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观察

2019-10-08 08:04符浩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治疗方案血糖控制

符浩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手术指标。 方法 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对2016年1月—2018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41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选择PFNA方案进行手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进行了对应的血糖干预措施应用,对比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实验指标。 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5.12%(39/41),对比对照组患者数据92.68%(38/41)来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比较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实验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经对比分析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但在手术前后做好患者的糖尿病控制和血糖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于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血糖控制;治疗方案;合并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030-03

骨科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即使在不同的时代,外科医师即使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也希望选择一种最精准且最有效的方式来解决患者的痛苦,并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这也是骨科医学治疗的最终目的[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而引起损伤最基本因素就是在患者日常生活中受到外力冲击或高处坠落[2]。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如果患者合并存在糖尿病症状,可能会受到血糖黏度升高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预后恢复较差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出血量增多或生理状况异常的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目前治疗的方式仍有所争议,因为每种方式都有利弊,而是否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也是现在临床上争议较大的内容[3]。该次研究对2016年1月—2018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手术指标,获得不错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对该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41例患者。实验组中女性患者共19例,男性22例,年龄范围于23~66岁之间,平均年龄(41.9±3.2)岁,对照组中女性患者共16例,男性25例,年龄范围于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42.1±3.4)岁。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具有相应的手术指标,患者同意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入院时经临床体检,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身体状况良好;患者未见过敏史以及感染史;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以及无法对随访进行配合患者;排除存在手术禁忌患者;排除精神和认知存在障碍患者;排除在骨折后、实验开展前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

该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确诊后,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手术,在开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麻醉或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案,麻醉完成后在牵引床下对骨折断端进行牵引复位,并且使用C形臂透视,确认位置良好,然后对患肢作消毒,铺无菌巾,以大转子尖为中心作外侧纵切口,大转子尖部为PFNA的入钉点,插入导针扩髓后植入PFNA,锁定近端锁钉和远端锁钉,C毕透视固定满意后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

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开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糖测定,并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进行血糖控制,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后,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控制,保证患者空腹血糖值在7 mmol/L以下后即可对患者开展手术。在手术完成后,应当根据患者的状况做好血栓形成预防以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对胰岛素以及降糖药用量调整,做好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糖值控制。

1.3  评价标准

采用该院自主制定的表格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并记录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愈合时间判定根据患者能否进行正常肢体活动为准。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数值以及餐后2 h血糖数值,评价糖尿病控制效果。

痊愈:患者足部基本恢复,行走无显著痛感;有效:患者的足部外观基本正常,行走有轻度的痛感;无效:患者足部外观畸形,且行走痛感明显。(痊愈+有效)/总例数×100.00%=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χ2检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和該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5.12%(39/41),对比对照组患者数据92.68%(38/41),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因为交通事故、摔倒等所引起,其发生骨折后,患者解剖关系就会出现变化,导致患者正常运动功能活动受限,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则可能出现很多并发症[4]。目前,临床有诸多治疗方式,但很容易出现骨愈合时间慢、疼痛难忍、畸形等情况,对其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而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以老年人群为主,在我国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我国30%左右的老年人在步入老年后很容易受到糖尿病的影响,进而出现糖尿病,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并发状况,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手术效果受到影响,并且大多数老年人群的集体衰退状况较为明显,所以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手术不耐受或并发症的状况。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症状会影响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并且对患者的代谢状况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应当对患者的血糖状况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以最佳的状态面对手术以及预后恢复。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5.12%(39/41),对比对照组患者数据92.68%(38/41)来说差异不明显。这是由于两种手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内固定手术都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手术完成后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骼状态,手术在对骨折病症进行治疗时,具有高度的可用性和治疗效果。此外比较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实验组明显更优,说明在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对应的血糖控制,直接降低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来说都有积极的效果,降低了患者治疗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但在手术前后做好患者的糖尿病控制和血糖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于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治疗方案血糖控制
牙体牙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研讨
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研究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高能量创伤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与分析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夜间高血压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案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