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职旅游专业“互联网+”三阶课改模式建构研究

2019-10-09 04:03徐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三阶课程体系设置

徐娟

[摘           要]  信息化时代,旅游行业不断洗牌,旅游业的新业态的产生、发展、融合与传统旅游业态的衰退、淘汰甚至消失形成了鲜明对比。针对“互联网+旅游”的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新增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中职旅游专业固有课程体系设置的匹配度分析,以“互联网+旅游”的新岗位诞生为切入点,构建三阶交互式课程体系和立体化教学模式,并针对课程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实施策略,探索中职旅游专业发展新方向。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旅游专业;三阶课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166-02

旅游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特别是“旅游+”概念的提出,让旅游职业教育也面临被“互联网+”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旅游行业对传统的业态形式、岗位替换和过时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国内教育界也关注和分析了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曲建光[1]指出,中职旅游专业应依托工学结合模式对学生进行分段培养。胡学军[2]以中高职衔接的“3+3”模式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行业适应性提出了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调整。因此,笔者以“互联网+”新业态为切入点,对接本土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转变,就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体系提出新的构想,重构“互联网+旅游”专业发展的平台化立体式课程体系,并针对行业发展提出课改方案实施的策略。

一、舟山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近年来,舟山市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课程设置遵循三种培养形式,单招单考升学形式、中高职衔接“3+2”形式以及面向旅游行业就业的三年制定向培养形式。课程具体设置以公共课和专业课区分,公共课按照国家对中职学校文化课要求开设,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升学考与中高职衔接和校企合作订单课程进度要求单独设置。选修课课程主要围绕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兴趣爱好设置,数量不多,学生兴趣不强。

(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与“互联网+”时代旅游人才需求匹配度低

通过舟山当地旅游企业访谈发现,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与学校教育的倾向性差异明显,中职旅游专业依然秉持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批量化生产劳动密集型服务人才,课程的设置滞后于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

2.嵌套式专业课程改革特色不凸显

近几年,舟山市一直在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课改实施。首先,一课多开导致特色不明。“互联网+旅游”类课程适用面较宽,许多学校的导游、酒店、邮轮等方向在课程设置上细分不到位。其次,课程性质边缘化导致教学两难。旅游信息化课程在目前舟山主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多数作为拓展类或选修课类型开展,学生多是走马观花式学习。再次,学科交叉导致主次不分。信息化课程结合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内容,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授课教师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这一类型课程建设,因此,课程中各学科主次关系,内容多寡都缺乏规范化标准。

3.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舟山市各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开设课程与信息化时代旅游专业需求联系性不强,且课程数量少,门类不全。实际工作中可运用性较差且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旅游三维课改模式建构

通过对舟山市目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只有直面“互联网+旅游”新业态,进行相应课程改革的设计才能让中职旅游教育在时代的潮流中获取行业竞争力和主动权,才能针对大数据时代特点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笔者通过新业態下新增就业岗位信息分析获取行业最新人才需求,对现有课改形式进行重构。

(一)一阶:基于兴趣本位的专业方向选择——基础平台共享在入学后的第一学年致力于开设旅游专业通识性课程,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这一学年分别从行业认知和体验、旅游基础知识学习、行业规范的学习和通用技能的掌握等四个方面进行。

(二)二阶:基于市场本位的专业核心素养的形成——专业平台分立

根据“互联网+旅游”的行业发展变化,旅游专业发展方向可以分为4大类,共11个小方向(如表所示)。

针对信息化时代旅游人才需求方向,学校以更深入系统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各培养方向的专业知识框架结构的搭建(如图所示)。

第一类:旅游管理类包括导游、旅游地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规划等方向,下图以导游方向为例,专业核心课程将在这一阶段开展,毕业则与行业需求对接。

第二类:酒店管理类包括酒店管理、会展策划、空中乘务、邮轮旅游等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新增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酒店系统运作实务等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类:休闲旅游类,中职学校通过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方式可以挑选一批学生进行体育旅游方向的学习,作为定制化旅游企业人才组成部分,课程设置可以参考高尔夫运动训练、度假村开发、瑜伽美容塑身教学、户外运动向导等类型。

第四类:文化产业类是近几年新增的旅游新业态,具体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可包括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管理、遗产与旅游、旅游目的地开发设计等。

(三)三阶:基于能力本位的素质拓展与个人能力进阶——拓展平台交叉

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个人发展规划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的课程可以不分专业交叉选择,旨在提升学生自我修养与挖掘学生潜力,适应新业态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于素质较高且对该类课程较为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相对偏技术型的课程,以满足其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需要,为培养行业内的优质人才做储备。

总之,以兴趣为本位,以市场为依托,以能力论英雄,在学校搭建的三阶递进式平台之上,配合各类课程的学习,旨在因材施教,梯度化挖掘不同学生潜力,以就业广度为基础,以深度为优势,培养互联网时代具有旅游行业特色的技術型、文化型、管理型和营销型人才,为学生描绘更好的就业蓝图。

三、三阶课改方案实施策略与建议

(一)明确行业培养目标,定位互联网时代人才标准

任何一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都以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互联网时代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具备组织管理、协调沟通、市场营销和长远的战略规划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中职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建立拥有开放性视野和互联网思维,且能应对行业发展与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的梯度化人才队伍。

(二)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推进全景式学习模式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根据网络化教学环境,将加快旅游专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虚拟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环境和学习形式变革等,提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与效率,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发的全景模拟,给学生增添学习乐趣的同时,改革教学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课程设置产学研用结合,岗位体验校企合作推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三维课改的实施还应从旅游专业各方向的课程特点,穿插安排岗位体验课程和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后的就业或创业做好铺垫。

时代赋予了“互联网+”以新的含义,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出符合全域旅游时代要求的多元性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三阶课改方案的构想仅是为舟山中职旅游教育转型所做的一种尝试,在中职课改的浪潮中只有抓住时代的机遇,强化“可雇佣性”旅游人才的培养,才能实现中职教育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曲建光.中职旅游“五岗位·四模块”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58-259.

[2]胡学军.基于旅游专业中高职3+3模式背景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三阶课程体系设置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三阶行列式计算的新方法
巧填三阶幻方
三阶幻方有妙用
三阶微分方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