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9-10-08 05:26刘晓东
神州·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采矿工程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新时期,为了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水平,教师应该重视构建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希望通过有效研究,能够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采矿工程;教学体系;研究

引言

在有效的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积极制定完善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下面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

1改进教学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相关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的设置也应当按照这一培养目标进行设计。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当受到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的约束,因此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增设通识教育部分有助于加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将来成为专业型技术人才。

其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是随着社会变化而日新月异的,采矿工程也不例外。因此,为应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职业生活与社会生活,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当注重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加强实践。

最后,专业技能的创新化、综合化也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岗位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从单一的传统型模式转变为具备使用价值与应用价值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学科交叉、各类竞赛、课外科研、实验室活动等均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转变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的同时,还应当重视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由于采矿工程的实用性,教学实践内容应当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将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课堂实践教学、开放实验、专业课程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让系统化、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综合考量。公共基础课试验以简单的、基础性的物理和化学实验为主,其开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内容是电工实验、金工实习、工程力学实验、煤矿地质学实习,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建立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沟通桥梁;专业实习课程主要涵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些课程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将课本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具体的专业问题。

2实践教学优化研究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建设采矿工程专业课程,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建设。采矿专业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矿山现场实习与专业设计,后者又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此两种均属于实践教学环节。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改革正逐渐被推广普及。

实践教学优化的首要环节是建立稳定的矿山实习基地。这个环节要求相关人员对实习的现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加大现代化大型矿山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将矿山开辟为第二课堂,能够妥善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促进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接触和掌握前沿工艺技术。

其次,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也有助于学生对矿山现场实习的感性认识,让虚拟空间的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在实验室感受实地实习”的良好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矿山开采工艺流程的认识与掌握程度。

再次,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以往的教学基础以“团队式”为主,而忽略了课程设计方面的建设。因此应当将导师制融入课程设计,实现从教师到具体学生的、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知识一体化。

最后,应当建设完备的实验创新平台。实验室建设有助于促进采矿工程专业向着更高水平学科建设迈进,同时还能够有效丰富采矿实验教学设备设施、完善课堂实验大纲,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数量,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总结归纳,从有效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手脑协调。

3把创新融入教学

为适应国家和煤炭行業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矿工程应当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工程教育理念,以定位准确、深化内涵、突出及强化特点为授课原则,综合改革专业课程的各个方面,以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奖创新融入教学,让企业科研管理人员与相关行业专家等高新技术人才融入实验室教学,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和途径。例如,为测试不同应力环境下的瓦斯渗透率,学校可以创新性地建立卸压增透实验室等等。这种创新化的实验设计思路有助于将本科基础教学与科研实验相结合,促进实践教学的体系化、综合性、研究性,同时还有助于教学方法的灵活转变,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科研兴趣与实践综合能力。

4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考评机制

一套立体化的实验能力评价体系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考评机制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拓展考核方式,转变以往单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考核、研究报告、阶段性实验操作考核结合起来,力求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素养。除此之外,考核还应当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让学生对实验方案、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进行全面的探索。学生的实践课总评成绩由以上所有部分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这种多环节、全方位的实践课考核机制有助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为部分擅长科研,或者在科研方面有较大兴趣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接触、进入实验室的途径。

结束语:

总之,结合进一步实践分析,本文有效的总结了采矿工程专业如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希望分析能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不断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其洲,叶海旺,李宁,雷涛,陈东方,黄刚.新工科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9 (11):100-101+105.

[2]杨宇江,徐振洋,栾丽华,于妍宁.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 (10):62-64.

[3]郑伟.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 (35):78-79+92.

作者简介:刘晓东(1983.9)汉族,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学本科,中教一级,采矿。

猜你喜欢
采矿工程教学体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