一般;发球变化较多,能给对手的接发球轮制造一定的难度,发球后的衔接比较流畅,击球较为合理,失误少;接发球以控制性技术为主,落点较为单一,威胁较小,第4板中防守技术使用较多;相持段中落点意识突出,衔接较快。平野美宇的技战术特点是击球速度快,上手果断,落点变化多;反手技术十分强势,但正手有明显弱点;发球轮中,逆旋球的威胁较大,第3板进攻意识较强,但稳定性欠佳;接发球技术较为全面,但因为主动进攻的意识不强,所以在接抢轮显得较为被动;相持段主动变线的意识较强,但是命中率不高。

关键词:日本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技战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 807.0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video observation, three-stage index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mak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tactics of three players of the Japanese womens table tennis team, so as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prepare the national womens table tennis team of China for the Tokyo Olympic Games in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o Meichengs service has strong rotation, fast speed, and many changes in landing point. The conn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is fast, which has a certain threat, but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Receiving and serving skills are comprehensive and can be used flexibly in matches, but the stability is not good. Forehand and backhand are the main scoring techniques in stalemate. Katsumi Ishikawa has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delicate feel and rich experience in competition, but due to her weak strength, the hitting scoring power is not effective. There are many changes in service, which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opponents to receive the service wheels. After service, the connection is relatively smooth, the batting is more reasonable, and there are fewer errors. Receiving serves is dominated by controlling techniques, with relatively single landing point and less threat. Defensive techniques are used more in the fourth board. The middle point consciousness in the stalemate is excellent and the connection is fast. Hirano Meiyus tactics and techniques are characterized by fast hitting speed, decisive start and varied landing points. Backhand technology is very strong, but forehand has obvious weaknesses. In the service wheel, the threat of backspin ball is greater, the third board offensive consciousness is stronger, but the stability is not good. Receiving service technology is more comprehensive, but because the consciousness of initiative attack is not strong, so it seems more passive in receiving and grabbing rounds. The consciousness of active line-changing in the stalemate section is strong, but the hit rate is not high.

Keywords:japanese womens table tennis;world champion;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

日本申奥成功以后,就开始推进奥运各项备战工作,日本体育厅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调整了体育运动员培养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的奥运夺金计划。而且,近几年,在乒乓球世锦赛、乒乓球公开赛上,日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屡次夺冠。2017年,平野美宇夺得亚锦赛冠军;2018年石川佳纯在德国公开赛中夺得女单冠军;同年在瑞典公开赛中伊藤美诚获得了冠军。日本女子乒乓球运动队整体实力在提升。而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尽管目前仍领先[2],但是在日本女子乒乓球顶尖运动员伊藤美诚、石川佳纯、平野美宇等在近年竞技实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对日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对中国女子乒乓球代表队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完善乒乓球技战术应对策略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8—2019年伊藤美诚、石川佳纯、平野美宇在世锦赛、世界杯和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公开赛和总决赛)、亚洲杯等赛事中的15场比赛中的技战术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与乒乓球技战术相关的文献,对本文的研究启发了思路,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1.2.2.1    录像观察对象

参考已有研究 [2],选定表1所示的15场比赛为观察对象。

1.2.2.2   记录内容

1)发球落点(以中国运动员的持拍手为参照):正短、中短、反短;正半、中半、反半;正长、反长、中长。

2)发球旋转:逆旋、侧旋、转不转。

3)接发球落点(以中国运动员的持拍手为参照):正手位、中路位、反手位。

4)接发球:进攻技术(拉冲、拧拉、挑打、弹击、剌);控制技术(摆短、劈长、撇)。

5)第3、4板:进攻技术(拉冲、拧拉、挑打、弹击);控制技术(摆短、劈长、防守)。

6)相持:正手、反手、侧身。

1.2.3  三段指标分析法

本文乒乓球技战术统计方法采用三段指标分析法,对15场比赛中的发抢段(发球、第3板)、接抢段(接发球、第4板)、相持段(5板以后)的得分次数和失分次数进行统计,并计算3段各自的得分率和技术使用率。同时,统计每1板球(发球、第3板、接发球、第4板、相持最后一板)使用的技术的个数、得分次数、失分次数,并计算第3板、第4板和相持最后一板的使用率。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2.4  数理统计法

運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观看15场比赛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行定量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每名运动员3段数据中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法对两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伊藤美诚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2.1.1  伊藤美诚3段总体特征分析

