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竹+桢楠林业产业项目建设浅析

2019-10-09 02:19黄利伟张云会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6期

黄利伟 张云会

摘 要 林业产业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森林的生产功能来进行生产的事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分类多的复合产业体系。珙县发展“竹+桢楠”产业,不仅是促进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更是切实转变林业生产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对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竹+桢楠;林业产业;珙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42

1 珙县概况

珙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属盆地周边山区县,全县辖区17个乡镇,面积1 149.5 km2,总人口43.75万人,珙县现有林地面积5.698万公顷,其中竹林基地面积达1.21万公顷。珙县属云贵高原大雪山支脉向四川盆地过渡的盆缘地,山境内以低山为主,间有丘陵槽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地势南高北低,以低山为主,海拔330~1 600 m。森林覆盖率51.69%,森林蓄积254.12万立方米。珙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宜人,年平均气温18.2 ℃。土壤为山地黄壤和紫色土,湿润肥沃,呈酸性,含丰富的氮、磷、钾,利于植物生长。据初步统计,珙县拥有森林植物92科210属420种。乔木树种以桢楠(Phoebe zhennan)、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竹类有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pube]、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ceus)、水竹(Cypeus alternifoliu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Keng) keng]等十余种。同时,珙县是全国天然桢楠保存量较多的县,其数量达到1.2万余株

2 珙县发展竹+桢楠林业产业的必要性

2.1 保护国家珍稀树种的需要

桢楠是国家珍贵树木,属二级保护树种,国家明文禁止砍伐利用天然生桢楠。桢楠是珙县的乡土树种,据资源调查数据显示,珙县是全国天然桢楠保存量较多的县,其数量达到1.2万余株,因此发展桢楠种植项目,增加珍稀植物的栽植面积,提升种植质量。既能有效保护国家珍稀树种,同时也是保护珙县的乡土树种的需要。

2.2 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需要

桢楠材质高档、性能稳定、色泽光亮、纹理淡雅,是制作高级家具的上等用材,但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森林资源近于枯竭。目前所存林分,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風景保护林,在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尚有少量的大树。因此,因此桢楠这一木材资源将会处于长期紧缺状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据测算,30年树龄桢楠,其胸径可达到25~30 cm、每667 m2出材10.5~17.5 m3,按目前桢楠均价0.8万元/m3计算,其产值达8.4万~14万元,其利润达2 500~4 400元/年·667 m2,加上套种收益,其利润达3 500~5 200元/年·667 m2,远高于一般种植农作物的收益,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2.3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需要

桢楠在四川省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长期以来,珙县造林乔木以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树种为主,使得人工林针叶化明显、结构略显单一,存在林地环境恶化、地力衰退等隐患,而阔叶林树种林分凋落量大,凋落物养分高、易分解,具有较好的培肥土壤功能。因此,发展桢楠种植能有效优化珙县树种结构,切实保护林地生态环境。

3 当前发展竹+桢楠林业产业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现行的林业政策难以调动林农经营积极性

林业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林业在生态方面的效益更显重要,经济效益较差。现行的林业政策已经不能适应集体林区的林情和林农的生产经营现状,随着劳动力、物价上涨,国家补助政策低,影响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林业税费种类繁多、税费重,税收优惠政策不公平。林业税收规定的优惠政策大都偏向国有制企业,对私有制企业几乎没有优惠。这样既不利于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提高其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又阻碍了私有企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3.2 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加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全县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林业用地面积增加显得尤为困难。

3.3 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

桢楠产业发育不充分,涉及的大型龙头企业少,名牌产品和驰名品牌少,中介组织发育迟缓,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产业基地的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加工链条短、加工园区建设滞后,企业创新不足,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不够,品牌产品缺乏。

3.4 桢楠产业发展资金缺乏

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但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集约化、标准化的栽培技术培训推广滞后,显著地制约着区域林业产业的发展。在现有林业产业资源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中,尤其是在基地建设、扶贫项目、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中,由于国家的投入补助标准低,而县级财政困难,尽管每年县委、县政府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代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相比,投入显得严重不足,导致现有资源经营管理粗放,种植效益普遍偏低。另外,由于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业产业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交通条件差,产品运输困难,制约了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4 竹+桢楠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与技术要求

4.1 桢楠的生长特征

桢楠属耐阴树种,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桢楠属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歇性的短期水浸。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生长适宜海拔1 200 m以下,微酸性土壤,pH值6.5~7.0,年降雨量1 000~1 400 mm的区域。珙县是最佳的种植区域。通过对农户的调查了解,征求意见,选择竹+桢楠套种模式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桢楠与竹的生物特点决定它们混交栽植,达到互利共生,而不是相互排斥,从现有桢楠资源来看,竹林中的桢楠长得好,且树干通直,就是这个原因。2)符合政策支持,符合国家大力推进培育珍稀植物发展的政策支持;符合当前竹产业强力推进政策支持,符合珙县“两山之路”发展战略决策政策支持。3)增加收益,长、短周期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林农喜欢,易接受,好开展工作。

4.2 造林密度

“竹+桢楠”的栽植采取株间混交和行间混交两种模式,人工造林初期宜密植,2 m×3 m的株行距比较适合,即1hm2栽植1 666株,其中竹每1 hm2栽植833株,桢楠每1 hm2栽植833株。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采取施肥、密度调控等经营措施,随着林木年龄增长,壮龄期桢楠株行距可采用4 m×6 m,保留密度为416株/hm2。

4.3 施肥

挖穴后,每穴施厩肥等农家有机肥15~20 kg、過磷酸钙0.5 kg。基肥在造林前1个月施用,施后立即覆土,防止肥分散失。追肥以复合肥为主。造林后前5年每年至少施肥1次。每株年施尿素120 g+过磷酸钙300 g+硫酸钾100 g,追肥时间应在5—6月。

4.4 抚育管理

桢楠幼年期生长缓慢,易遭杂草压盖而影响生长和成活。造林后的5年内,每年抚育2次,即第一次抚育在4—5月;第二次抚育在7—8月,并结合第一次春抚补植。5~10年间,可每年抚育一次。抚育时,严禁幼树打枝和损伤树皮,确保幼树林冠发育,在这段时间,竹林逐渐成林,对竹林的密度调控以不影响桢楠的生长为宜。10年以后,桢楠间伐强度视林木生期,林冠逐渐郁闭,林下杂草较少,这时应进行抚育间伐,伐去明显的被压木、双杈木以及优良木周围的竞争木。间伐强度视林木生长与土壤肥瘠而定,以确保培育大径材为原则。

(责任编辑:刘昀)