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我生命的印迹(创作谈)

2019-10-09 04:01袁恒雷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印迹清茶吉林市

袁恒雷

正式动笔写作已有十二年了,这十二年尝试过许多题材与体裁作品,也在许多报刊露过脸。但在我写作途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11年春我去吉林市《做人与处世》杂志社面试,主编在看完我应聘的二十余篇作品后跟我說,你的作品很丰富,但不美。哦?不美?我当时还小小的不以为然,可是在经过吉林市接下来的四年编写训练后,真的切实明白了这位主编的点评意见是对的,明了了何为美。

文学的美是可以上升到诗学哲学美学上的,最起码它是语言的锤炼——炼词炼句炼意。十几年前,读了一些李汉荣、鲍尔吉·原野等名家作品,知道他们写得很好,可是并没有很好汲取他们的养分,自己的作品也确实没有锤炼到那种美学高度,以至于被评说不美。而后,再去看这些当代与古代的名家名作时,确实有原来如此的觉悟了。那么,这便是写作的首要标的——语言美,这已经是无数作家切身体会过的了。我们知道许多作家最初都是诗人,然后去写散文、小说后,他们的语言那么富于文采,耐品。比如前面提到的两位散文名家,本身就是出色的诗人。李汉荣先生在《散文的诗性》中写道:“所谓诗性语言,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勇士品格的语言。它的深度、张力和丰富的暗示能力,源于它在突围中浑身的血泪和伤痕。”李先生讲的当是语言的新意,也可以称作陌生感,我们总是乐于读到那些富于创见、富于锤炼美的语言。

所以,回到我这篇《雨滴 花香 清茶》,可以看出我对语言锤炼的重视,许多句子本身就是可以作为诗歌来品读的。而且,另一个我注重的就是对这些生活场景的如实记录。这些场景是我一个个生活过的地方,可以说,我挺有心,将它们一一写到文章里,当然不是大白话式地写进来,而是写出诗意,写出我对它们的心灵解读。关于苏州、关于北国江城、关于我现在生活的桦甸小城,等等,还有那些我遇到的人们,他们是我的恋人、亲人、友人,也就是说,我们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非常类似的人与事,只是,我稍稍有心,在某个时刻,用雨滴、花香、清茶,这三种意象激发了我的灵感——让我对这些生活的共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串我生命的印迹。

猜你喜欢
印迹清茶吉林市
国服的梅花印迹
去除旧春联印迹的小妙招
冷(外一首)
清茶
你在就好
印迹
爱的清茶
吉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