通过将伊藤美诚与不同运动员交手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进行方差分析,得出P=0.019<0.05,表示各段得分率具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又将数据采用LSD法进行2组对应比较,得出:P1(发抢段与接抢段)=0.009<0.01,表示发抢段与接抢段得分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2(发抢段与相持段)=0.022<0.05,表示发抢段与相持段得分率具有显著差异;P3(接抢段与相持段)=0.62>0.05,表示接抢段与相持段得分率未见显著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伊藤美诚3段总体的技术使用率分布相对平衡,在使用率相当的情况下,发抢段的得分率最高,由此说明,发抢段是其优势阶段。伊藤美诚胜于刘诗雯和丁宁的比赛数据显示:伊藤美诚在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都在50%以上;在其余的3场比赛中,伊藤美诚与郑怡静、孙颖莎的比赛只有发抢段的得分率达到50%,而与王曼昱比赛则3段均未达到50%。由此说明,女子乒乓球项目运动员“技术全面,特长突出”具有重要意义。

2.1.2  伊藤美诚发抢段技战术分析

2.1.2.1    发球技术分析

苏丕仁认为:“发球的动作方法、怎样用力就更旋转等是技术问题,而发球至什么落点、怎样配合,属于战术问题。”[3]杨青等[4]认为:“在乒乓球运动中,发球技术是唯一一项不受对手来球制约的技术,可以根据自己的战术意图将球主动地、合理地发至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正因如此,发球技术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如图1所示,伊藤美诚的发球旋转主要以逆旋转(右侧旋)为主,左侧旋和转不转发球为辅;落点分布较为均匀;每一种发球技术的直接得分也较为合理;表明伊藤美诚能够将发球的旋转、速度和落点结合起来,给对手接发球造成一定困难,也为发抢段下一板的积极上手创造一定的机会。在录像视频中可以观察到,与刘诗雯比赛时,伊藤美诚有意识地发半出台球让刘诗雯抢先上手,随后再主动反拉。与丁宁比赛时,伊藤美诚的发球旋转以逆旋转和左侧旋发球为主,落点以正短和中短为主,在第3板寻找机会积极上手进攻。与郑怡静比赛时,伊藤美诚的发球中逆旋发正短和反短较多,在第3板往往能出现很好的进攻机会。与王曼昱比赛时,主要以转不转发正短为主:1)因为王曼昱反手拧拉威力大,避免发反手短被对方抢攻;2)因为王曼昱的旋转强,不让对方借自身发球旋转,给自己下一板击球增加难度。与孙颖莎比赛时,伊藤美诚以逆旋发正短、反短和反长为主,频数相对均匀。伊藤美诚与不同运动员比赛时,旋转和落点的选择变化较多,表明伊藤美诚的赛前准备非常充分。同时,在比赛中伊藤美诚会根据每名运动员的不同技战术特点,采取不同的发球策略。

2.1.2.2    第3板技术分析

由表3可知,伊藤美诚第3板整体得分率为45%。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对方接发球回球到伊藤反手位的比例较高。其中:伊藤美诚反手使用弹击的频数最高(45次),但是得分率不高,仅有24%,而拉冲和拧拉的直接得分率达到50%以上,说明伊藤美诚反手拉冲和拧拉技术使用稳定,并能够给对手造成一定威胁,而弹击的稳定性则较差,失误较多。伊藤美诚发球后主动侧身的意识较强,侧身的频数较多,得分率也较高,说明伊藤美诚在比赛中,对时机的判断较好,能够积极争取主动进攻的机会。对正手拉冲与反手和侧身拉冲的比较可以看出,伊藤美诚正手得分率较低,相较其他2项来看,正手拉冲技术的稳定性欠佳。通过录像发现,伊藤美诚第3板技术的使用较为全面,在对手回短球后,伊藤美誠能够使用摆短和劈长控制对手,以达到牵制对手的目的。特别是在第3板劈对手中间长球时,速度快,线路长,使对手只能被动上手,在对手回长球后,伊藤美诚使用拉冲和弹击回球,进攻的质量较高,速度较快,威胁较大,但是当伊藤美诚击球位置不合适或全力进攻时,往往会出现较多失误。

2.1.3  伊藤美诚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2.1.3.1   接发球技术分析

