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与职业倦怠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09 04:09申素淑吴小钦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护士影响因素

申素淑 吴小钦

[摘要] 目的 探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及对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二者相关性,为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士人文关怀水平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运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及Maslach倦怠量表对53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职业倦怠各维度倦怠程度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文关怀品质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结论 提高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提高护士对人文关怀的认知水平,让护理人员深刻了解其内涵,赋予职业更多的情感投入,以更加正向情绪和心态应对职业过程中的困惑和职业倦怠。

[关键词] 护士;职业倦怠;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b)-0164-04

Maslach认为在各种职业领域中,以人为服务对象的群体,在长时间遭受各种紧张源,会产生以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降低等主要表现的症状[1-2]。护士作为高危职业倦怠人群之一,极容易出现对工作、生活丧失兴趣和热情,更甚者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而加强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核心[3]。有研究证明,提高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提升护理质量[4-5]。故该研究通过分析护士的人文关怀品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提高该院护士的人文关怀水平,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的可行性,旨在为加强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提供对策和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外科、妇产、儿科等共48个护理单元的536名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参与该调查前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身体健康,无认知行为障碍,愿意配合完成该调查。排除标准:①未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②非该院护士,包括实习护生和进修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包括3个部分:①护士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是否独生等。②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6]:由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4个维度构成,共29个条目。采用Liket 5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5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越好。在该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9~0.881。③职业倦怠量表: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7],该量表有3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22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其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越高,则倦怠程度越高,而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0.86、0.78[8]。

1.2.2 调查方法  于2017年3—4月,利用召开院内业务学习机会进行调查,完成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36份,有效回收率为97.4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等进行统计描述,行t检验;护士的人文关怀行为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536例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为(24.68±4.78)岁;平均工作年限为(6.13±0.36)年。见表1。

2.2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水平现状

该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为(4.30±0.52)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该研究中,护士职业倦怠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情绪耗竭(26.94±4.78)分,个人成就感(23.09±3.74)分,去人格化倾向(9.00±3.51)分。与Maslach常模比较,情绪耗竭、个人去人格化倾向均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常模,3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该组调查对象中,人文关怀总分与职业倦怠程度呈负相关。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与情绪耗竭呈负相关;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与去人格化呈负相关;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见表4。

2.5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采取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两者间的预测性,以护士人文关怀品质4个维度为因变量,以职业倦怠各条目为自变量,检验水准为0.05。结果显示:担当护理工作使我感到有价值对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均有影响,与他人一起工作直接增加我的压力感、我能够有效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我把某些患者当作物件一样对待是影响人文关怀知识的主要因素;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感情变得麻木、我能冷静地处理工作中所遇上的情绪问题对人文关怀理念有影响;我对自己的工作有挫折感、下班后我感到十分疲倦等是影响人文关怀感知的主要因素,见表5。

3  讨论

3.1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是护士经过长时间文化熏陶建立的具有稳定的、内在品质,并通过实践表现的专业特性。该研究结果(表1)显示:该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人文关怀知识和能力两维度得分较好,而人文关怀理念和感知稍差,这与姜安丽[6]等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人文关怀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大高校开展护理人文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知识与能力培养有关;再次,该院长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近年来又开展温馨病房和国学病房建设,将人文关怀和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护理工作中,促使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虽人文关怀知识与能力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取,但人文关怀理念与感知属于高层次的,二者互相影响。人文关怀理念属于价值观范畴,对护士而言,只有经过长时间培养与陶冶,才有可能使其把人文关怀作为职业价值取向,从而改变护士言行、态度和信念;而人文关怀感知是一种稳定的心理能力,其发展需要长时间培养和实践,另外受人文关怀理念的影响,需在坚定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基础上,养成思考、反省和总结所获得的感觉状态与情感体验的習惯。

3.2  护士职业倦怠现象依然严重

护士职业倦怠是由于护士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过度消耗、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该研究与Maslach常模[8]比较,3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均高于常模。这与代亚丽等[9-11]的报道结果大体一致。表明该院护士职业倦怠依然严重:护士在工作中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周边的人和事产生消极、冷漠态度;对自身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究其原因,其一可能与临床护士短缺,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影响,使得在职护士工作负荷超载,身心疲惫;其次,中国人重均同而轻个性的人格,对自身感受的表达比较含蓄;再次,国内护士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机会少,不同学历与经历的人员承担相同的工作使得个人价值得不到肯定[12]。

3.3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黄艳等[13]研究表明: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水平能有效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该研究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水平与职业倦怠程度呈正相关,即人文关怀水平越高,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两者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担当护理工作使我感到有价值对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均有影响,与他人一起工作直接增加我的压力感、我能够有效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我把某些病人当作物件一样对待是影响人文关怀知识的主要因素;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感情变得麻木、我能冷静地处理工作中所遇上的情绪问题对人文关怀理念有影响;我对自己的工作有挫折感、下班后我感到十分疲倦等是影响人文关怀感知的主要因素。可见,影响护士人文关怀水平的提高主要有:职业价值的认可、与患者和科室间的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大等因素有关。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对护士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协调院内氛围,同时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这将有助于护士人文关怀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倦怠程度的降低,从而提高护士投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4  结论

护士人文关怀总分良好,但人文关怀理念及感知有待提高。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依然严重,人文关怀水平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可通过提高护士人文关怀水平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建议医院管理者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护士人文关怀水平的提高,强化人文护理观念,另一方面关注护士工作环境,合理优化护理结构,重视人力资源配备,保护护士权益,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协调组织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护理工作者的社会认可,从而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参考文献]

[1]  Cordes CL,Dougherty TW.A review and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3(18):621-661.

[2]  林芸.某心血管专科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现状调查[J].当代护士,2017(12中旬刊):149-154.

[3]  Resnick B.The difference nurses are making to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to older adults through the interdisciplinary nursing quality research initiative[J].Geriatric Nursing,2009,31(3):157-164.

[4]  廖雨風,刘义兰,彭笑.职业压力程度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3):158-160.

[5]  Williams SA.The relationship of patients perceptions of holistic nurse caring to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J].J Nurs Care Qual,1997,11(5):15-29.

[6]  刘于皛,姜安丽.上海市部分综合性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1):1-3.

[7]  刘于皛.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8]  肖晓玲,胡秋秋,刘玉萍,等.护士职业获益感及其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56-60.

[9]  陈永惠,张伟,王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27):3402-3404.

[10]  代亚丽,吴静,宁艳辉,等.新疆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1(3):11-14.

[11]  叶志弘,骆宏,姜安丽.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3):207-209.

[12]  龚满英,黄远泉,李先荣.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认同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1-2,10.

[13]  黄艳,芦雅琳,赵莺柳,等.我院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5(2):6-9.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护士影响因素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