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抢救中护理对策及效果探讨

2019-10-08 08:04陈玲陈秀敏肖辉刘玲玲李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急诊临床效果

陈玲 陈秀敏 肖辉 刘玲玲 李婷

[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抢救中护理对策及效果。 方法 2016年2月—2019年1月间选取该院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抢救治疗,随机分研究组(全面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评估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抢救效果。 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恢复、血清渗透压恢复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能力、生理职能、社会限制与生命活力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研究组抢救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采用全面护理能将血糖值控制在合理范围,促进其血清渗透压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果与生活质量,具有时效性,值得借鉴。

[关键词] 急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抢救措施;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093-02

目前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是高渗性昏迷,主要发病机制是高血糖、高血钠或高渗透压造成机体发生脱水情况,临床表现出恶心呕吐、多饮或昏迷等症状,患者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若抢救不及时则造成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临床采用急诊抢救治疗该疾病,配合对症的护理干预是很重要的,改善预后效果,稳定机体各项激素水平,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为分析急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抢救中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2016年2月—2019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70例,研究组(n=35):男24例,女11例,年龄24~78歲,平均年龄(49.81±8.73)岁;病程1~7年,平均(4.15±1.23)年;其中症状表现为昏迷有8例,嗜睡有9例,轻度脱水有11例,中度脱水有5例,重度脱水有2例;对照组(n=35):男23例,女1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72±8.64)岁;病程1~9年,平均(4.53±1.16)年;其中症状表现为昏迷有7例,嗜睡有6例,轻度脱水有13例,中度脱水有8例,重度脱水有1例。各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血糖或尿糖确诊符合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

排除标准: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重要脏器衰竭;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临床资料不全;沟通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定期监测病情,给予患者输液治疗并纠正高渗状态,搭建静脉通道且调整胰岛素用量,同时给予环境或心理护理等常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全面护理,①病情干预。将患者头部偏至一侧,保持胃管顺畅,定期向胃管内注入适量温水,补充机体所需的液体避免发生高渗情况,以患者血糖浓度为基点控制胰岛素滴注速度,若发生心衰或休克症状需观察其瞳孔变化与意识情况。②并发症与口腔护理。糖尿病患者皮肤状态欠佳,若出现昏迷情况则长期卧床极易出现压疮,因此定期更换体位并涂抹适量润肤油至皮肤上,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同时定期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利用呋喃西林擦洗口腔,给予拍背或排痰等措施,确保其呼吸保持顺畅。③心理指导与健康宣教。待患者清醒后详细向其讲解高渗性昏迷发生的因素,消除疾病错误误区,确保患者能积极配合医师展开后续治疗流程,主动与其沟通重建疾病信心,倾听内心想法,改善心理反应。④其他干预。告知患者严格控制饮食且保持以清淡为主,减少高盐、高脂肪或高热量食物摄入量,告诉其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纠正不正确服药的方式,待病情稳定定期开展锻炼,促进脂肪燃烧、改善脂质代谢情况[3]。

1.4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利用血糖监测仪测定空腹血糖恢复时间,抢救后统计血清渗透压恢复与住院时间,各指标时间越短,则说明抢救效果越好。

生活质量:根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4]评估生活能力、生理职能、社会限制与生命活力的分值,评分高则说明抢救效果较好。

抢救效果:显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好转:患者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并发症发生较少;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且病情加重,抢救有效率与病情康复成正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研究组空腹血糖恢复、血清渗透压恢复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能力、生理职能、社会限制与生命活力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抢救效果

研究组(n=35)显效有25例;好转有9例;无效有1例;抢救有效率是97.14%;对照组(n=35)显效有21例;好转有8例;无效有6例;抢救有效率是82.85%,研究组较对照组抢救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3,P=0.046 3 P<0.05)。

3  讨论

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诱导因素是遗传、饮食结构改变或过度劳累等,患者临床表现出脱水或心力衰竭等症状,因此治疗方式需密切监测血糖、电解质或血浆渗透压等,给予其纠正休克、胰岛素或补钾等治疗措施能有效控制高渗状态,但该疾病患者病情危重,若不及时采取急诊治疗极易威胁生命安全,同时治疗期间部分患者不采取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或血糖控制等措施导致其易出现昏迷症状,使得后续治疗流程受到阻碍。

有研究报道[5],全面护理能严格控制急诊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血糖值,首先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将滴速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发生脑水肿或血栓,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时药物剂量需控制在100 U以内,待病情稳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取适量抗生素维持酸碱或水电解质平衡。其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向胃管内注射适量的温水满足机体所需的液体,定期观察其瞳孔变化或意识,定期协助家属按摩患者的受压部位,避免发生压疮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定期将口腔内部的分泌物清除,利用呋喃西林擦洗口腔保持清洁,给予患者排痰或拍背等措施,确保呼吸道较为顺畅。另外,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或心理指导,详细向其讲解高渗性昏迷的诱导因素、急诊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利用观看视频或讲解等形式介绍以往病房成功的治疗案例,重建疾病信心,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根据病情建立科学的营养食谱,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开展有氧运动,便于达到良好的治愈目的。

曹甲琴等[6]研究中明确指出,全面护理能改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预后,严格控制血糖值,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急诊治疗效果,具有可靠性。

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空腹血糖恢复、血清渗透压恢复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抢救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采用全面护理能将血糖值控制在合理范围,促进其血清渗透压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果与生活质量,具有时效性,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宝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4):147-148.

[2]  官桂兰.急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综合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7):120-121.

[3]  倪瑞云.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神经外科护理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00-101.

[4]  旷娟.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抢救及护理对策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4-15.

[5]  张晴,李蒙.1例2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合并脑动脉瘤术后及呼吸道MRSA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0):123-125.

[6]  曹甲琴,陶宝慧.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13):2911.

(收稿日期:2019-04-26)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急诊临床效果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