对于接发球方而言,接发球技战术的恰当使用能够起到破解对方发球抢攻战术的意图,倘若接发球技术及落点使用不够妥当,便将极有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导致第4板直接失分[5]。由表4可知:伊藤美诚接发球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是反手拉,反手拉的落点主要为对方的反手位,其次是正手位和中路位;使用频数第2的是摆短,摆短以正手位和中路位居多,最后是反手位;其次,拧拉、劈长和侧身拉的使用频数相对平衡,除侧身拉落点以对手中路为主之外,其余回球落点普遍在对手反手位;最后,挑打和正手拉的回球落点以对手的正手位为主。虽然伊藤美诚接发球的技术多样,但得分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比赛观察到,伊藤美诚与一般高水平运动员接发球的站位不一样,她是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方式站位。这样的站位使其有更大的护台面积,不容易失去接发球位置。

2.1.3.2    第4板技术分析

由表5可知,第4板总的得分率是39%。通过分析比赛录像发现,伊藤美诚在接发球后,连续上步的步伐较慢,导致第4板使用挑打、拧拉、摆短等技术时,身体失去平衡,影响击球效果。从各项技术使用频数来看,第4板与第3板存在类似的情况,即对方的回球落点多以伊藤美诚的反手位为主,且弹击的使用频数较高,但得分率不高。无论是发球还是接发球,伊藤美诚都会为反手弹击创造机会,从而达到一招制胜的效果;但这项技术如果不能恰当使用,也会造成较多失分。

2.1.4  伊藤美诚相持段技战术分析

由表6可知,伊藤美诚相持段的整体得分率是44%,说明相持段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其中伊藤美诚的反手在相持中使用得最多,得分率也相对最高。伊藤美诚的反手技术在发挥稳定时,是非常有效的制胜手段;但在发挥不稳定时,也是导致其输掉比赛的重要原因。伊藤美诚在相持中较少使用侧身,即使使用侧身,得分率也不高。在快节奏的相持中,伊藤美诚并不会选择强行侧身,因为在侧身后伊藤美诚并不能一招制胜,反而会使自己主动的相持球变得被动。因此,在相持中,使用正手拍反手弹的技术组合是她的技术风格和特点。

2.2   石川佳纯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2.2.1  石川佳纯3段总体特征分析

通过对石川佳纯与不同运动员交手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进行方差分析,得出P=0.000<0.01,表示各段得分率具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又将数据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得出:P1(发抢段与接抢段)=0.000<0.01,表示发抢段与接抢段得分率具有显著差异;P2(发抢段与相持段)=0.000<0.01,表示发抢段与相持段得分率具有显著差异;P3(接抢段与相持段)=0.35>0.05,表示接抢段与相持段得分率未见显著差异。如图2所示,石川佳纯3段总体使用率的分布是:相持段>接抢段>发抢段,说明石川佳纯前4板不足致胜,更多的胜负则是进入相持段才得以分出。在得分率上: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由此说明,石川佳纯在发抢段拥有足够的优势,在接抢段和相持段则无明显优势。尤其是与文佳和陈思雨的胜场中,发抢段的得分率高达75%以上。石川佳纯技术较全面,手感细腻,具有丰富的比赛经验,但其击球力量较小。

2.2.2  石川佳纯发抢段技战术分析

2.2.2.1    发球技战术分析

由表7可知,石川佳纯在发球旋转上的分布是:转不转>侧旋球>逆旋球,三者的使用频数相差不大,说明石川佳纯在发球旋转上分配较平衡。在发球落点的分布中,正短的频数最高,占发球总数的50%,说明石川佳纯的发球落点相对单一。除正短这一落点之外,石川佳纯侧旋球发对手反长的频数较高,逆旋球发对手中半的频数较高,转不转发中短的频数较高,说明在发球时,石川佳纯对发球落点的选择还会根据不同的对手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在5场比赛中,石川佳纯发球直接得36分;结合比赛过程可知,石川佳纯能较好地分配短球、半出台球和长球的落点比例,通过发球落点和球的路线变化使对手无法猜出她的意图,在此基础上,结合3种旋转的变化,给对手接发球制造一定的困难。

2.2.2.2    第3板技术分析

由表8可知,石川佳纯第3板的得分率是59%,说明其第3板的技术较占优势。从第3板频数来看,合计244次,但在第3板产生得失分数只有95次,说明石川佳纯在发抢段的拼抢不足,抢攻时还是以落点变化为主,因其单板致胜不足,所以大部分回合都进入到了相持段。在技术使用上,石川佳纯反手撕和拉冲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其中反手拉冲的得分率是66%,说明对手摆半出台或劈长球时,石川佳纯能较好地回击,并保证一定的上台率和得分率;而反手撕的得分率不如拉冲,说明石川佳纯发上旋球、不转球或发球致胜不足,被对手抢先上手回球到反手位时,石川佳纯反手撕的技术无法压制住对手、威胁性小。正手拉冲的得分率在第3板中最高,达到了71%;结合錄像观察,石川佳纯发正短后,第3板正手拉冲到对手反手大角的路线明确,具有较强的威胁性。第3板的控制技术使用数量较少,主要因为石川佳纯的发球旋转以侧上和不转为主,对手一般使用拧拉等进攻性技术回击。因此,对手回球的方式决定了其控制技术的较少使用。

