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2019-10-08 08:04赵洪田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满意度糖尿病

赵洪田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 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的102例为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对照,其中51例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另51例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六味地黄丸的患者纳入研究组。 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观察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六味地黄丸进一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普及。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糖尿病;临床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053-02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血糖,是因为生物学作用障碍、胰岛素分泌抵抗所致[1]。血糖水平长时间处于过高状态,会加重患者神经、血管的损伤,导致患者脏器功能减弱或严重不全。近些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临床实践发现中成药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可靠,越来越被备受临床青睐[2]。鉴于此,该文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以10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特此对其应用了六味地黄丸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电脑随机法,将该院接收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予以分组对照,主要有研究组、常规组各51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6例,女性观察对象25例,年龄33~79岁,平均(56.1±13.4)岁;病程1~10年,平均(5.1±0.6)年。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7例,女性观察对象24例,年龄34~79岁,平均(56.6±13.1)岁;病程1~9年,平均(5.0±0.5)年。两组资料客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WHO;②中医辨证气阴两虚;③均在知情下接受治疗,且签署同意书;④餐后血糖超过7.7 mmol/L、空腹血糖超过6.0 mmol/L。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严重障碍或不全者;②Ⅰ型糖尿病患者;③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④近4周内存在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糖尿病酮症的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51例糖尿病患者行常规治疗,即:餐后口服二甲双胍,0.25~0.5 g/次,口服3次/d。服用降糖药的同时,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嘱咐其合理运动,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使其自觉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医嘱用药。用药3个月后统计其疗效。

研究组51例糖尿病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六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6 g/次,口服,2次/d。用药3个月后统计其疗效。

1.4  观察指标

检测所有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即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观察其用药治疗后的变化情况,以便于统计学处理。

1.5  临床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有无效、有效以及显效之分,总体疗效=(总例数-无效的例数)/总例数×100.00%。即:①临床体征以及症状表现显著好转,肾功能复常,餐后血糖低于8.3 mmol/L,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尿蛋白24 h水平低于0.4 g,比较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下降75%,为显效;②临床体征以及症状表现基本好转,肾功能复常,餐后血糖低于8.3 mmol/L,空腹血糖低于10 mmol/L,尿蛋白24 h水平低于0.4 g,比较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下降50%,为有效;③临床体征、症状表现、肾功能、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尿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与治疗前无差异,或呈加重趋势,为无效。

1.6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疗效达到了96.08%,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对比

研究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观察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发好于老年人,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攀升趋势十分明显。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该病的发生,是因为五脏薄弱、躯体阴虚,再加上情绪抑郁不畅、饮食不规律、不节,使得肾脏阴气虚弱,肺部、胃部过于燥热所致。阴虚燥热为糖尿病病机重点,标为燥热、本为阴虚[3]。过于阴虚、燥热,就会耗灼津液,阻碍血液通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患者腰膝酸软、耳鸣、眩晕、两腿乏力、盗汗[4]。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则主张补肾、滋阴。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所制而成的一种药丸,主要成分包括山药、牡丹皮、熟地黄、茯苓、酒萸肉、泽泻[5]。牡丹皮凉血、解热、化瘀、和血的效果十分显著;山药能够祛寒热、补虚健中;熟地黄能够益髓、填精、滋补肾阴;茯苓安心、健脾、渗湿、利水;酒萸肉能够补肝益肾[6]。诸多药物共奏滋补肾阴之功效[7]。临床治疗肾阴虚病症的糖尿病患者时,六味地黄丸能够减轻患者阴虚症状,比如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等,同时还可以加强患者身体抵抗免疫力,促使心肌提高耐氧能力,进一步达到治疗目的[8]。

该文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临床疗效96.08%显著高于常规组86.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还发现研究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观察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降糖、饮食以及运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同时,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辅助治療,不仅效果确切,而且降糖、降脂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伟达.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29-130.

[2]  吴艳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43-144.

[3]  唐玉宏.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1):64-65,68.

[4]  王华玉.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3543.

[5]  张萍.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5):79-80.

[6]  白娜.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气阴两虚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04-205.

[7]  庞跃敏.六味地黄丸结合运动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167-168.

[8]  张英凡.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196-197.

(收稿日期:2019-04-24)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满意度糖尿病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