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烟密度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

2019-10-09 02:19胡佳铭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烟草密度

胡佳铭

摘 要 为了探索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的最佳植烟密度,2018年设置了不同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通过测定烟株高度、有效叶片数、最大叶表面积、茎粗等指标,分析植烟密度对烟叶农艺性状的影响;统计产质量和上中等烟的比例,分析植烟密度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有利于提高烟叶产质量。

关键词 烟草;密度;质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09

烤烟作为我国目前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第一支柱。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处于四川省最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独特,光热资源足。该地海拔为1 300~2 000 m,适合植烟耕地占60%,大多属紫色土、红黄壤和水稻土,土地资源丰富,每年可调整2万公顷左右耕地种植烤烟。

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烤烟生产中,种植密度与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烤烟的有效叶数、茎围、最大叶表面积呈递减趋势。烤烟的种植密度会影响到个体的发育情况、有效叶片的数量、叶片的油分含量、叶片的厚度以及品质,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烟草的产量和质量[2-3]。本研究通过设置烤烟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产质量的影响,旨在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四川省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新云村进行,该地土壤肥力均匀、地面平整、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上等,土壤紫色土,海拔1 950 m(位于北纬26°35′39.68″、东经102°29′12.50″)。2018年5月4日大田移栽,6月15日右进入团棵期,7月5日进入打顶期。

1.2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的烤烟品种为云烟85。

1.3 方法

1.3.1 試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植烟密度处理;处理D1:每667 m2种植900株;处理D2:每667 m2种植1 000株,作为对照组;处理D3:每667 m2种植1 100株;处理D4:每667 m2种植1 200株。根据行距各处理对应的移栽规格行株距分别为120 cm×60 cm、120 cm×55 cm、120 cm×50 cm、120 cm×45 cm。

各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试验地均设保护行。生产管理措施上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保证单一变量。试验总植烟面积为1 500 m2,每个试验小区为100 m2。所有数据采用WPS软件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

1.3.2 农艺性状调查

在团棵期和打顶后10天,分别记录植株高度、最大叶片表面积、有效叶片数、植株茎围。每个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点取10株调查。调查按照YC/T 142—1998行业标准进行。

1.3.3 经济性状测定

各处理的烟叶采收后进行烘烤,按照严格的分级标准将各处理分级,统计各处理的总产量、均价、上等烟中等烟下等烟的比例、产值等。按照GB2635—1992烤烟分级国家标准进行分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烟密度对农艺性状的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在团棵期和打顶期左右株高、有效叶片数、茎围并无明显差异。最大叶表面积在团棵期和打顶期时处理D1、处理D2(CK)、处理D3、与处理D4均有显著性差异。处理D4由于密度过大,种植烟株过密,养分竞争大,叶片挤压,光合作用减弱,所以总体长势较差。处理D2(CK)在团棵期和打顶期最大叶表面积最大,分别为0.138 5 m2和0.180 5 m2。处理D4在团棵期和打顶期最大叶表面积均最小,分别为0.122 3 m2和0.165 0 m2。在团棵期和打顶期最大叶表面积处理D2(CK)比处理D4分别的大11.7%和8.6%。在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最大叶表面积逐渐增大,但是在增大到一定时,最大叶表面积明显下降。

2.2 不同植烟密度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D1、处理D2(CK)、处理D3与处理D4在产量、产值、均价都存在差异性显著。处理D2(CK)产值最高为2 351.25 kg·hm-2,处理D4产值最低为2 179.9 kg·hm-2,处理D2(CK)在产量上比处理D4高了7.3%。处理D2(CK)均价最高为25.61元/kg,处理D4均价最低为21.22元/kg,处理D2(CK)在均价上比处理D4高了17.1%。处理D2(CK)在产值上最高为60 215.51元/hm2,处理D4在产值上最低为46 257.69元/hm2。在上中下等烟来看,低密度的烟叶上中等烟比例较高。

由此分析可得:随着种植烟株的密度增加,其产量、产值、上中等烟的比例会上升,但是到达饱和状态后继续增加密度,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会急剧下降。由于密度过高,植株之间距离太近,叶面与页面相互重叠,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过密,通风效果差,病害暴发快。水分、无机盐、肥料供给不足。这些原因导致植株矮小,叶片供养不足,叶片较小较薄,病害严重,导致经济性状整体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在烟叶农艺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有效叶数在团棵期和打顶期并无明显差异。在随着密度的增加中,由于叶片的空间竞争变大,光合作用由于叶片的叠加而下降,导致叶片最大叶表面积下降。在高密度植烟下,烟株竞争养分、水分,导致植株生长缓慢,株高偏矮,茎围偏小。综合农艺性状分析下可以得出,当植烟密度为1.5万~1.65万株/hm2下,植株生长情况最优。

在烟叶的经济性状数据中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烟叶的产质量与上中下等烟比例叶会逐渐上升。当密度达到一定时,在增加植烟密度,植株养分不足,叶片瘦小,光合速率低导致烟叶产质量和上中等烟比例会明显下降。其中以1.5万~1.65万株/hm2优质烟叶比例最高,产质量最优。

在烟草植株密度上,会东地区最适宜的植烟密度为1.5万~1.65万株/hm2最适宜。

参考文献:

[1] 张翔,范艺宽,毛家伟,等.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烟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4):22-24.

[2] 李阳.长期施肥土壤腐殖质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变化的关系[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6.

[3] 段宾宾,赵铭钦,王冬,等.南阳烟区烤烟品种NC89、云烟87和豫烟6号的适应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3):66-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烟草密度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一地烟草,半世孤独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