2.2.3  石川佳纯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2.2.3.1    接发球技术分析

由表9可知,石川佳纯接发球的落点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反手、中路、正手,石川佳纯回球到反手位置的球达到156次,超过了总频数的一半以上,说明石川佳纯接发球的第1落点倾向于发给对手反手位。在控制性技术中,石川佳纯通常会摆短到对手的中路和正手短的位置,限制对手使用反手拧拉技术,从而为自己创造上手机会;劈长的落点以对手反手长球为主,以达到牵制对手的目的,并在对手进攻时寻找机会反拉,从防守转化为进攻;在进攻技术上,大部分是进攻到对手反手位,使其在接发球上能占据主动,不让对手反守为攻。从进攻技术的得失分上看,石川佳纯接发球的进攻威胁并不大,虽然其从落点上限制住对手,不让对手发球后直接抢攻,但是石川佳纯进攻致胜不多,落点比较单一,使其接抢段没有明显优势。

2.2.3.2    第4板技术分析

由表10可知,石川佳纯第4板的得分率仅有39%,说明石川佳纯第4板的得分技术较弱。根据第4板技战术的使用情况来看,第4板进攻技术使用频数最高的是反手撕(112次),但在第4板产生得失分的球只有47个,得分率也仅有36%。由此看出,反手撕并不是石川佳纯接抢段主要的得分技术,这是因为当对手发上旋球时,石川佳纯拧拉、劈长或摆半出台后,对手拉冲到石川佳纯反手位而形成的套路。在拉冲技术的使用上,石川佳纯缺乏致胜力,所以直接得分较少。其中对手第3板有意劈到石川佳纯正手位时,石川佳纯的失误较多。第4板的控制技术中,摆短和劈长的使用频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对手回击球的落点使石川佳纯很难找到合适的抢攻时机;因此,她会采取摆短和劈长技术回击对手来球。第4板中,石川佳纯被动防守使用频数较多,但得分率极低,这也说明接发球的紧密性会间接影响到第4板的衔接。

2.2.4  石川佳纯相持段技战术分析

由表11可知,石川佳纯在相持段的得分率是40%,说明其相持段技术水平不突出。在技术使用上,反手使用频数是142,得分率是44%,正手使用频数是91,得分率是30%,侧身使用频数是31,得分率是55%。结合比赛视频分析,在形成反手半台相持时,石川佳纯的反手并没有优势,虽然反手相持回合较多,但反手没有去主动发力变线,给对手施压,所以很难给自己创造出得分机会。在被动使用正手或主动与对手形成正手相持时,石川佳纯的正手稳定性不够,特别是在主动发力进攻时,虽然能给对手造成一定威胁,但失误也会增多。石川佳纯在相持段中最具威胁的战术是在反手持续相持中,抓住时机突然侧身进攻,会给对手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2.3   平野美宇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2.3.1  平野美宇3段总体特征分析

通过对平野美宇与不同运动员交手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进行方差分析,得出P=0.119>0.05,表示各段得分率不具有显著差异。但将数据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得出:P1(发抢段与接抢段)=0.135与P3(接抢段与相持段)=0.57,均大于0.05,表示不具有显著差异;P2(发抢段与相持段)=0.049<0.05,表示发抢段与相持段得分率具有显著差异。如图3所示,平野美宇3段总体的技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相反态势,即技术使用率越低,得分率越高;反之,技术使用率越高,得分率越低。通过发抢段的数据可知,平野美宇的发挥较不稳定;在与杜凯琹比赛时,得分率最高,为77%;在与刘诗雯比赛时,得分率最低,仅为36%。说明平野美宇发抢段的发挥受对手接发球限制的影响较大。接抢段的数据显示,平野美宇的发挥相对稳定,没有大的起伏,仅与王曼昱比赛时的得分率较低,为39%。相持段的数据显示,平野美宇的得分率较低,只有和陈可的比赛达到60%,其余比赛均在50%以下。从比赛视频看出,2018年至今平野美宇虽然负场比赛较多,但是她能在比赛中将自身的竞技水平、技战术发挥出来。平野美宇的搏杀球比较多,比对手的速度快,抢攻也更积极主动,在遇到机会球的时候,会比较着急出手,使得在赛场上的状态起伏较大。当被对手在落点和旋转上牵制住后,平野美宇也会频频发生失误。在关键球时,平野美宇击球方式和出球较为大胆,这也可能造成自身的失误过多。平野美宇整体技战术特点是击球速度快,上手果断,落点清晰。虽然反手特长突出,但正手有明显弱点。

