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

2019-10-08 21:36戴晓娥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识字创设素养

戴晓娥

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颁布后,学科核心素养进入大家的视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成为热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017年在全国开始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想要兼顾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但是,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好统编教材,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待于教学这个环节的改革。因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指向素养的教学,是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

基于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新教学设计,试图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的样本和新的模型。新教学聚焦“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努力实现三大转变:第一,从语文知识点的线性排列、分点训练、单篇课文的教学走向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摒弃知识取向、教师讲授、操练为主的傳统教学模式,走向在真实的语文生活中,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的深度学习;第三,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工具、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

一、大单元:从素养出发的完整的语文学习方案

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对学科课程的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提出了挑战。就课程性质而言,语文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在真实的语言建构中培养起来,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是育人目标在语文学科里的具体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因此,语文素养的获得,需要在一个完整的、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方案中展开。这样完整的学习方案,必定不是我们熟悉的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一次次写作训练,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单元学习活动。这里所倡导的“单元设计”与原来的教材内容单元有所不同,正如崔允都教授在《如何依据核心素养开展单元设计》中所说,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大单元设计需要教师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厘清单元的核心目标与学习内容,在新技术的支持下,组织符合当下学生发展需求的语文活动,展开即时智能多元评价,统筹协调主题情境与任务,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对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每一个单元都提炼了与教材内容、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单元目标一致的情境任务(见表1)。比如,玩转拼音乐园、勇闯拼音城堡、我会读课文啦……这样的大单元组织,在主题统领下,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诸多语文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主题单元,形成了新的秩序。

九个单元,分别采用活动、体验、问题、项目等组织方式,通过联结当代儿童的真实生活、单元学习目标,以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模型中涉及的育人目标要求,从单一关注语文知识、技能以及去情境化知识,向生态化、实践性的学习范式转型,让学习者在以真实问题和现实情境为载体、彼此关联的经验活动和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意义建构、主动学习和团队互动。以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作为入学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教材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等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的内容。按顺序依次教学,孩子可能记住的仅仅是这些汉字,对学习识字的愿望、识字的用处、在生活中怎样识字等方面就少了关注。大单元的设计(见图1),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自己的语文生活经验,提炼出单元主题“中国人,方块字”,创设了“天地人”的大情境,在情境中认识与此相关的三组词。我认识“人”了,“人”在“天地”间,我会读儿歌、写汉字,三个任务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开始,认识与自己五官有关的“口耳目手足”;通过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了解创世神话中,人吸收日月天地自然精华,有大脑,会思考,要会阅读和书写,才能有智慧。这样,单元目标、内容、情境、任务、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帮助孩子在大脑中建立客观世界与文字符号的联系,引导孩子识字认字的过程,也是其认识人、认识世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这样的大单元设计,单元目标和内容、情境任务和活动、评价等,都是整体考虑,学习内容统整了,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识记、听说读写的机械训练了。

二、大情境:连接生活与教材文本内容的现实语文场景

情境,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并不陌生。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材料(作品)都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特定的时空,这个特定的时空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意、理,构成了作品的情境。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向语文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中的大情境,与原来我们理解的文本的内容情境并不是一回事。首先,大情境是整合性的真实情境,是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这样的大情境搭建了学生所处日常生活实践与学校课程(领域)学习之间的桥梁,赋予学生学习活动以意义。其次,创设真实情境,需要改进现有教科书上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的教学单元编排方式,要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精心选择或创设一个学生相对熟悉又与整个大单元学习相适切的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沉浸到作品的情境之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最后,大情境并不仅仅用于学习导入,或者针对不同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情境,而是统领整个教学单元的大情境,使之成为学生单元学习活动的真正载体。

比如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其课文虽然体裁不一,但内容主题有很大的关联性,《古诗二首》突出描绘夏天的景,《荷叶圆圆》着力表现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则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另外,“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是《夏夜多美》,语文园地六中的“识字加油站”中分组呈现的十二个词语也与夏天有关。据此,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主题为“我们的夏天”;为了给学生创设基于教材又与其当下生活吻合的真实的学习的情境,确定了“夏日的旅行”的任务情境,重新调整了教材中原有的编排顺序,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的教学活动(见图2)。

猜你喜欢
识字创设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识字故事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