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何处?

2019-10-08 07:20张兴龙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吴越所指核心区

张兴龙

温儒敏主编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对经典诗词的学习,小学一年级就要求学习汉乐府《江南》。在小学必背古诗词中,白居易《忆江南》、杜牧《江南春》都以江南直接入题。这些诗词中的江南涉及汉、唐不同时代,所指的地理范围并不一致,厘清历史上江南的地理范围,是理解这些诗词内涵的逻辑起点。

一、先秦江南:长江中游荆湘的单一核心区

界定汉乐府中江南的地理范围,必须先了解汉代以前江南的所指,这既是从发生学上追溯江南的起源,也是为比较不同诗词中的江南地理范围差异提供参照。

“江南”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昭公三年“既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昭公四年“复田江南,许男与焉”,宣公十二年“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这里的“江”指长江,因此,先秦的江南常常被理解为长江以南地区,其地理范围约为今天的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诚然,当时楚国的疆域极其广阔,东至大海,西达巴蜀,南到两广,北抵陕南,与两湖地区交叉重叠较多,如果据此将江南指称长江以南地区,看起来似乎并无不妥。清代学者高士奇也认为先秦时期“自荆州以南,皆楚所谓江南也”。

但是,由于此处的“梦”指楚国的云梦泽,其大致包括今天的洞庭湖、长江中游的荆湘地区,这里也是楚国的核心地区。云梦泽地区是跨越长江中游南北两岸的,楚国长江以南地区究竟延展到周边多大的区域,无法精准界定,所以把当时江南地理范围概括为长江以南,显然脱离了《左传》中的楚国以荆湘以南地区为核心区的语境,而且这个地理范围覆盖了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的所有江水以南地区。而《左传》中的江南,仅仅针对当时长江以南作为楚国中心区域的云梦泽,以及其周边地区而言的。换言之,最早作为自然地理概念出现的江南,指的是以云梦泽地区为中心的楚国长江以南地区。屈原《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指的也是荆楚江湘地区。事实上,直到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势力的东扩,“江南”所指的地域范围才扩大到长江下游地区,这时的“江南”所指“进而用来泛称今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区域”。基于此,有人将江南的这一时期称为“洞庭湖中心期”“长江中游核心时期”,就是为了凸显先秦的江南与楚国核心区的血脉纽带关联。

总之,先秦时期的江南地理范围不应该解释为模糊宽泛的长江以南,而是以长江中游荆湘地区为核心区的江水以南地区。

二、秦汉江南:长江中游“北漂”以及向下游“东移”的双核心区

汉乐府《江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诗中江南只能依据汉代江南所指加以定位,而汉代江南已经不局限于长江中游的荆湘地区。

《尔雅·释山》记载“江南,衡”。衡山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境内,据此,有人认为此时的江南核心区依然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周振鹤也认为当时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其实,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上文已述,战国末期,江南所指已不局限于长江中游的荆湘或两湖地区,而是出现了向下游延展“东移”的趋势。两汉时期,江南核心区从长江中游东移至长江下游地区的现象更为明显。《史记-秦始皇本纪》就记载了王剪平定江南地区,“降越君,置会稽郡”。显然,此时江南指称的地理范围已经从长江中游的楚地延展到下游的越地。

西汉司马迁将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先秦“楚越之地”列为有着自身特征的经济和文化区域,东汉班固也沿袭了司马迁之说,直接将“楚越之地”称为江南。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禹济江南,省水理”“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东汉袁康、吴平辑录的《越绝书》载越王勾践“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学界研究证明,汉代江南地理范围已经包括豫章郡、丹阳郡,甚至会稽北部,即今天江西及安徽、江苏南部,说明汉代江南已不再单一指称长江中游的荆湘这唯一核心区,而是从中游延展东移到下游吴越的双核心区。

汉代江南指称地区不仅从中游向下游地区延展东移,还从长江以南向江北地区“北漂”,即东汉时期江南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长江以南,而是把地跨长江南北的荆州和襄阳包括进去。“东汉人又含糊地以江南指荆州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包括北距长江很远的襄阳。”其实在先秦时期,作为江南核心区的楚国云梦泽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地跨长江南北,但是,当时江南所指仅限于长江以南部分,“屏蔽”了长江以北地区。汉代的江南,则已经越过长江“北漂”。《后汉书·刘表传》中有“时江南宗贼大盛”,这里的江南已将跨长江南北的荆州及襄阳包括了进去。甚至到唐初仍然有如此指称者。基于此,秦汉时期江南所指,应为长江中游包括“北漂”的江北部分地区,以及延展东移到下游的吴越之地,属于名副其实的双核心并行的江南。

江南双核心区并行的局面,形成于汉代,一直延续到魏晋。三国时期,人们常常以“江东”“江左”指代江南,清人钱大昕认为:“今人所谓江南,古之江东也。”此时的“江东”“江左”与江南概念等同,“其中心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洞庭湖、鄱阳湖一带相比已经明显东移”。

