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降低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价值

2019-10-09 04:09黄娟郑里乐何红月范玮琴吴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0期
关键词:PDCA循环普外科护理管理

黄娟 郑里乐 何红月 范玮琴 吴吟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降低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普外科收治住院并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DCA循环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时间段将其分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150例为观察组,2016 年6月—2017年5月150例为对照组,对比PDCA循环护理管理实施前、后该院普外科病房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67%和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和消毒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6.67%和95.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四项指标包括人文关怀、护理态度、护理效果、护理技术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交叉感染,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管理;普外科;院内交叉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b)-0087-03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普外科住院病人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除了费用的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增加了护理的难度[1]。如何对普外科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以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是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PDCA循环护理管理是采用科学和标准的循环管理方法,在降低医院的交叉感染率、增强医院的消毒管理和卫生知识宣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该研究将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降低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普外科收治住院并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DCA循环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时间段将其分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150例为观察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15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具有开展手术治疗的指征;②为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感染性休克或败血症;③患者存在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观察组中女性65例,男性8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32±8.24)岁,病变种类:胰腺炎25例,消化道出血13例,胆道结石63例,胆囊炎35例,消化道肿瘤2例,阑尾炎12例;对照组中女性62例,男性8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6.14±9.21)岁,病变种类:胰腺炎21例,消化道出血12例,胆道结石58例,胆囊炎40例,消化道肿瘤3例,阑尾炎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肿瘤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院内的卫生管理标准进行护理管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根据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①计划,分析该院普外科的现状和该院医护人员的卫生观念情况,做好相应的计划和安排,对医院普外科微生物存在较多的场所或者可能出现污染的场所,进行合理的清洁和布局,对可能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不随便在走廊内增加病床。②组织实施,建立该科室的感染控制小组,护长为责任人,对科室的感染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和反馈,使院内感染能够得到持續有效的改进。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控制易感因素,并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心理辅导,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态接受手术,提高手术的耐受能力。术前也应加强营养和饮食的供给,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其次,需加强环节质量的控制,医生和护理人员都应该严格严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加强自我的卫生安全意识。对于简单的器械,应尽可能做到使用一次性的物品,严格把握好手术时机,维持良好的无菌环境,避免术后交叉感染的发生,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在充足的时间下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同时要控制好手术操作的时间,避免手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术后感染。③检查,制定检查的标准和内容以及方法,与其他科室人员一起监督、检查有无落实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环境清洁的标准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和储存等。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并反馈。④处理,发现的问题要与医护人员一起探讨、分析原因,找出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提出整改目标和措施,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进行解决。

1.3  观察指标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切口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主要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和化脓等;护理质量的评价,采用医院制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从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护理质量、护理态度等4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或者表明护理质量也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67%和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普外科控制交叉感染的效果分析

观察组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和消毒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6.67%和95.53%,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四项指标包括人文关怀、护理态度、护理效果、护理技术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院内交叉感染是医院非常重视的卫生问题,特别是普外科患者,需要手术的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影响了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3]。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免疫力通常较差,承受手术的能力较差,术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4]。研究认为,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手术部位多次暴露在空气中,外来的病原微生物可在围手术期间趁虚入侵机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5]。因此,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降低术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诊疗因素方面,术后的多种因素,包括敷料、器械消毒等以及医护人员无菌观念的薄弱等均可引起术后感染[6]。在围手术期之间,一旦高浓度的高致病性微生物感染聚集,切口部位则出现感染[7]。另外一个易感因素与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有关,过度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破坏人体正常的菌群,使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下降,进一步诱发术后感染的发生[8]。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抗菌药物,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临床标准。但有研究认为,普外科术后患者抗生素使用的程度与切口感染发生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在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的抗生素和术后给予全量的抗生素两种方式下,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也出现不同,以术前和术后半量使用抗生素的效果为优,可使患者切口的感染率下降[9]。在环境方面,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具有多种病原体,术后患者所在的环境具亦是院内感染发生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保持环境的清洁是减降低术后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10]。PDCA循环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标准化、科学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循环,使工作质量不断地提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进入到下一周循环,使护理工作质量在循环中得到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11]。护理质量是医院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普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医院和患者较为关注的问题。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通过开展PDCA循环,通过4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制定改善措施,并且做好检查和改进,作出反馈和处理等,使无菌概念落实到每一位医护人员中,增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提高卫生管理标准,降低医院的普外科的感染发生率[12]。该研究结果也显示,在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均明显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和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升高,护理质量亦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将PDCA循环管理理念应用于外科术后护理中,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结果与孙艳[13]基本相一致,但该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段较短,未对患者焦虑、睡眠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静.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12):1332-1333.

[2]  李慧.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61-262.

[3]  何湛,倪德生,朱建敬,等.普外科患者術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93-395.

[4]  段俊峰.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6, 37(7):1634-1636.

[5]  彭菊花,徐素彬.护理干预减少普外科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57-59.

[6]  吴峻国.普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0):3102-3105.

[7]  杨一唯,周卫江,任培土.腹壁疝补片修补术后感染的处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2):174-175.

[8]  李松举.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41-142.

[9]  赵建琴,危少华,叶振宇,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 27(12):2733-2736.

[10]  刘学华,王伟英,李胜玲,等.PDCA法在门诊采血室预防感染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5):471-472.

[11]  李白霞.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动脉采血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5,9(10下旬版):89.

[12]  刘玲,李春梅,杨晓丽,等.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685-687,698.

[13]  孙艳.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5,38(4):321-324.

猜你喜欢
PDCA循环普外科护理管理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PDCA循环应用于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