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糖尿病患者价值评价

2019-10-08 08:04郑威徐雁董敏琦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郑威 徐雁 董敏琦

[摘要] 目的 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3.45%、肾脏病变发生率0.00%、心血管病变发生率10.34%、神经病变发生率6.90%、空腹血糖水平(5.63±0.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06±0.27)%、血糖恢复时间(3.58±0.29)d、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14.78±4.11)d均优于对照组6.90%、17.24%、13.79%、20.69%、(6.31±0.48)mmol/L、(7.08±0.48)%(5.08±1.51)d、(20.03±4.02)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疗效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127-02

临床中,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此病逐渐趋向于低龄化[1]。据有关统计显示[2],小儿患糖尿病人数逐渐增加,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则会严重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系统化健康教育是近年新提出的概念,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也能有效控制患儿血糖水平[3]。该次研究以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5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部分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發现其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糖尿病科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共计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4~9岁,平均年龄(6.58±1.9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5~10岁,平均年龄(6.54±1.4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系统化健康教育,包括:①病情沟通。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为患儿建立包含用药过敏、常用药、用法、用量、生化检查、病史等有关资料的个人档案。定时评估患者药物、非药物治疗状况。②胰岛素教育。当患儿的血糖水平经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很难控制时,胰岛素治疗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胰岛素治疗前,做好相应的安抚工作,注重讲解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胰岛素治疗的方便性及优越性,以此降低家属因注射胰岛素为患儿带来痛苦而不愿接受治疗却又害怕病情加重的矛盾心理。低血糖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所以,应指导家属掌握应对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③心理支持。患儿会因注射胰岛素而出现的疼痛会对治疗存在恐惧、紧张、抵触、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可尽量满足患儿需求,通过其它方式改变患儿负面情绪,如为患儿准备玩具、图书,同时播放动画片,使患儿心情变好,配合治疗工作。④血糖健康教育手册。针对不同患儿病情特点,结合患儿性格、爱好等,为患儿设计个性的健康教育手册。同时手册包含患儿血糖水平变化表,使患儿及家属直接、明了的了解血糖水平。此手册也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饮食食谱、运动方案、健康教育。运动方案可防止患儿忘记锻炼项目。饮食食谱包含:每日三餐食物、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板块也能为患儿提供有趣故事,同时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综合介绍糖尿病及治疗方法。

1.3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项指标

护理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恢复时间

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恢复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随处可见,禁不住诱惑的人们无节制的摄入这些食物,导致罹患糖尿病的人数不断增加[4]。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功能障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慢性代谢类疾病,不但病程长、且难治愈。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体重减少、多饮、多食、多尿,患者可通过运动护理、饮食护理、服药等方式来控制血糖在安全水平。若人们一旦患病,则会使得其他脏器功能出现紊乱,需终生进行治疗,若没有进行有效治疗,极易出现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其致死、致残率均很高,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5]。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在该次研究中,对糖尿病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包括:①护理人员对患儿心理护理,消除负面情绪,对于提高患儿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具有促进作用。②给予患儿心理支持,消除对疾病误解,保证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治疗基础。③为了减少患儿体力劳动强度,该次研究为患儿设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手册。可使患儿知晓糖尿病的并发症、危险因素的预防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糖尿病患儿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控制其血糖水平,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素霞.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糖尿病患者价值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3):130-131.

[2]  侯阿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小儿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456-458.

[3]  姚春花,廖楚云,洪蝶文,等.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儿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6):61-63.

[4]  高秀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糖尿病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21-23.

[5]  陈志华.健康教育在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发生中的积极作用评价[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3):230.

(收稿日期: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