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10-08 08:04沈华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

沈华珍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在中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取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选取中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将此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有50例患者,并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传统的常规干预护理模式,并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焦躁、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情况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躁、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其消极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更快地融入到生活中,是一种值得使用的新型护理模式。

[关键词] 中老年脑卒中;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117-02

脑卒中是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此疾病在临床中的特点是死亡率、致残率高,完全治疗难度大,主要临床表现有四肢不协调、内心情绪低落、语言功能障碍、视觉听觉障碍,更有甚者会诱发其它疾病例如糖尿病等。其诱发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中老年人群心理情绪的变化,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的改变,年老身体各部分机能的衰退等。研究表明[1],对患病的中老年人给予合理的心理关怀,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恢复程度和恢复概率,并减少糖尿病的发病概率。该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该文研究与分析三合一心理干预治疗模式对中老年患者的情绪恢复的效果和血糖含量检验结果,现分析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中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共有100例研究对象参与,均为该院的中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均符合该次实验的患者的选择标准,患病年龄均在45~75之间。该次实验按照男女比例和年龄均匀分配,实验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龄在48~75之间,平均年龄为(61.2±2.1)岁,病程3~12个月。对照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在45~73之间,平均年龄为(61.6±2.2)岁,病程3~12个月。并对两组的既往史查询,排除其他精神类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疾病以及其他干扰研究的疾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的护理模式:①对家属和患者进行脑卒中疾病有关的护理知识的教育,并且告诉患者和家属在患病期间应该注意的问题。②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疑难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提高患者对护理的顺从性。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联系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内心想法,对后续的护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

实验组:对患者使用三合一护理干预模式,即行为、认知、人本道主义。具体内容为:①行为干预。使患者能够在行为上恢复身体机能,脑卒中患者由于自身身体原因,往往很依赖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但是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患者身体行动能力的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实验组的做法是引导患者自主进行身体力行的日常行为,例如刷牙、如厕、进餐等。鼓励患者在日常中能够更加自理,这样可以同时锻炼患者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②认知干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寻找和记录患者发病的原因以及内心对患病的焦虑来源[2]。通过多次和患者交流,可得知大部分患者心理负担的来源是因为害怕由于自己生活无法自理而拖累家人,但是这样的心理负担对患者没有好处,只会导致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烦闷的不良情绪。治疗的顺从性也会伴随着心理负担增加而降低。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让他们能够正视疾病,并建立起克服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可以更加深入人心和患者进行交谈、陪同观看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喝茶下棋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变心情,并提高患者下一步对治疗的顺从度。③人本主義干预,人本主义干预的本质是人道主义精神,护理人员应该擅于揣测患者的思维,想一想患者真正需要的,满足患者的内心。例如患者家属长时间没来探望,医护人员就应该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充当患者家属身份,给予患者家人般的呵护,带给患者家一般的归属感,让患者能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自理能力的恢复、以及血糖浓度的检测。①抑郁情绪: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其中的评判标准有是否存在无故伤心,是否存在厌食,是否存在卧立不安,是否存在体重减轻,50分为临界值,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低于50分不存在抑郁情绪。②焦虑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其中相关的评分标准有:是否存在手脚麻木、是否存在易疲劳、是否存在呼吸加快等[4],同样临界值为50分,低于50分不存在焦虑情况,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微焦虑[3]。③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其中相关评分包括日常自理能力,例如吃饭、如厕、洗衣、打电话等等。总分为16~64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弱。④血糖浓度测试:测试不同组的血糖浓度在患病后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方法使的数据处理方法是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在实验前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组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自理能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实验后糖尿病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加,并且死亡率、致残率也在逐年上升,伴随着脑卒中患病概率的增加,引发其他疾病的概率也在增加,例如糖尿病等。引发脑卒中有一项发病因素就是心理问题[4]。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更加关怀患者的内心,采用新型的合一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将患者的心理情绪详细记录。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不再是简单的从患者的身体护理入手,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方面,给予患者更加科学的护理,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使患者能更加地配合后续治疗。从该研究报告可得,采用新型的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情绪、抑郁情绪,降低血糖浓度,减缓由脑卒中引发的糖尿病症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综上所述,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干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可以合理控制病者情绪,降低血糖,同时对护理人员也是一种新的体验,所以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中老年脑卒中护理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翠. 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成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5(20):110-111.

[2]  孙林霞,王玉芳.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巴塞尔指数影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42-245.

[3]  巩敏.品管圈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2):135-136

[4]  刘禄. 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6):116-118.

[5]  黄玲, 梁琬屏, 苏小妹,等.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93-95.

(收稿日期:2019-04-22)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
优质护理干预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效果分析
南京市励志学校篮球队运动员赛场不良情绪的成因及情绪控制的训练方法分析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综合护理对开胸术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情志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