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研究视角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探析①

2019-10-09 04:03王淑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流创业者公益

王淑华

[摘           要]  基于目前大学生公益创业中遇到的问题,透过心流理论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优化路径,从而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效果。

[关    键   词]  心流理论;大学生公益创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18-02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观念与时俱进,“公益创业”作为一种不同于商业创业的社会组织形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公益创业指社会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在保证组织不偏离公益性的同时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借助一些商业手段让组织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从事公益服务。尤其是公益组织创立门槛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投身其中。

心流理论是积极心理学领域两大内在动机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vi(1975)最早提出心流的概念,最早被广泛应用于诸如运动竞技、艺术创造、学习游戏和人机交互等领域。Bakker(2008)进一步提出了工作心流(work-related flow)的概念,由专注、工作愉悦和内在工作動机三要素组成,他认为能力与挑战的平衡和心流体验的产生之间受到任务重要性和成就动机的调节。如任务重要性很高时,即使任务很简单也可以产生心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存在的问题,利用心流相关研究成果提升大学生公益创业成功率,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背景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首个对公益创业概念进行定义的学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狄兹教授(J.Gregory Dees),他将公益创业定义为是一种在社会责任感的激发下,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伴随公益创业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其概念得以不断丰富,公益创业的公益性、创新性以及效益性的特点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一致认同。

目前,我国的公益创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了“创新”,同时也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自主创业无疑是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就业市场的一个良好对策,而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相比更加注重经济利益、技术、资金等方面,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方面更具发展空间。各级政府通过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贷款、补贴、降低公益组织登记的门槛等政策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构建良好的平台。另外,还有各类社会公益创业组织和公益基金也在积极推动大学生投身公益创业。因此,公益创业可以发展成为大学生创业市场的“蓝海”,缓解日益紧张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涉及领域涵盖就业、教育、环保、扶贫、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公益创业以其公益性的特点对解决这部分社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案,尤其在一些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解决上,有利于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者存在的现实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对大学生公益创业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在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公益创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发展,进而限制了公益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贡献。

(一)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的认识不到位

尽管我国的公益创业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也在一定范围内达成了一些影响和成绩,但总体来说,公益创业对大多数大学生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此在大学生开展公益创业时,很难获得家长的认同和理解。一方面,许多人误将公益创业与普通的商业创业等同起来,对公益创业的意义和价值缺乏理解,有些甚至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认为公益创业仅仅是大学生锻炼提升和个人能力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课外活动,这样的偏差也会阻碍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有待提高

公益创业作为创业的一种,仍然具有创业的本质特征,创业者既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又要了解商业企业运作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需要资金、人脉等相关资源才能较好运作。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创业能力等。目前高校基本未将大学生公益创业纳入创业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多数高校也未制订专门化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也多以公共选修课为主,专业性不够,教育效果不佳等难以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而大学生在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的训练极少,缺乏足够的创业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同时,在整合创业资源时,也缺乏优良的关系处理技巧和沟通能力,这肯定会增加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困难和风险。

三、心流视角下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提升的路径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关于心流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创业活动的难度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水平,个体在创业过程中会产生焦虑,其创业的干劲和热情会受到打击;当创业活动的难度低于个体的能力水平时,个体会先体验到心流,之后会产生厌烦,降低创业兴趣和激情。因此,个体在选择创业项目之前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自己的能力,并选择与自己的创业能力相适应的创业项目,将自己的创业热情转化为清晰可行的蓝图,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创业目标,以适应自身的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者要注重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笔者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大部分创业者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创业与学习。针对选择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生,学校以及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实践,结合课程指导,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巧、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实际创业能力,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

(二)大學生公益创业者要提高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

对创业者来说,选择一个适合的创业项目并非易事,因此,前期的考察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选择创业项目之前需要了解公益项目创业的风险性、持续性、延伸性。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机会窗口期”,对创业市场机会的捕捉、发现能力,也包括对创业意向的分析和加工能力。大学生公益创业者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最佳创业机会。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者要参与公益创业模式体验

有公益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课程时,教师可以建立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公益创业的团队实践,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存在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相互探讨,分享各自的看法,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公益创业的认识。

(四)公益创业者要保持公益热情

如果想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解决社会问题。所以,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相比,更具情怀和抱负。在创业开始时大学生就要树立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很容易让他们半途而废,所以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不忘初心,保持公益热情,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公益创业具有以下三个要素:强烈的公益使命、具有奉献精神的团队、创新的公益模式。首先,强烈的公益使命感是指对服务社会大众的事业充满了激情,对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怀有一颗火热的心。其次,要组建一支有奉献精神的团队,找到一群对某一公益事业志同道合的人。与其他领域的团队一样,公益创业团队需要拥有向心力、凝聚力,还必须拥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共同为公益梦想奉献、拼搏。此外,公益创业还需要注重模式的创新,用有限的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林爱菊.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99-103.

[2]张睿.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5(6):48-53.

[3]汪忠.大学生公益创业调查报告[N].中国青年报,2015-02-06(T02).

[4]贾霄锋,许营.社会组织合作参与公共服务的发展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1):98-102.

[5]潘加军,刘焕明.基于公益创业实践基础上的大学生就业推进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74-177.

[6]谢敏,王丽娜,韩煜炜.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3):80-84.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心流创业者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公益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心流研究概述
心流中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