2.3.2  平野美宇发抢段技战术分析

2.3.2.1    发球技战术分析

由表12可知,平野美宇主要以发逆旋球为主,侧旋球为辅。发球落点按频次高低依次排列为:正短、中短、反长、反短,其中发短球的频数最高,发球落点相对固定。通过分析比赛录像得出,平野美宇发短球的目的在于,第3板更倾向于自己主动发力进攻牵制对手,而不是等对手进攻后,自己借力进攻。从直接得分上看,平野美宇发逆旋球的威胁较大,效果较好,导致对手直接失分24个。分析数据能够看出,平野美宇使用轉不转发球较少,说明在她发抢的套路中较少使用与转不转发球结合的战术。

2.3.2.2    第3板技战术分析

通过表13可知,平野美宇第3板整体的得分率是47%,说明其第3板技术一般。第3板使用最多的是拉冲技术,平野美宇发球后如果对手在接发球时没有使用进攻技术,或者对手第2板控制得不是特别严密,平野美宇都会积极主动上手拉冲。在拉冲的得分率上,除正手得分率是48%,侧身和反手拉冲的得分率均较高,超过60%,可见,平野美宇的发抢对对手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当对手抢先上手进攻到平野美宇的反手位时,平野美宇一般会使用反手撕的技术。但从得分率来看,这项技术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在平野美宇想直接反手撕得分时,通常会加快出球的速度,结果却导致自身技术发挥不稳定。同时,结合对手的表现来看,对手在拉或拧时,会有意把节奏放慢、球的路线拉长、旋转变强,使平野美宇在反撕时击球节奏错乱。当对手摆短后,平野美宇回击短球主要使用摆短和劈长去控制对方,没有使用拧拉技术。与长球相比,平野美宇在短球进攻上相对保守。

2.3.3  平野美宇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2.3.3.1    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由表14可知,在接发球上,平野美宇的控制技术和进攻技术的使用频数相近。在摆短上,主要以摆对手中路为主,正手和反手为辅。在劈长上,主要以劈对手反手为主,中路为辅。在反手拉、拧拉和挑打上,主要落点也是在对方的反手位。从得失分上看,平野美宇控制技术的使用比进攻技术的效果更好,虽然控制技术的威力没有进攻技术大,但是能减少自身的失误,为第4板的衔接或进入到相持段创造机会。从比赛录像可以看出,平野美宇在接抢时较为凶猛;但是在时机不好时,发力往往会导致接发球失去优势。由此可见,平野美宇接发球技术较为全面,但没有一项技术足够突出,能够成为主要的得分手段。

2.3.3.2     第4板技战术分析

第4板技术对于接发球技战术的安排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4板技术使用将决定是否可以进入主动相持阶段,甚至导致对手失误直接得分[6]。由表15可知,平野美宇第4板整体的得分率是38%,说明其第4板得分技术较弱。分析数据可知,拉冲和反手撕的使用频数最高,除侧身拉冲的得分率达到67%,其余进攻技术的得分率均没有超过50%。在第2、4板衔接上,平野美宇在摆短后衔接拉冲频数较多,在拉冲后衔接反手撕的频数较多。由此说明,平野美宇在接发球上的控制是为第4板进攻奠定了基础。除进攻技术外,在控制方面,平野美宇第4板回摆的频数也较多,在脚下步法移动到位时,回摆的弧线较低;步法移动位置不够时,会选择劈长来回击对手来球。

2.3.4  平野美宇相持段技战术分析

由表16可知,平野美宇在相持段的得分率是41%,说明其相持阶段致胜不足。在技术上,正反手的使用频数相对平衡,正反手在相持中的回球速度较快,并都在抢点攻球,导致在相持回合中,正反手都会出现过多失误;但与正手相比,反手击球的失误会相对少一些。平野美宇在相持阶段中,主动变线的意图明确,落点清晰,虽然威胁较大,但是自身的失误也较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伊藤美诚3段的总体技术使用率相差不大,但发抢段的得分率最高,说明发抢段是伊藤美诚的主要得分环节。发球旋转主要以逆旋发球为主,侧旋和转不转为辅;落点分布较为均匀。第3板整体的得分率一般,其中反手弹的杀伤力大,稳定性差。接发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反手拉,落点主要在对手的反手位置;第4板的得分率不高,说明伊藤美诚的接发球质量一般,第4板主动进攻较少;相持段的整体得分率不高,其中反手使用较多。