南朝时期,人们常常以江南、江左、江东等称呼以建康为中心的吴越地区或者偏居东南一隅的南方政权。江南概念在指称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代指南方诸朝廷。从纯粹自然的地理层面上看,这时的江南指的是以建康为中心的吴越地区。“长江下游逐渐成为可以和荆楚大地媲美的另一个江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的‘远东区域,这可以称为江南的洞(洞庭湖)、鄱(鄱阳湖)、太(太湖)并行期。”也就是说,从两汉至魏晋,除了长江中游地区成为江南中心区的指称外,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终于确立在江南地理空间与中游并列的中心地位。这种状况一直到唐代,因为下游核心区地位的凸显,才打破了并行的均衡状态。

汉乐府《江南》是乐府江南诗的开宗立派之作,原属汉代的街陌讴谣,诗中沒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根据秦汉时期江南所指初步形成中游延至下游双核心区的情况,无论把此处的江南解释为长江中游的荆湘地区,还是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都是不准确的,而应该包括长江中游荆湘地区与下游吴越地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采莲的风景,也与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的风物人情完全相符。

三、唐代江南:长江中游与下游双核心区的重心换位

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均为唐代诗歌,此时的江南所指已不同于汉乐府时的江南,即使同为唐代,也因为晚唐的江南地理区划变革,导致两首诗中所写的江南范围有所差异。

第一次以“江南”命名行政区划,始于唐朝,“江南道”的设立赋予了江南准确的地理范围,改变了此前模糊宽泛的状态,同时,随着长江下游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提升,吴越地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凸显,江南指称的地理空间也更多地集中于此,由此打破了维持数百年的中游与下游双核心区并行的平衡状态。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朝政府将全国州郡分为十道,其中之一就有“江南道”。江南道下辖“五十有一州”,包括了西起今贵州东北部,东至大海的广大区域,具体所指为长江中下游之南、湖南西部以东、南岭以北、东至大海的广大地区,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一部分和贵州东北部地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朝廷对唐初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全国设立十五道,其中,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东道治所位于今天的苏州,辖区相当于今天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包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江南西道治所位于今天的江西南昌,辖区相当于今天安徽与湖北的长江以南地区,江西全省、湖南省洞庭湖、资水流域一线以东地区。中唐时期,江南东道又被划分为浙西、浙东、宣歙、福建四个观察使辖区。

显然,这种划分基本上遵循了江南地区山河形成的自然地理特征,江南东道延续了三国至魏晋的以吴越为中心的地理范围,江南西道则延续了先秦至两汉的以荆湘为中心的地理范围。这表明直至中唐时期,江南地理范围仍然保持着长江中游与下游双核心区并行态势。

但是,到了晚唐,江南的长江中游和下游双核心地位发生了重大偏移,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性超越长江中游,从而取代了长江中游作为江南中心区的地位。唐代江南概念使用中的狭义性更为普遍,“江南”往往更多地与吴越联系在一起,“唐代尤其是中唐后‘江南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指称长江下游以南的吴越地区,基本等同于后来的狭义‘江南概念”。学界统计,《全唐诗》中有244首诗题中直接出现“江南”一词,431首诗内容中直接出现“江南”。这些诗歌中的江南所指并不一致,但是,其中传诵至今的著名诗歌,基本指向了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如唐人鲍防、严维等文士在越州诗会上唱和的《状江南十二咏》,诗中的“江南”地理范围“可以扩大到浙西,即当时通称的江南地区,包括润、常、苏、湖、杭、睦、越、明、台等州”。这已经是典型的吴越地区。

关于白居易创作《忆江南》三首词的具体时间,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公元827年作者于洛阳时所写,此时正值中唐时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该词中的“风景旧曾谙”中的“旧”,显然指的是他此前在杭州、苏州担任刺史的那段时间,再联系第二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第三首“江南忆,其次忆吴宫”,以及白居易诗词创作的主要阶段都是在中唐,可以推知该词中的江南地理范围,应该是中唐人们普遍指称的江南,而不是晚唐发生剧变之前的江南地理范围,即以苏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东道地区。苏州是整个吴越地区太湖水系的中心城市,杭州则是吴越地区钱塘江水系的南部中心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是以太湖水系的苏州、钱塘水系的杭州为中心区的广大吴越地区,其中又偏重于吴越的南部地区,这与晚唐时期江南范围进一步缩小,向北部宁镇平原“北漂”而偏重于吴越北部地区还是有所区别的。

杜牧诗词主要创作于晚唐,这首《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确了写的是“南朝”之事。历史上的南朝以建康为政治中心,时人也多以南朝指称其政权或控制区域。纵观南朝时期控制的地理范围,大致是长江下游以建康(南京)为中心的吴越地区。南京位于环太湖周边地区最北边的宁镇平原,其地理生态与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都有一定差异,属于太湖流域中心区向北辐射的边缘地区,说明晚唐江南的重心不仅从中游荆湘地区偏移到了下游吴越地区,而且在以环太湖为核心区的吴越地区内部,也出现了从吴越的南部中心钱塘江流域的杭州,向环太湖流域的北部周边地区宁镇平原“北漂”態势。

总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江南主要指称的是吴越南部旧的江南东道地区,杜牧《江南春》中的江南主要指称吴越北部辐射、漂移出来的边缘地区,如果将二者所指江南地区交叉重叠,恰好是后来明清时期“八府一州”为江南核心区的狭义江南的雏形。

猜你喜欢
吴越所指核心区
临安举办首届吴越文化节
趣填51
我最喜欢的玩具
遗忘者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论《伤逝》中的含蓄意指与双所指现象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等月亮
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