2)石川佳纯在发抢段有足够的优势,接抢段和相持段无明显优势。其发球旋转变化较多,虽然落点相对单一,但得分率较高,1、3板的衔接较为主动,具备一定优势。石川佳纯接发球的第1落点以对方反手位居多,但进攻质量不高,较为被动,导致第4板的衔接失误较多。整体来看,相持段的表现并不突出,但在反手持续相持后,突然侧身进攻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3)平野美宇在发抢段的发挥不稳定,而接抢段则较为稳定。发球轮中,平野美宇主要以发逆旋球为主,侧旋球为辅,发球落点相对固定。第3板使用最多的是拉冲技术,效果较好。接发球中的进攻技术和控制技术使用率相差不大,但控制技术的使用效果好于进攻技术,在限制对手进攻的同时也为自己第4板主动进攻创造了机会。相持段正反手使用率不相上下,击球速度快,具有一定威胁。

3.2  建议

3.2.1  伊藤美诚技战术打法应对策略

1)比赛中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无论在领先还是落后的情况下,都要坚持既定技战术,减少失误。

2)发球轮要以正手短球和反手半出台为主,配合反手底线长球,充分调动对手,破解其站位及接发球套路。发球后,要抢先上手并准备好后续的连续进攻。伊藤美诚接发球后,中间和正手的防守相对弱势,可以从正手位和中间位突破。

3)伊藤美诚逆旋转发球主要是勾手的逆旋转发球,威胁较大;在接短球时,要敢于拧拉到其中路和反手位置,如果发球的旋转较强无法拧拉时,要往中路和反手劈长,做好劈反手位、防正手位,劈中间位、防中间位的准备。其次,在接发球轮,可以主动发反手和正手小三角的位置。

4)在相持段时,需放慢击球节奏,击球要轻重结合,避免在击球速度上进行抗衡,需从球的旋转和球经过的路线上进行变化,寻找突破口。

3.2.2  石川佳纯技战術打法应对策略

1)前3板是石川佳纯的优势,如果前3板不能限制其技术,需要做好连续相持的准备。

2)石川佳纯接发球时,对球的预判比较准确,摆、劈、挑、拉各项技术使用恰当,发球要从旋转、落点加强变化。

3)石川佳纯进攻质量不高,接发球可以主动劈长,准备防守转攻;发球旋转以上旋为主,在不确定旋转时可以借力摆短或轻推中路。

4)石川佳纯正反手实力平衡,在形成反手相持后,需主动调节节奏,一旦出现机会,要及时主动变线;在相持中,要做到攻中有防、防中带攻。

3.2.3  平野美宇技战术打法应对策略

1)比赛中需要积极主动上手,要变化落点和节奏。

2)平野美宇接发球对旋转的判断不是很准确,拧拉时出手较快,通常在起跳点击球;发球可以选择以下旋球为主,上旋球为辅;发球后进行主动防守。

3)平野美宇主要使用勾手逆旋转发球到正短和反长,对其发逆旋至正短位置的球,应主动摆短,限制其抢攻,对其发至反手底线位置的球,可以拉到中间位,但需把球经过的路线拉长。

4)速度快是平野美宇的一大优势,所以在相持段,需要控制节奏,增加旋转。应以打正手底线和反手底线为主,中路底线为辅,充分调动对方,限制临场发挥。

参考文献:

[1]  周星栋,乔云萍, 牟春蕾,等. 我国女子乒乓球重点后备队员技战术研究:基于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乒乓球比赛数据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5):116.

[2]  唐建军.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05.

[3]  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95:21.

[4]  杨青,张辉.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的构建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5):439.

[5]  冉启明,周晶,张玉杰.第50届世乒赛马龙对萨姆索诺夫技战术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56.

[6]  张辉,戴金彪,史芙英,等.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65.

猜你喜欢
世界冠军
苏通大桥桥梁建设的“世界冠军”
西江月·贺中国女排勇夺第十个世界冠军
我国体育世界冠军获得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竞技健美操六人操世界冠军的模型初构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